◎ 永远不要小瞧孩子的梦
孩子的脑袋里总装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很多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梦想——有的想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想成为飞行员,还有的想成为建筑师。此时,我要问各位家长一句:“孩子的梦想,你们有没有好好珍惜?”
想必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答案是否定的。是的,很多孩子的梦想并没有得到好好珍惜,或许是因为它听上去很荒诞,又或许是因为只是临时起意。可是你知道吗?当你无视孩子梦想的时候,其实是在伤害孩子的成长。
有心理学家指出,梦想其实是孩子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如果家长能够呵护孩子的梦想,鼓励他成为一个合格的追梦人,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鼓舞着他不断前进,就能面对困难、克服阻碍。
自从看了一系列航空纪录片,牛牛就迷上了外太空。此后,只要提到航天员、宇宙飞船,他就会特别兴奋,还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他告诉爸爸妈妈,等他长大后要做一名出色的宇航员。
体能训练,牛牛就跟着学起了转圈圈。几圈下来,他晕头转向,好几次差点儿摔倒。
这让牛牛的爸爸妈妈很是心烦,让他不要调皮,乖乖坐好看电视。可牛牛却说:“我是在做体能训练呢,不是调皮捣蛋。”接着,他还兴冲冲地告诉爸爸妈妈:“将来我可是要做一名超级航天员的!”妈妈撇了撇嘴,说道:“还航天员呢!
不要总是做这些奇奇怪怪、不切实际的梦了,好好学习才是要紧事。”
牛牛听了妈妈的话很是伤心。偏偏这个时候,爸爸又来泼冷水:“你看身边有几个人能成为航天员的,整天瞎想什么呢?”顿时,牛牛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之后好几天,他都懒得跟爸爸妈妈说话了。
可是,谁说牛牛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呢?世界上众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童年时期也都有过伟大的梦想。就是心中伟大而绚烂的梦想,支撑着他们努力奋斗、不断超越,最终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可以说,梦想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妈妈发现儿子小今近期变乖了,也变得勇敢了,还会主动帮助别人。这让妈妈很欣慰,但也有点儿好奇:小今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懂事了呢?于是,她试探性地问小今:“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怕妈妈知道?不然,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乖了?”
谁知道,小今叉着腰、得意扬扬地对妈妈说:“你忘了?
妈妈这才想起来,之前小今跟她说过,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那时候,她虽然没有太当回事,但也鼓励小今要加油,从现在开始做个懂事且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才能离他的警察梦更近一点儿。没想到,当时只是随口的鼓励,却被小今认真地记了下来,并努力践行着。
你可别小瞧梦想的力量,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怀抱有梦想,这个梦想就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鼓励孩子追求他的梦想呢?
1. 不要轻视孩子的梦想
诚然,孩子的思维还未定性,他的梦想可能会多变,今天想当宇航员,明天想做警察,后天想成为律师……但是,这一切都代表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产生了好奇。这时候,他的梦想会多变很正常,但这不应该成孩子很敏感,尤其当他愿意把藏在心里的梦想说给你听时,其实是在表达对你的信任。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轻视乃至嘲笑他,很可能会让他对你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2. 根据孩子的梦想进行引导
孩子有了梦想是好事,家长如何引导则更为重要。
当孩子把梦想告诉你时,你可以对他的梦想进行拆解与引导。比如,孩子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宇航员,你要这样引导:“宇航员自律且勇敢,你可要从现在就开始努力哦!”总之,孩子与你谈论梦想时,就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
如果你的孩子有了梦想,那么恭喜你,你或许将收获一个能够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孩子!接下来,如何利用梦想对孩子进行教育,成为孩子的护梦人,就看你怎么做了。
◎ 想实现大目标,先要有小目标
许多家长都会告诉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事实上,坚持本身就很困难,对于成年人如此,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坚持不懈”这四个字,永远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孩子的自制力相对较弱,做一件事情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情况下,孩子很可能会选择放弃。为此,很多家长很苦恼,不明白孩子总是什么都想学、都想要,但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最终连皮毛都没有学会。
7 岁的小塔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每个认识他的人都会夸他聪明。小塔确实也很争气,无论学什么都特别快,但是小塔的爸爸妈妈却很担忧——虽然小塔学什么都很快,但是他对什么课目都没有学精。
每次妈妈一说他,他都会说:“哎呀,差不多就可以了。”
当妈妈问他为什么喜欢学这么多东西时,他又总是搬出一个很大的目标,说自己要成为“百事通”,还觉得爸爸妈妈太小题大做了,一点儿也不懂得欣赏他的“全才”。
这让妈妈很无奈,明知道小塔凡事三分钟热度不好,可又经常被他的“谬论”带偏,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妈妈尝试着把小塔的“百事通”目标分解成一个小计划:先把跆拳道学好,至少要能考过级,不然只懂得皮毛可糊弄不了人。然后,一步步引导小塔把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
渐渐地,小塔竟真的变得专注起来。有时候,他还会认真地告诉妈妈,哪个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决定先花时间把最喜欢的学好再学下一个。
定性,总是喜欢这个又喜欢那个,很容易养成三分钟热度的毛病。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会影响他的成长,所谓“全才”也会渐渐变为学而不精,甚至扬扬自得而不自知。
西西在新学期初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将来要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300 分的好成绩。妈妈本来为孩子的志向感到很高兴,可最近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西西虽然定下了目标,却并没有真正去实践——每次妈妈督促他好好学习时,他总会摆摆手说:“哎呀,时间还早着呢,我现在才四年级。”
定下目标却不为之努力,算什么呢?妈妈很生气,决定跟西西好好谈谈。结果,西西却反驳妈妈说:“我六年级时再努力,难道不行吗?”妈妈一时哑口无言,最后只好向我求助。
我给她支的招是,不如跟西西约定好月考成绩,乃至每日作业完成情况这样的小目标。就是说,将他小升初的考试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或许这样可以帮助他集中精神好好学习。
有些时候,目标之所以未能实现,并不是因为它不切实际,而是因为它实在太遥远了,让孩子以为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来。
孩子往往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而不自知,更不懂得应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把这个大目标化解为小目标,一步步地实现。
1. 目标分解要注意技巧
在帮助孩子分解目标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小目标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难度系数太高的小目标无法达到,分解目标就变得毫无意义。同样,它也不能太简单,因为毫无挑战性的小目标会一步步蚕食孩子的斗志,让他丧失奋斗的热情。
所以,最合适的小目标应该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是孩子踮踮脚、努努力就能达到的。而后,下一个小目标又比前一个难一点点……这样的目标分解,才能达到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目的。
2. 给予孩子正向反馈
孩子无法坚持,往往是因为目标太遥远,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效,久而久之,他就会丧失斗志。因此,我们在帮助孩子将他的目标划分为小目标后,要设置一个正向反馈——可以是一句夸奖,也可以是一次游玩机会。
馈。这样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和斗志,激励自己更努力地完成下一个目标。
“一口吃不成胖子!”成年人都知道目标太大并不具备真实意义,应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才能让目标变成行动的助力。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家长就要向他伸出援手了。
◎ 动起来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当孩子有了目标后,家长千万不要松懈,因为行动才是孩子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许多孩子制定目标后就开始了漫长的“休眠期”,这或许是因为拖延,或许是因为没找到切入点,也或许是因为缺乏行动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的休眠,都会导致孩子的目标丧失意义。
电视剧《亮剑》里有这样一段经典对白——赵刚告诉李云龙:“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却回复道:“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很显然,如果不行动,一切目标都只是空
上了初中后,菲儿就开始给自己规划日程表,日程表细化到每小时应该做什么。这让菲儿的父母很高兴,觉得菲儿懂事了,而且他们也看过了菲儿的日程表,认为劳逸结合,可行性非常强。
可是没多久,妈妈却发现了问题——虽然有了日程表,但是菲儿并没有真正执行,每次都有很多理由不按日程表做事。
这让爸爸妈妈很苦恼。按理说,菲儿已经将自己的大目标化为小目标,可现在在行动力上卡住了,好好的日程表变成一纸空谈。每次一说,菲儿都是虚心接受,可就是坚决不改,这可怎么办呢?
事实上,很多孩子制定目标后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行动力不足。尤其对还在“象牙塔”中的孩子来说,他嘴上可能会念叨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但事实上还是没有行动力。
这时候就要求父母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和有效引导。
9 岁的发发是个行动力特别强的孩子,每次只要他制定好了目标,当天就会立即执行。
一次,发发跟妈妈说他想学吉他,然后就认真写下了一份时间规划表,分配好每天练吉他的时间。妈妈看发发这么认真,便给他买了一把吉他,还与他一起精心挑选了兴趣班。此后,发发每天写完作业,都会抱着吉他给爸爸妈妈演奏一段。
就向他的家长讨教培养孩子行动力的方法。妈妈神秘地笑了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原来,发发的行动力最开始并不强,爸爸妈妈就学着他的样子,把他的需求一再往后延,延迟到发发难以忍受了,爸爸妈妈才跟他讲道理。
吃过缺乏行动的亏后,发发就学乖了。
事实就是如此。当孩子意识不到行动的重要性时,他永远学不会立即行动,更不知道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捷径,因为他对立即行动并无概念。所以,要想让孩子顺利实现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行动力。
1. 不要纵容孩子找借口
当不想立即行动时,孩子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借口。
培养他的行动力就会更加困难。
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孩子找借口不肯行动时,你可以行使家长的权利要求他立即行动;如果他还是不听话,就要让他“付出代价”,如暂停娱乐、停发零花钱。总之,找到与借口相关的“代价”作为交换:“你可以为了某个原因不肯行动,那么同样,也会在这个方面付出代价。”
2. 帮助孩子排除障碍
有些时候,孩子不肯立即行动并非主观原因,而是客观上遇到了阻碍,让他无法继续前进。这个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阻碍不应该成为他拒绝行动的原因,遇到困难就停下来是错误的,应该积极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样一来,既能让孩子在克服困难后继续行动,也能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而非逃避问题。
如果说实现目标有捷径,这条捷径的第一标准一定是执行。所以,不要再让你的孩子慵懒下去,有了目标就一定要督促他行动起来。否则,目标永远只是镜花水月式的空谈。
◎ 允许孩子停下来矫正目标
无论是谁,都很难保证自己制定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孩子更是如此。
可惜的是,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放弃目标时,却总是秉持反对的态度,因为觉得孩子临时放弃目标是虎头蛇尾的表现。事实上,放弃不合适的目标与制定目标同样重要。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机会成本”,它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其他成本。换句话说,人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取舍中成长的,鱼和熊掌通常是不可兼得的。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习惯性给孩子做加法,却常常忽略了减法同样重要。所以,为什么不能允许孩子理智地放弃一些不合适的目标呢?
乐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教育着,长大了要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可是等到他上高二的时候,问题来了——如何选择分科呢?乐乐的理科成绩很好,文科成绩也不差。
几次家庭会议后,爸爸妈妈决定让乐乐选择理科,因为结势。但是,事情并没有因为选定分科而结束,他们对乐乐也提出一定的要求:虽然选择了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不能放松。
整个高二学习期间,当同班同学将所有精力投入理科知识学习时,乐乐还要分心确保每次文科测试都能得到全班第一。
一年下来,乐乐的理科优势反而渐渐弱了下来。爸爸妈妈百思不得其解,一度认为乐乐不够用功,但是乐乐每天都认真学习到深夜。
这样的问题,难道真的是乐乐导致的吗?不,家长要负很大责任,他们不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精力分散在各个方面是最不理智的行为。这也是乐乐渐渐丧失理科优势的主要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15 岁的嘟嘟都很焦虑,他总觉得自己好像选择了不太合适的兴趣班——篮球。他并不喜欢篮球,只是当时很多同学选择了篮球,爸爸妈妈也总说篮球能让他长高,他才选的。
其实,嘟嘟心里更喜欢的是足球。每次在篮球场上,他总是很羡慕地看着足球场的那片绿茵地。爸爸妈妈都不知道,他跑步很快,运球很灵活,哪像在篮球场上,无论是抢篮板还是定点投篮都不是他擅长的。
可是尽管如此,嘟嘟却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因为他怕爸爸妈妈对他失望,也怕同学嘲笑他是个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缩头乌龟。
觉得很不开心,最后竟发展成为应激性腹痛。直到此时,爸爸妈妈才知道嘟嘟原来那么不喜欢篮球。
学会放弃,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家长应该走在孩子的前面,教他学会放弃,而不是逼着他兼顾所有目标,让他过“减法”生活比不顾一切地做“加法”
更重要。允许孩子放弃不合适的目标,你可以这样做。
1. 先判断目标该不该放弃
是否应该允许孩子放弃目标,这是做目标减法的大前提。
孩子要放弃目标,有时候是因为遇到了困难,有时候是因为真的不合适。如果孩子仅仅是因为遭遇困难而产生放弃的想困难;如果孩子因为目标真的不合适而考虑放弃,父母应该对他的选择表示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判断立足父母与孩子进行了深入、平等的交流,允许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家长注意不要采取过分强硬的态度,因为只有在相对平和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表达看法。
2. 帮助孩子解除放弃目标时的心理负担长久以来,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加法”为主,因此,当孩子开始萌发放弃目标的念头,他的内心就会对自己进行一层层拷问:这样是不是代表我不懂坚持?是不是虎头蛇尾的行为?爸爸妈妈会不会对我感到失望?
这些想法,都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有时候,他甚至选择一直错下去,也不愿意放弃。所以,父母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他明白,人生要学会坚持,但也要学会放弃。
放弃不合适的目标并不可耻,坚持在错误或不合适的道路上前进更不是明智的选择。当我们教导孩子坚持目标的同时,也要记得教他学会放弃,只有这样,他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合适的目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