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亦梵赶到办公室,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拖过地后,烧水泡了一大缸茶,把周至光案件卷宗在桌上摊开,再次一字一句细读研判,看看还有什么证据和线索可以用上,以便说服领导尽快研究,移送法院。
与他经手的其它案子比较,这案子案情并不复杂,两个月时间仍收集了厚厚三大卷材料。来俊臣用新档案袋精心装订,菲页编写目录,字迹工整清晰。凭着这些材料,完全可以给上级和社会一个交代,案件复查可以告一段落。问题是现在竟然没有人接收材料。面对这些详实可信的材料,他开始不自信起来,每天都要看一看,想一想漏掉了哪些重要问题。今天他再次翻阅,越读心情越沉重,仿佛陷入一片大雾迷漫的沼泽地,辨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
一桩案情简单线索明了的案子,弄得如此复杂,或许是因为背景复杂。很多冤案之所以发生,就是违反司法程序,人为地把简单案情复杂化。得到平反的呼格案、聂树斌案,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包括福建已获得平反、后提出540万国家赔偿被驳回的“念斌投毒”案,无不如此。分析这些冤案发生的原因,他发现一个重要规律,只要案件侦办的某一个环节,或其中某一个办案人员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调查、审理与判决,完全可以避免冤案发生。但是,只要办案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在某一个特殊环节违反司法程序,就能将一件并不复杂的案子办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冤案,造成草菅人命的严重后果,给无辜人员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问题的复杂性和吊诡之处在于,仅由一名或几名办案人员违反司法程序而造成的冤案,要厘清案子原貌,还原事实真相,为受害人平反,在社会舆论监督下,仍需动用整个司法系统的功能、花费几年时间甚至十数年时间才能做到。民间有言,平反一桩冤案,简直比登天还难。
呼格案除了父母和律师申诉,还有民间、媒体及办案机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仍花了十八年时间。聂树斌案的审查,除了呼格案中相同的几种社会力量,还包括了省级司法机关及最高法院等国家政法力量参予,才得以最终确认疑罪从无,予以平反。审查期间对聂树斌案提出质疑的警官,被强制退休、甚至遭到某些官员威胁。这些官员与案件当事人并无多大的利益关联,有的纯粹是出于本能,习惯性维护组织决定,尊重前任的判断。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客观真实地阐释了这种现象,在潘金莲申诉和上访过程中,几乎所有接触李金莲的人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小心翼翼地维护已有的判决,以期维护社会稳定。恰恰是这种“好意”伤害着司法正义,损害了普通民众的利益。
正如来俊臣所言,调查审理案件的虽然只是几个人,和一套司法程序中的数个简单环节,背后依仗的是完备制度体系。要推翻司法制度作出的决定,非得有与制度相抗衡的社会舆论或制度力量。就目前而言,制度体系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媒体、家属等民间社会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彰显了冤案调查平反的难度系数。除非制度本身存在一种自我审查、监督与反省的自觉。最近获得最高法院提出重审的内蒙古农民贩卖玉米被判缓刑案,正是来自体制内部审查与监督的制度自觉。
周至光案子的复查,同样属于制度自觉。遗憾的是,这种体制自觉又被体制内的另一股更强大的制度力量叫停。
我该怎么办?我向何处去?他一遍一遍重复着这样的问题。他年轻,性格坚定果敢,办事雷厉风行,懂得这件事该如何办理,也能预知事件发展的最终结局。只是眼前陷入哈姆雷特式无休止的疑问中,无法作出正常的理性判断。
训练和提升他的决断能力,抛弃优柔寡断的性格,曾是爷爷对他进行特别训练的重要课目。他身体素质相当棒,耐力好,暴发力强,唯一的缺点就是性格温和,不强势,缺乏驾驭他者、把握全局的王者气势。郑亦梵带金戈见过爷爷,目光老辣睿智的爷爷把他俩作了一番比较,认为金戈刚强执著的性格正是他所缺乏的,特意让老部下将郑亦梵招录到特战部队,当了一名侦察兵,锻炼性格与意志品质。特战部队首长对爷爷的意图心领神会,安排训练科目时,有针对性的加重意志磨练课程,加强复杂环境下的实战决断能力,通过课堂理论强化提升意志品质。注重利用国内外影像资料,训练他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决策能力。记得当年播放电影《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形象引起战友热烈的讨论。一个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大家对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尤为印象深刻,哈姆雷特的迟疑和犹豫葬送了王朝和个人的前途命运。
郑亦梵也和爷爷讨论过这部电影。爷爷经受过残酷战争的磨练,他撇开哈姆雷特的性格,跟郑亦梵谈论自己的人生经历,把九死一生闯过战争的经验总结为几个词:果断,果断,再果断;勇敢,勇敢,再勇敢。在枪林弹雨里,任何犹豫等于把命运交给死神。因此,爷爷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面对任何困难,面对任何复杂局势,必须迅速作出判断,坚决果敢主动出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爷爷反复叮咛他,要信任自己的战友。
在四位孙辈中,爷爷认为他具有在部队发展的良好素质条件,要求部队首长对他特别关照,重点培养。谁知因为与覃小竹的爱情,郑亦梵决然放弃在部队发展的大好机会,跟随覃小竹回到南原。爷爷气得差不多吐血,有两年时间对他不理不睬。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爷爷培养孙子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结果孙子用坚定的意志品质,葬送了爷爷培养孙子接班的完美计划和政治意图。
郑亦梵果断的办事风格得到了大家认可,检察院党组才将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任务交给他的团队。通过艰辛努力和踏实工作,案件复查有了明确结果,可以向党组汇报了。在这关键时刻,支持案件复查的林检察长地位动摇,和他玩起太极。他感觉到有一股黑色的恐怖力量,威胁他和调查组成员的利益,操控着林检察长的政治前途。
按照一般的社会逻辑和制度伦理,市委和检察机关(包括郑亦梵调查组)属于同一制度体系,拥有相同的利益目标。检察院党组是市委领导下的下级党,绝对地服从上级党委作出的决定。两者在周至光案件中属于大局一方。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今同属制度体系、利益目标一致的两者,在这个案件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市委书记否定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复查决定,以林检察长为代表的检察机关违反市委书记委意志,坚决要求继续复查。
郑亦梵暂且把两者的分歧定党委与执法机关的分歧,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平常大家共同面临的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
思考着横亘在案件面前的这一系列复杂问题,郑亦梵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精神几近崩溃。从执法者角度,他必须还原事实真相,给案件主角一个客观的回答,给社会一个交代。从政治角度,为了制度体系的共同利益,为检察长和自己的政治前途着想,他必须服从市委书记朱首长的指示,中止对周至光案件复查,将调查资料封存起来,雪藏于资料柜中某个角度,直到某一天有人再想起它,把积满灰尘的卷宗翻出来,或加以利用,或予以销毁。至于案件的事实真相,也许将永远尘封于岁月深处,再也没人提起。
这样的结局,对得起天地良心吗?
良心两个字深深刺痛了郑亦梵的神经。坚决果敢地依法办事,为民谋利,这是他进入检察机关的初衷。怎么能为了指示、为了个人利益泯灭火热的情怀与纯洁的初心呢?理性思考顿时转化激烈纯粹的情感冲动,郑亦梵周身热血沸腾,站起身在堆满卷宗的室内走来走去,捋着下巴严肃思考如何推动案件发展,为陷于困境的调查组找一条出路。
门轻轻敲了几下,贺亚男抱着一撂报纸推门进来。郑亦梵接过报纸,说了声谢谢,随手放在茶几报纸堆上,近几天的报纸整整齐齐叠放着,没有打开。小贺眼睛瞟着报纸,说,您不看看?
材料太多,报纸信息量不够,又乏味,哪还有精力看?郑亦梵说。小贺乐呵呵浅笑着关门退出。郑亦梵觉得这个精灵小女子的眼神奇怪,意味深长,摊开上面的南原日报,第一版头条宽大的彩色照片,照例是朱首长的光辉形象,在铺红地毯的市委迎宾楼贵宾室,朱首长与到访的省国有投资公司经理一行举行会谈。会谈图片宾主的形式坐姿,陪同人员安排,四周花蓝几近于中南海紫光阁的总理与外宾会谈形式的复制。每每看到这样的图片,郑亦梵觉得特别滑稽。上面要求统一思想统一精神,思想精神这种内在的东西,真不知能不能统一,至少在会议形式上,倒是非常容易完完全全统一起来。包括调研走访的形式,人员安排,新闻播报等,省州市到县乡各级干部的调研座谈走访,形式表演如同精心排练,与上面保持高度一致。
网络还爆出,某县、乡政府的设计建造,竟然根据天安门、白宫等形式仿造。媒体批评他们是何居心?政治时评家说,每一个人都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有网友私底下说,在某些普通灵魂里,安插着一颗贪得无厌的帝王之心。郑亦梵倒不觉得他们贪得无厌,只是受到封建道德文化浸染太重太深。有资料介绍,在清帝下台后短短十年间,民间竟然自封过一百余位草头皇帝。可见人们对皇帝头衔是何等的趋之若鹜。
仔细观察图片背景,郑亦梵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贵宾室原来的背景图片是一幅仿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背景图画作品,画作内容由前任市委书记廖志文确定,花重金拟请著名画家杨长槐创作。擅长画山水的老画家在国内颇有名气,自然不肯答应临摹他人画作。一番艰难商讨,画家终于屈身作画,内容和风格体现了画家山水画的个性特点,奔腾的河流浪花飞扬,如狂龙竞舞,气势如虹。廖志文十分满意。画作挂了两年,廖志文书记落马,接着南原市属半数县委书记相继落马,造成山崩地裂的强烈震撼,余波震**极宽,一段时间南原干部谈“虎”(腐)色变。市井坊间看过报纸的地理先生有言,水能送财,亦能泄气。在座位背后画山水,山为石,喻意背时,水泄气,意为背运,以此为靠山,哪有不落马的道理?亦有阳阴先生反驳此说不对,山峰坚韧挺拔,是靠山,坚强后盾,水奔腾而至,意为送福纳财。民间争论甚为激烈,却没有定论。朱首长接任,收拾整理前任留下的烂摊子,日理万机,没有精力研究背景图画。后民间争论不知从什么渠道传进朱首长耳里。他大会小会批评传言中的封建迷信风气,要求各级干部专心干事创业,不要听任民间术士摆布,不要受小道消息影响。他是这么要求的,也是这么做。前任政事除了明显错误的东西,其它政策基本上萧规曹随。前些天,接连两位副州级干部被省纪委从会场带走,把一帮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吓得不轻。王市长在南原经营两届,根基颇深,最近大小会只是习惯性勾头画材料,经常性失语。有人观察到王市长失神地站在政府大院一角,呆呆地抽烟,便怀疑市长因为两位副职相继落马,被吓傻了。今天这个新闻图片,贵宾室的主题画悄无声息换成了一张宽大条幅。是不是受到此事影响,朱首长想法发生改变了呢?以此看来,城头变换大王旗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
谁当书记谁就占据市报的头版头条,这是党报数十年如一日的定制。没有具体文件规定市委书记就该占据报纸头条,但是,习惯做法变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坚决地沿续下来。
郑亦梵曾受邀参加南原日报年终座谈会。恰逢廖志文出事不久,一位老报人讨论报纸内容时,质疑报纸头版大多是领导形象及活动,是不是存在问题?读者每天仰观市委书记高大形象,阅读他政治正确的讲话,会留下廉官干吏的美好形象。一旦每天报道的核心和表演主角,比如廖志文,违纪违法落马,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过去高大上的美好形象瞬间坍塌,从此妖魔化,不仅影响党报在读者、在群众中的印象,有可能给报社下一步的宣传工作造成被动。
大家知道他巧妙借用了人民日报将周永康比为国妖,延引过来,将前任市委廖书记喻为市妖。他的直言敢怒引来轰堂大笑,热烈鼓掌。郑亦梵对老报人的话深以为然,心头也质疑,有必要发那么多领导活动图片,每天发表他们正常发言的口水话吗?经常听的干部早腻味了,老百姓与官员的日常杂务隔山隔水,听不懂也不必要听。每天发表这些东西真是暴殄天物,把一份原本可以内容新鲜、语言活泼的报纸弄僵化,搞变味了。
郑亦梵往下浏览,看到报纸头版右下角,有一则报道人大常委会议召开的新闻,恍然明白小贺笑容的秘密。老百姓常说,台上表演的人不掌权,掌权的人不在台上表演,用于南原日报报道的内容同样适宜,重要的东西不显眼,显眼的东西不重要。这则新闻最后两排文字写着:同意林昌辉同志辞去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会议还研究了其它事项。藏在一大版新闻中的两行细小文字,完全有可能被读者忽略,给郑亦梵带来的是心灵震撼,油然慨叹:下手真快啊。他意识到林检察长辞职产生的连锁反映,目光转向摊开的卷宗,心说,他们终于下手了,这件事没有希望了。
郑亦梵觉得需要做些什么,又心乱如麻,不知从何下手。他抖了抖报纸,案件复查进行到这份上,并不是他的错,要怪只能怪周至光命运不济。官场上总会有这么一些人,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似乎是老天派下来拯救百姓的,获得老天特别眷顾,一上场气势如弘,名满天下,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闪现耀眼的光芒之后,或星光泯灭,或结局惨淡。当代官场也不乏这样的悲情人物,原本在官场极俱声望,偏生不幸遭遇天灾人祸,辉煌仕途顿时一片灰暗。他们才能出众,按正常规律发展,有远大前程,可以做出更多贡献,却因命运之神不眷顾戛然而止,也就格外值得同情。周至光也属于这样的人,假如不是因为数额不大、案情单一的受贿案,或许早已提拔为主政一方的大员了。
郑亦梵拿起手机拨打林昌辉电话。电话接通,他说看到了检察长辞职报道,问晚上有没有空,想邀请几位同事为检察长饯行。林昌辉说饯行就不必了,按照组织安排,他平调回省检察机关任职,组织决定了,他也不恋栈,昨天已回到了省城。还说,十八大以后不准迎来送往,请郑亦梵转告同事,原谅他的不辞而别。郑亦梵心里酸溜溜的,颇有些伤感,征询林检察长手头案件怎么妥善处理。林昌辉回答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再管原单位的事就是越位越权,要郑亦梵相信新来的领导有能力有智慧,能够处理好群众关注的案子。他还说,将会一如既往支持南原检察院支持郑亦梵他们的工作。郑亦梵知道这是客气话,在台面上直接支持都不行,最终落得卷铺盖走人的结局,以后还能怎么支持?
权力怎么没有边界,肆意侵入司法领域呢?郑亦梵痛苦地合上卷宗。
上面三令五声要求限制权力干预执法,因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又交给橡皮筋式的责任主体执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就是一句空话。老虎一旦关不住,怎能不让权力之祸泛滥成灾?
国有疑难可问谁?郑亦梵在工作和事业上遇到了疑问,也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把结识的人在脑海过滤一遍,一时还真找不到可问疑难之人。在二元梯次社会里,世间大多为平凡子弟,郑亦梵这类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官宦子弟,表面风光无比,其实曲高和寡,难得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这是宁可远离熟悉的生活场景,跟随覃小竹跑到南原的原因之一。物欲横流时代,常以物质和地位品评人物,决定人的社会属性。经常遭受不可名状的孤独煎熬,郑亦梵倒希望像剥葱和竹笋一样,将依附于人的名利地位之壳,彻底剥离,把人变成一个质朴的人、纯粹的人、富有同情心和浪漫情怀的人,打破一个个物质或地位而形成的人的圈子,社会圈子,把人的交流变成人与人平等的交流,纯粹的思想交流。即使形成某种圈子,也是因人的性情和爱好而形成,而不是依赖物质依仗权势而形成的码头圈子、宗派团体和山头主义。
郑亦梵指头快速旋转的碳性笔停住了,高速运转的思维戛然而止。残疾人金戈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少年时代的金戈是他唯一可以倾心交流的兄弟,也是唯一可问疑难的朋友。他们友情能持之以恒,并不随岁月流逝变色,关键在于他们是纯粹的性情相交。郑亦梵拿起手机点出金戈头像,指头快速编辑短讯。准备点发送键时,郑亦梵莫名地犹豫起来。
韩国著名的美女总统朴谨惠遇到了大麻烦,关键证据是记者从朴总统闺蜜废弃的电脑里,找到了朴总统的数十份演讲稿,还是发表演讲之前的征求意见稿,韩国人给最高领导人扣上一顶亘古未有的罪名:“闺蜜干政”。郑亦梵不知道将案子受阻的情况咨询金戈,算不算泄密,万一有人追查下来,算不算“蜜闺干政”?
国际政治生活是一只万花筒,异彩纷呈。西方人包括美国总统,可以聘任家庭成员为总统顾问,法国议员还聘请妻子为助手,拿高额薪水。韩国照搬照抄了西方政治体制,但是,不仅闺蜜干政是罪名,历届总统卸任后,一旦被揪住了尾巴,往往面临牢狱之灾,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事无巨细打理国家政务的总统哪能十全十美?可以揪的尾巴大得很,可以盖上的大帽也很多。于是,韩国的卸任总统难逃厄运的少之又少。西方人运作起来熟练无比的政治制度,生生被擅长于东方思维的韩国人玩坏了。或许,照搬西方制度的大韩民国,也学到了基督社会的精髓,人是带着原罪的,社会问题这么多,总统的原罪自然更加罪孽深重,决然不能饶过。不过,韩国社会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刑不上大夫。可是,韩国不仅刑上大夫,还直接将总统送进监狱,这又不知他们玩的什么文化套路。
郑亦梵当然知道华夏思维与韩国思维八九不离十,把工作上的事问社会人员金戈,没人知道还好,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他的政治前途同朴谨惠相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郑亦梵失声笑了一下。要说闺蜜干政,他把寻找杨丽丽孩子线索的事交给金戈,干政的事业已发生了。做了初一,再做十五又能咋样?手指果然地摁下,信息化为一片漂亮的叶子飘了出去。
手机QQ有人摇他。原来金戈在电脑上用Q回信息。对于郑亦梵想通过找领导扩大案件关注面,靠制度群体力量影响书记,推动案子复查最终落地的想法,金戈明确回复了一个NO。郑亦梵大感意外。不知道这个关注他人冷暖、充满血性的金戈,也对他人的遭遇漠不关心?他直言不讳询问原因。
你是体制中人,不可能也没必要与体制作对,试图撼动体制。
我不想撼动什么,作为执法者,我希望每一个案件都有一个完整乃至于完美的程序;出于人道主义原因,我们必须关心人,哪怕是服刑人员的基本诉求,更何况这是我经办的案子?
你的愿望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意志,上级决定。
上级决定违背了程序正义,我希望采取某种非常措施,督促结案,给申诉者和社会一个交待。
你不是要求程序正义么?遵从上级决定也是程序正义之一。
郑亦梵迷糊了,回复道:从本质上说,我希望复查工作最后有交代。
不,你需要的不是交代,而是想通过案子体现你的意志,甚至是高于本地长官的意志力量。
也许吧。郑亦梵不得不佩服金戈洞穿人心的观察判断能力。
金戈说,治世宜方圆,乱世用重典,在官场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政一方的主要官员的作为,决定一个地方处于什么政治文化生态,假如他守法,则为治世,治世用法规;假如他不守法,习惯拍胸脯决策,大致与乱世相当,重典就会发挥作用。在缅甸果敢地区,法律根本说不上话,也找不到法律说话的地方,当地少数民族部落包括我们,最好说话的东西是枪炮,最能够说得上话的地方是战场。但你和我们不同,你是官场中人,属于执法者,自然要以法规为要,不可能突破定制,赤膊上阵,与违规者对决,依你目前的力量,输赢显而易见,有百害而无一利。
郑亦梵笑问,你能确定毫无取胜机会?
动用一切可能资源,也并非绝无可能,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造成一个群体与一个群体的对决,两个群体都属于同一阵线,同一体制,将会造成不必要影响,败坏社会风气,不值得。
周至光冤案怎么了结?
金戈呵呵一笑,到目前为止,他冤不冤还没有定论,我认为,至少是罪有应得。为一个罪有应得者大面积调动资源,好比为一条鱼而把水搅浑或放干池水,孰重孰轻不是显而易见?
你的正义感哪里去了?给狗啃了吗?郑亦梵生气质问。
正义感要用到正义的地方,用到正确的方面。金戈夹带微笑表情包回应。
你不是崇拜超级英雄,崇拜蜘蛛侠、变形刚超级侠客吗?怎么一次伤害就把一位超级大侠打垮了,变成了精神上的侏儒?
郑亦梵想用侏儒来刺激金戈。金戈没有生气,回复了几个叠加的开心大笑的表情包,回复说,你征询我的意见,我自然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
郑亦梵迅速回敬一句,你的角度呢?
在这一件事情上,我持开放态度,不带任何成见。
熟悉的外交辞令风格。郑亦梵觉得有趣,故意绕圈逗金戈开心,你是不是也像少年闺土,由手拿钢叉叉獾的精灵少年,变成驼着背、敬畏地叫老爷的木讷中年闺土?
切。
不是吗,少年金戈练拳巡寨,守护一方,青年金戈安坐轮椅,喝酒品茶自封化外之人。
要是我......
金戈刚回复这句话,郑亦梵知道他动了凡心,追问一句,你咋样?
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更倾向用个人手段,或民间方式解决问题。
何谓个人手段,何谓民间方式?
我在缅甸丛林出生入死,信奉和遵循丛林法则,要么以崇高理想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让丛林生物享受平等的权利;要么清除强大的敌对势力,使自己变成无所不能的强者,主导生存规则,给丛林生物创造平等的生存环境。制度在丛林里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大家崇拜超级英雄,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强权理论。
这和少年闺土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
苗家人崇拜英雄,但不以英雄法则行事。金戈回复道,高山苗寨大多是一个家族兄弟聚居在一块,是平等的兄弟关系,没有制度也不迷信超级英雄,管理者寨佬的产生有两种方式,或高辈份或岁月沉淀产生,带着自然宗教性质;德高望重的长者上位,具有尧舜礼王者礼让的文明遗风,具有原始社会民主选举和群体推定原则。决策自然也有群体决策的性质,或将复杂的案子交与神判。
一个纯粹少年怎么变成崇尚丛林法则的霸蛮青年?
还不是混乱的社会和不公平的体制造成的?
郑亦梵自以为抓住了他的话柄,质问道,你崇尚丛林法则,为什么不赞同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唯兄弟与女子难对付也。金戈回复一个惊恐的表情,挥手与他告别,头像随即黑了下去。
郑亦梵的心情也没有亮起来。与金戈的讨论没有解开思想圪瘩,心情反而更复杂更沉重:怎么大家都敬畏官员呢?是不是自己从小与官员打交道,觉得他们不过是叔叔伯伯,故而缺少神秘也缺乏敬畏了?“不识炉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只山”,因为熟悉而忽视拥有强大体制力量的权力,并与之作对,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一阵寒意袭遍周身,郑亦梵像浸进冰河里,心里瓦凉瓦凉。他把林昌辉辞职的新闻报道又看了一遍,随手翻到报纸第二版,编辑巴海涛的名字让他眼睛一亮。巴海涛是南原日报有名的社会专栏记者,在今日头条开设了“八哥时评”专栏,凡有新时评,今日头条就推送。“八哥时评”纵横时事,多涉及社会敏感问题,巴海涛又抱着一副顶天立地、仗义执言的架式,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绝雄心,他的时评文章时常引起社会共鸣、跟贴如潮,引得本市官员胆颤惊心,想方设法劝阻其少言禁言。官方设置了障碍,也不能让“八哥时评”禁言,八哥时评谈到有关官员找他谈话,让他少评或不评本地事,八哥说,听到公然要求他放弃宪法言论自由权利的话,几乎出离愤怒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想让能说话的嘴不说话,除非我死了。最后一句去他妈的。竟然被转贴十万次。或许是害怕网民的力量,或许是不想招惹麻烦,总之巴海涛的专栏继续开着,一旦社会出现热点问题,“八哥时评”总是如期而至,从来不曾缺场,观点更加鲜明,语言更加犀利,风格更加泼辣。汪洋恣肆的“八哥时评”让人几多欢喜几多忧。郑亦梵通过朋友微信圈,加了八哥时评的微信公众号,对“八哥时评”每篇必看。公众号上的八哥,比时评中八哥的风格又是另类,公众号中的八哥又是著书又是立说,偶尔还会来几首附雍风雅的情诗。八哥经常亮晒他的“枉然斋”文化聚会活动内容,展示书法绘画和雕刻作品。他经常招集一帮文人墨客到枉然斋研习书法,临摹古今名画,品茶聊天。浏览八哥公众号,对比缺失文化的生活,郑亦梵总是暗自羞愧,觉得自己的人生真如八哥题写的一幅字:“有负江山有负卿”。
郑亦梵通过南原日报社的同学认识了八哥,一位戴着眼镜、瘦高个的中年人,文质彬彬,文雅谦和,对人也相当客气。不涉及社会问题不表明观点时,也相当平和,与“八哥时评”中的八哥行事为人风格截然不同。一旦涉及社会问题,谈论人生权利,巴海涛顿时变脸,目光炯然发亮,言词犀利,谈锋似剑。郑亦梵对敢于仗义的八哥敬佩有加。与南原日报一帮中规中矩、胆小怕事的年轻人比较起来,八哥才是文人应有的胆气和社会担当。“八哥时评”有一篇文章谈及周至光的问题,批评纪委书记不作为,造成南原干部查处问题灯下黑,纪委清理门户值得赞扬之类。这篇文章政治完全正确,受到继任纪委书记的表扬。不过,八哥时评期待社会风清气正的拳拳之心,打动了众多读者。
假定八哥也认为周至光是冤枉的,从他的角度关注周至光案件的复查问题,能否动摇朱首长的意志和决心,推进案件最终结案呢?郑亦梵觉得不失为一条出路,顿时兴奋起来,马上拨打报社同学周文东电话,请他约八哥一起晚上聚一聚。
周文东答应约一下巴海涛。郑亦梵挂了电话,周文东不一会电话回复,说巴老师下乡采访,吃过晚饭方回,约九点钟到枉然斋喝茶。郑亦梵答应了,又请周文东约报社的几位记者小聚,九点钟再去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