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

其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其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李璟李煜词》)

作者档案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后主。李煜继位的那一年(961),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宋朝。此时南唐也已经对宋称臣,处于属国地位。李煜在位15年,年年向宋纳贡,委曲求全。公元975年,宋兵攻破金陵,南唐灭亡,李煜投降做了俘虏,被押送到汴京(今开封)软禁为囚,封为“违命侯”,过了两年多如同囚犯一般的屈辱生活,相传3年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药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苟且偷安,耽于欢娱,平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却显示出多方面的才华,是古代帝王中不可多得的文艺全才之一。他通晓音乐,工书善画,经史、诗文俱通,尤工于词。他的词可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词风稍近于花间派;后期成了亡国之君和囚徒后,由于生活和地位发生了剧烈变化,作品大多抒写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悔恨,感伤目前的囚徒处境,言辞凄苦,感情深挚。

李煜在词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李煜被俘后的作品,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开始用词反映人生,反映政治事件,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李煜词在内容和风格上体现出的新方向,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含英咀华

这两首词都是抒写作者亡国之后的“人生长恨”和无限悲痛。第一首借残春景象起兴,用的是赋而比的手法。“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象征美好时日已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则见恶势力之暴虐凶残,却又抗争不得。下片“兴”而生感,由于心中的痛苦悔恨不便明言,乃托之于伤春伤别之辞,表面上说的是何时能再与曾经“留人醉”的伊人相聚,实际上表达的却是何时候能够再返故国的感慨?由于艺术功力深厚,竟不露痕迹。

本词状物与抒情、客观与主观完美结合。从首句的“林花谢了春红”转入次句,即以“太匆匆”、“无奈”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转为主观感受。下片又从自然景物转向人事,更见哀痛之情。“泪”、“醉”、“几时重”、“长恨”等词语,使感情更真切,形象更鲜明突出。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姊妹篇,前者伤春,此篇悲秋,实则都是亡国之恨不便明言,而托之于闺怨、离愁的词作。词写作者秋夜独处,离愁满怀。首句自画形象,“无言独上”,隐喻心中愁思郁积。唐圭璋说:“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唐宋词简析》)二、三句以景色渲染愁情,其中“锁”字极富意味:一则见院落紧闭,环境冷清;二则暗示出“囚居”的处境;三则还可约略感觉作者之心正被忧愁困锁。下片抒写离愁,以“剪不断,理还乱”与“别是一般滋味”作形容、限定,以见胸中有种与别人不同的愁在扰乱着他无法排解。联系他当亡国之君的遭遇及处境,不难推想词人内心的痛苦是如何深重。

本词上片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种凄凉寂寞的境界,创造了动人的意境;下片以“剪不断,理还乱”两个细节作比喻,把难以言状的愁苦作了形象而细致入微的刻画,使离愁由抽象变为具体,与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俱为传诵的名句。

思考练习

1.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2.这两首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3.“剪不断,理还乱”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能成为传诵的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4.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一篇赏析文。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