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概念
(一)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由“psych”和“ology”两个部分组成。前者像于希腊语“psyche”,意思是心智(mind)或灵魂(soul);后者“ology”的意思是研究(study)。因此“psychology”这个词的原意就是心智或灵魂的研究。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任务是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有效的控制。由于心理现象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也研究动物和人类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也可以称为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在不同时代和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学者对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成为科学之后,心理学家对这门学科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最典型的看法有两种:心理学是研究意识或直接经验的学科,或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学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大家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
知识链接
心理学研究什么?
冯特: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经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间接经验”,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则为“直接经验”。他说“一块石头、一株植物、一种声音、一束光线,作为自然现象来说,乃是矿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等的研究对象。可是若就这些自然现象同时都是我们的观念来说,它们也就成为心理学的对象。”
詹姆斯: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这些现象是指我们称为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等的意识状态。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对心理现象或意识状态进行描述和解释。
华生:心理学应该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他指出,意识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它已经缠住我们将近50年,现在心理学已经到了必须放弃对意识的一切参照的时代。
格式塔学派: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直接经验。他们从现象学出发,认为直接经验是自然而然观察到的经验,反对构造主义把经过分析的感觉元素作为直接经验的基本单位。
布伦塔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认为,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动作(act),而不是静止的心理状态;心理动作是可经验的活动过程,人可以通过内省体验到这种内部活动。
津巴多: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多个专业领域的科学,但就其根本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仅包括我们只能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思维、情感和欲望),还包括可以被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对话、微笑和奔跑)。
费尔德曼: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心理和行为的表达有很多方面,它不仅涵盖人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包括他们的思维、情绪、知觉、推理过程、记忆以及维持身体功能的生理上的活动。
(二)哲学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指在心理学独立成为科学之前,古今中外哲学家所提出的心理学思想,包括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洛克等的心理学思想;中国哲学史上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思想,如孔子、孟子、荀子等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基于哲学家们的观察和思辨提出来的,内容涉及对心理现象本质的认识,心理现象的基本分类,认知、情绪、智力和人性等。这些思想对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三)唯理论
唯理论(rationalism)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笛卡儿只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后人称他的哲学为唯理论哲学。在身心关系的问题上,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如感知觉、想象、某些情绪活动,离不开身体的活动。笛卡儿把人体和动物看作一部自动机械,认为它们的活动受力学规律的支配。他还用反射(reflex)概念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但他认为,用身体的原因不足以解释全部的心理活动,为了引发心理活动,还必须有灵魂参加。这样,笛卡儿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身体组织,而另一方面则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的,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做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这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有直接的影响。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也影响到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
(四)经验论
经验主义(empiricism)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和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前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先驱,后者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
霍布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广延性。他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主张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知识起始于感觉,这是外界物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霍布斯还是联想主义的先驱,他没有用过“联想”一词,但基于自己的观察,用联想解释了人的想象和思维。
知识链接
反射和反射弧
这是笛卡儿的一个重大发现。虽然他并没有提出“反射”这个术语,但他却相当明确地勾画了反射和反射弧的轮廓。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以及受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机械解释的启发,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刺激—反应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依据笛卡儿的推测,动物与人的神经和肌肉的反应,都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的,有着内导和外导的特殊机制。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资料来源:高觉敷,1982.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系统地批判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白板说”。在他看来,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属性或特性作用于外部感官,因而产生外部经验,如颜色、声音、大小、形状、运动等。内部经验又称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如思维、怀疑、信仰、意愿、爱憎等。
(五)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表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情感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重视内省,这是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但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实验过程中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知识链接
观念论
观念论是洛克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洛克虽然承认一切感觉观念都是由外物刺激引起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一切感觉观念都是外物的“真正映像”。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叫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似的,是这些性质的“真正映像或肖像”。另一类叫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只有引起这些感觉的原因。于是,洛克就认为,温暖和疼痛、红色和白色等性质的观念并不是客观事物的映像,而是主体接收第一性的质的作用后的一种主观感受。
(六)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安吉尔(James Angell,1869—1949)等人。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作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它看作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以思维为例,构造主义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则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七)行为主义
知识链接
冯特的贡献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建者。1875年,冯特转任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长达40多年,致力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工作,并于1879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这是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冯特学识渊博,著述丰富,一生发表的论著达500部以上。主要著作有《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62)、《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1863)、《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心理学大纲》(1896)、《民族心理学》(共10卷,1900—1920)。
冯特在《心理学大纲》里提到心理学是一门更严格的实验科学,这就是说,心理这种经验是更依赖于经验者本身的经验,因此要研究它,得靠“内省”,即德文原意的“自我观察”。内省法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使不少人把冯特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冯特在内省问题上的历史作用在于它对内省进行了改造,使传统内省发展成实验内省。在冯特看来,心理现象作为一个过程比之物理现象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为了能把握住心理现象,并加以精确观察,内省必须与实验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主要工具。
意识流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的第九章中提出了“意识流”这个概念,用来反对冯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在他看来,意识是一个整体,如同河流健行不息,因而也叫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意识有五个特征:①它是以个人的形式存在的,思想之中的这种差异是自然界中最绝对的差异;②意识在不断变化之中,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一旦消失就不可能重现;③意识是连续不断的,它存在过渡状态和实体状态,从一种实体状态到另一种实体状态,其过渡非常迅速;④意识始终在处理独立于它本身的客体,知道一件事和“知道我知道这件事”都是意识的内容,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⑤意识具有选择性,它通过注意选择一些事物,并抑制其他的事物。在意识流学说的影响下,20世纪,一种基于现代心理学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崭露头角。这种流派的作家吸收了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以独特的技巧注重描绘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在文学史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Watson,1878—1958)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华生曾经说过,在一本心理学书中,“永远不使用意识、心理状态、心理内容、意志、意象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是完全可能的……它可以用刺激和反应的字眼,用习惯的形成、习惯的整合以及诸如此类的字眼来加以实现”。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八)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苛勒(Wolfgang K?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例如,一首乐曲包含许多音符,但它不是各个音符的简单结合,因为一些相同的音符可以组成不同的乐曲,甚至可能成为噪声。因此,分析个别音符的性质,并不能了解整个乐曲的特点。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九)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如果说,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关注正常人的心理,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这是该学派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学说认为,人类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得到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生理学取向
知识链接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无限地夸大了。他的调查方法完全不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弗洛伊德根据他得到的数据(个案研究和内省)建立了一套精细的理论,而这些数据并不足以支持此理论;他专注于建构复杂的理论框架,但没有像许多现代心理学家那样,保证这些理论建立在可靠、可重复的因果关系之上。”(斯坦诺维奇,2014)
“我出生于1939年,也正是在那一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去世了。那个年代流传着许多荒唐可笑的理论,用于解释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当中有许多都出自弗洛伊德的空想。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不过是虚构的,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些理论还是美国法院承认的唯一一类科学证据。”(加扎尼加,2016)
生理学取向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主张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它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认为我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和情绪等)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研究的问题主要有:①脑与心理的关系,即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脑区或神经网络来完成的;②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即人的思想和情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③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近年来,各种脑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对探讨视觉、听觉等基本认知过程和语言、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的脑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十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研究取向,它出现在20世纪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为代表。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各门科学的迅猛发展,产生了科学间横向联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诞生。“三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知觉、记忆、言语和问题解决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把人看作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在这些理论看来,环境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最突出的因素了。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对其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的。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尔(Ulric Neisser,1928—2012)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十二)人本主义
在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心理学家开展了另一个方向的研究,即人本主义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人本主义被称为“第三势力”,这是因为它是在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后出现的另一个现代研究取向。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由意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人还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即充分展示个人的潜能,争取“自我实现”。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是该研究取向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今天,人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它注重自我理解和自我修养。
(十三)进化心理学
受达尔文进化论,特别是自然选择理论的影响,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起源和本质,即人类为什么会有某些心理现象?它们和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例如,人为什么喜欢吃甜的食物,不喜欢吃苦的东西?为什么见到蛇都会害怕?择偶中性别吸引是怎么一回事?男女关系是进化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