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二公子与家中旁人不同,他从小便不喜欢行商,反而很喜欢读书,教他识几个字只是为了看得懂账目,他竟然正经读起经史子集来。可是一个商户子弟,又不能参加科举,读书能有什么出路?

“家里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还是想要考取功名报效朝廷——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也不知道这位二公子年少时有了什么奇遇,在一个世代行商的家族中居然生出这样荒谬的念头。你知道的,一个商户还想要考取功名,简直是痴心妄想。

“二公子半生勤勉,读书万卷,下笔成章,自恃才华横溢、学识过人,有济世安民之大才,到最后却因为商户子弟的身份被科举考试拒之门外,怎么可能甘心呢?

“二公子想了很多办法,求过人送过礼,甚至还想着假造户籍,最终都没有成功。他一直不甘心,可是,这件事确确实实又没有办法可想,他只能选择行商。

“二公子在七岁成了童生,到了十七岁他还是童生,他连参加、县试考取秀才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在家中又捱了两三年,到了及冠之年,二公子唯一的大哥却得病去了,家中只剩下他一个独子,他实在是不能再赖在家里吃白饭,只好浑浑噩噩在家里人的安排下成了亲,迷迷糊糊做起买卖来。

“这买卖一做,就是一辈子。

“后来,二公子的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儿子。二公子忽然有了寄托,不管每日铺子里的事情有多忙有多杂,他都要抽出时间来亲自教导儿子。小公子在他的教导下长得很好,像他年轻时候一样,才华横溢,出口成章。

“妻子劝他教给孩子一点实用的本领,比如算账,别这样整天嘴里仁义礼智信的,也不知道能抵几口饭吃。

“二公子也不肯听,仍然兴致勃勃,言传身教。小少爷天资聪颖,竟然比这位二公子当年还要聪慧。

“原先旁人以为,像二公子的故事又要在小少爷身上重演一次,没想到故事到了一半戛然而止——小公子十五岁那年不知道怎么的,居然掉进淮河里淹死了。活生生一个孩子,死不见尸。

“二公子沉默许久,给孩子立了一个衣冠冢。旁人哭过几阵、叹息几声,也就罢了,说大约是慧极必伤,天妒英才吧。只有小少爷的母亲,终究是放不下,没过了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张北辰听子书玉衡讲了这么多话,也没听明白怎么回事。

故事的确是好听,可是似乎和含州城中的子书家没有什么联系呀。

他不好打断玉衡,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待到玉衡说起那位二公子,张北辰听来心中不免唏嘘,颇觉世事弄人。

这位二公子合该正在含州城张家居风院,做一个正经的张少爷,一辈子孜孜不倦地读书,将来光宗耀祖;而他张北辰就应该生在扬州子书家,做个小生意人。

等到了玉衡停下来,张北辰给他添了半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