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段妍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年代形成的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锻炼、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坚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孕育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成为克服困难、战胜强敌、促进革命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党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革命精神的激励、感召,也是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积淀和升华,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滋养的精神来源。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救亡复兴和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不仅给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已成为时代精神的遗传基因。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对国家的健康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中国革命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条件如何变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的革命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如果不了解中国革命的过去,就不了解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新中国诞生的艰难历程,就难以把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习革命精神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的素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准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看法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革命观的基本前提。由此,我们在东北师范大学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知晓度与认同度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针对此次问卷调查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概况

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东北师范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为目标,本着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因此,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选取了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8个学院进行问卷调研,较大范围地涵盖了多种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3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二)具体分析

1.概况调查

问卷的1—13题为概况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精神的整体认识、父母及祖父母职业、个人宗教信仰和个人理想与未来人生设计等情况。

(1)是否党团员、大学毕业后想要从事工作的意向:

由于所调查大学生为2010级学生,目前就读大二,大多还未成为中共党员,因此有96.7%的学生是共青团员,2.1%的学生为中共党员,1.2%的学生为群众。

在关于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规划中,7.1%的同学准备考研,73.5%的同学准备找工作,12.9%的同学准备出国,5.3%的同学暂时还未考虑,1.2%的同学选择其他。

在想要从事的工作中,选择公务员、干部的同学占17.6%,选择科研工作或教师的占48.2%,选择经商的占16.5%,选择进公司的占7.6%,选择其他的占10.1%。

由此可见,调查对象绝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并且他们倾向于毕业工作或出国,想要从事科研工作或教师职业的约占半数。

(2)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与认可:

就“对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是否有兴趣”一题,14.1%的同学选择“了解并有兴趣”,50.6%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但有兴趣”,16.5%的同学选择“了解但无兴趣”,14.7%的同学选择“不了解”,4.1%的同学选择“不感兴趣”。

对“是否认为党的九十年革命史是伟大光荣的”一题,82.3%的同学选择“是”,17.7%的同学选择“不好说”。

“您认为共产主义是一定能实现并愿意为之奋斗”一题,70.5%的同学选择“是”,29.5%的同学选择“否”。

由此可见当代的大多数大学生对共产党的历史有兴趣,但是约有半数的同学并不了解;并且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党的革命史是光荣伟大的并且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3)对革命精神的总体认识

对“是否听说过‘革命精神’”一题,97%的人听说过,3%的人没听说过,表明大学生对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认识。

2.熟悉程度

问卷的14—156题详细列举了28种英雄人物或具体精神,考察大学生对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熟悉和接受程度,每一组题目考察大学生在哪一时期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该历史事件以及所代表的某种精神。

(1)按照熟悉程度排序并分析

在将问卷内容总结后,把大学生对这28种精神的知晓程度分为四档,列表如下:

表中的A主要是指大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并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清楚地知道,在调查问卷中体现为知晓度在80%—100%的人物或精神;

B主要是指大学生一般了解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大致了解,在调查问卷中体现为知晓度在50%—80%的人物或精神;

C主要是指大学生仅仅听说过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模糊知道,在调查问卷中体现为知晓度在20%—50%的人物或精神;

D主要是指大学生基本没听说过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全然不知,在调查问卷中体现为知晓度在0—20%的人物或精神;

由表中数据可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于A和B栏共12种革命精神比较熟悉,而对其他16种较为陌生甚至一无所知。

(2)调查大学生何时通过何种途径学习了解革命精神

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有一定了解的上述12种(上表A+B)革命精神中,除了发生时间较晚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他们上中学时知晓外,其他均为小学时期了解到,由此我们发现,影响当代大学生革命精神知晓度的关键阶段是小学阶段。

总结分析大学生通过何种途径了解革命人物或事件,发现对于12种比较熟悉的革命事件,每一题均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老师讲解,可见大学生革命精神的培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重要的环节。

3.认同度

问卷的157—182题调查大学生对上述事件所代表的精神的认同度,反映出这些革命精神对他们的影响。

数据表明,对于白求恩精神、雷锋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均有超过50%的同学认为“值得学习并且感人”,但是分别有44.1%、38.2%、29.4%的人认为“该精神脱离实际”或“脱离时代”,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这些精神有了某些新的看法。

对于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的事迹和精神,超过70%的人均认为“在当代也很重要”并且“值得大学生学习”。另外,对于焦裕禄和孔繁森的问题中,分别有100%和90.7%的人选择了“当前党员干部中一些人会有这种精神”,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现今党员干部奉献精神的评价值不高。

对于抗战精神、抗洪精神和五四运动精神,分别有95%、79.1%和58.8%的人认同,但是有14.4%、25%、47%的人认为过时了或者仅仅适合于危急时刻。

对于载人航天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有90.6%和100%的人表示认同,并且认为应当学习并坚持下去。

对于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各有100%和95.3%的人表示认同,同时也认为当前对执政党的建设很重要,需要学习。

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与此同时,他们在认同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与自身相结合、与执政党执政能力相结合、与不同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等。

4.政治倾向和性别差异

问卷的最后4题,分别考察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的政治倾向和性别差异。

第一组题目请党团员和非党团员分开作答。由于此次参与调查的同学几乎都是党团员,因此基本上都作答了第一题。他们认为,革命精神仍有价值,对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振奋民族精神、改革开放都有价值;革命精神对大学生也有价值,有助于个人励志,与此同时,时代变了,革命精神的内涵也应当发展。

第二组题目请男生女生分别作答,“您希望您的未来伴侣多学习革命精神吗?”统计后发现,女生全部希望自己的伴侣意志坚强多学习革命精神,而男生则多半希望自己的伴侣多学习革命精神,少部分则不希望如此。

(三)调查结果

综上可以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不足。对于所列28种革命精神,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非常熟悉的仅为其中一小部分,但是他们对革命精神的认可度极高,而且均认为革命精神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对于革命精神的教育是非常不足的,很多重要的英雄人物、革命事迹已经不被大学生所知。在某些题目中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革命观,追求个人利益,并且对今天执政党是否还能坚持某些革命精神抱有一定的质疑态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

在对问卷的第二部分即面向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的187—204题的总结分析后,我们获得了产生上述问题的部分原因。

这一部分问卷我们面向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投放。他们的年龄在23—25岁之间,属于80后的一代。而问卷调查的本科生均在十八九岁左右,属于90后的新一代。两批学生大致有5年的教育差异,教材和环境的差异导致他们接受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有较大差别。

整体上讲,研究生们认为革命精神并不过时,当代大学生仍旧需要这种精神,但是现在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部分包括了革命精神教育的内容。具体看,研究生们认为对于白求恩精神,大学生们“多数人根本不关心这类事”;对于雷锋精神,“他们会问雷锋真的这样吗?为什么?”;“他们认为雷锋精神和雷锋的实际有差距、不可信”;“多数人认为学雷锋只是一股风,没实际意义”。对于为人民服务精神,大学生们“多数人认为那是党和政府或党员干部的事,不是老百姓和大学生的事”;“多数人认为只是一句口号,没人真实行”……

由此看见,作为80后的研究生对于90后大学生在革命精神的认识上并不乐观,当代大学生从小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大背景中,他们对于年代较为久远的革命人物、英雄事迹并不感兴趣,更缺乏了解,因此造成了他们完全不知晓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烈士,也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和充分了解革命精神。

(二)学校教育

问卷的第三部分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187—210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认为对于革命精神的内容“讲的不少”,但是学生却“不大感兴趣”,并且学生对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形式和内容“不太满意”,学校“十分必要”但只是“偶尔组织”过相关活动开展对大学生的革命精神教育。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虽然均受到过比较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但依然有许多人不太熟悉革命人物和精神。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积极性不高,老师授课方式单一,应当改变思想政治课程单一、枯燥、无味的现状,同时,老师应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革命精神教育与宣传,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社会大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当今社会处于一个浮躁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进行冲击,作为刚成年的大学生,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之中,而他们还缺乏判断力,无法正确认识和鉴别各种信息,容易受到消极或负面的诱导,造成心理偏差。

三、建议及对策

首先,学校应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革命精神教育途径。

其次,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革命精神的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参观革命博物馆、观看经典电影、组织演讲比赛、读书会等活动,使得革命精神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大学生真正理解革命精神的深层内涵。

最后,当代大学生处于多种信息冲击的大环境中,加之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因此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从新生入学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将心理建设和认同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