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东联军的大队伍踌躇不前之时,除了曹操不成功的尝试,还有一支队伍在不断向洛阳进击,为首的将军正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生性勇敢、机智,十七岁便供职县吏的他某日与父亲乘船出行,偶遇一伙刚抢劫了商人的财物、正在岸边分赃的强盗。这时候孙坚只有一人一刀,可他观察了下周遭环境后信心满满地对父亲说:“这伙贼人,我一个人便可以搞定。”
孙父忙劝阻儿子:“他们人这么多,恐怕超出你的能力,还是当作没看见算了。”
孙坚却不由分说,自行提刀上岸,远远地就开始挥舞手臂,做出一副指挥他人从左右两侧向前包抄的架势。强盗们抢劫刚刚得手,还在亢奋之中,自然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看到远处有一人手舞足蹈地跟空气打招呼,以为遭了埋伏,紧张之余赃物也不要了,一哄而散。这时候孙坚从后赶上,揪住跑在最后的那个强盗的衣领,一刀下去便结果了强盗的性命,成功追回所有的赃物。
这件事情让孙坚一战成名,随后他出任代理县尉。一年之后的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会稽贼人许昌在句章城暴动,很快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许昌于是放开胆子自称阳明皇帝,结果他这个皇帝没蹦跶几天就被朝廷的正规军剿灭,而时任郡司马的孙坚因为参与剿灭许昌有功,升迁为县丞。
这时候他才十八岁,这种人生简直像开了挂。但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孙坚辗转三地却依旧是个县丞,人生可谓高开低走。
到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乱起,孙坚自募精兵千余人,跟随中郎将朱儁攻击颍川和汝南的黄巾军。黄巾军退守宛城,企图负隅顽抗。没想到在随后的攻城战中,孙坚只身独当一面,冒着箭矢、滚石先闯入城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受到鼓舞的士兵紧跟在他身后,一举攻破宛城。
孙坚因为战功升任别部司马。总结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大概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孙坚并不适合治世,只有在乱世中,在战斗中,他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不断地往上,再往上。
现实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当长沙贼区星在地方上作乱时,孙坚升任长沙太守,并在旬月之间击破区星;之后,孙坚干脆越俎代庖,走出自己的辖区,征讨零陵、桂林两郡的叛乱,结果“三郡肃然”,孙坚因功获封乌程侯。
一次次的成功让孙坚对战斗愈发上瘾。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孙坚以参军身份协助司空张温讨伐叛军时就曾鼓动张温借机干掉董卓,可惜张温并没有接受建议。这次十二路诸侯讨伐董卓,虽然孙坚没有被邀加入联军,但他自发拉起一支队伍,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
原本孙坚人马并不多,但在他杀了荆州刺史王叡和南阳太守张咨后,不仅有“众数万人”,而且在南阳郡中征粮“无求不获”。虽然有兵有粮,但孙坚这时尚算不得天下知名,因此他只好就近依附于实力、能力、水平皆不如己,名气却很大的袁术。
袁术虽说原来是后将军,但他当时为了躲避董卓,跑到南阳太守张咨那儿躲了起来,基本上是要枪没枪、要人没人的光杆司令。孙坚杀了张咨,却没敢将富庶的南阳郡占为己有,结果反而便宜了袁术。袁术作为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吹牛的本事也是有三分的。他又是摆自家光辉的家谱,又是拍着胸脯打包票,要向朝廷表奏孙坚代理豫州牧,还表示自己将全力支持孙坚攻打董卓。
孙坚可能就是这样被袁术迷惑了,得了袁术的承诺后便带着自己的队伍继续向前推进。没承想,刚走出百余里,他便遇到了董卓派来的大军。猝不及防之下,孙坚吃了败仗,最后只带着几十人突围而出。最紧急的时候,孙坚把自己常戴的红色头巾摘下来给部将祖茂换上,这才摆脱了董卓队伍的追击,逃得性命。
得脱大难的孙坚并没气馁,他收拢残兵,继续与董卓军交战,结果不仅大败由吕布带领的西北军,还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
孙坚的胜利震惊了所有人。董卓赶紧派出手下李傕,向孙坚提出和亲请求,表示不仅愿意与孙坚结成亲家,还让孙坚列一份家族子弟的名册,他将按名册把这些子弟外放做刺史、郡守等封疆大吏。
大胜之际,孙坚哪里会吃董卓这一套?他怒斥董卓逆天无道,表示要夷董家的三族给天下人看,吓得李傕头也不回地跑回洛阳。孙坚这番话可不是吓唬人的,他立即整顿三军,很快便进兵至离洛阳只有九十里的地方。
孙坚的行动把董卓吓个半死,他赶紧卷巴卷巴家当,赶着洛阳的百姓往长安逃去。孙坚因此创下了酸枣大营里十几万联军吃光粮食也没取得的成绩。
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孙坚大概会是改变三国历史进程的人物。然而,事实是,历史并没有因为孙坚而改变。这样一个人生开挂的人,三年之后受袁术的指使去攻打荆州牧刘表。在击败刘表大将黄祖,接着进兵围困襄阳的时候,孙坚为追击逃跑的黄祖,在襄阳城外的岘山上冷不丁被黄祖手下的士兵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