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看人亦然。观察人的时候,也应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不要光看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对于一般人批评的“某某人有什么缺点”,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衡量,可能这个众人公认的缺点反而是他的优点呢!

有时候,看人不妨糊涂一点,因为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可以生存其中了,人过分精明了就没有人可以交往了;有时候,看人不妨全面一点,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优点,这种事天底下是很少见的。除此之外,看人不妨实际一点,观察一个人的外表不如了解其内心,了解其内心不如看其实际表现。

一铢一铢地称东西,这样称出的一石与一次称足的一石必定有出入;一寸一寸地量东西,这样量出的一丈与一次量足的一丈必定有误差。看人应该看大端而不应囿于细节,否则,不分事的大小,简单相论,就只能歪曲人的原貌。

有一位陈先生被大家公认爱出风头。在一次陈先生没有出席的酒会中,大家在聊起他的时候,就有人说:“他真爱出风头。”接着,大家就七嘴八舌地举出例子,证明他确实爱出风头。不过也有人认为,陈先生一向热心公益,喜欢帮助别人,所以有人马上语气和缓地说:“他是有一点多管闲事,不过,还是很乐于帮助别人的。”听了这话之后,同事们立刻转变了态度,开始赞扬他的优点,这种态度的一百八十度转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真正了解了所谓批评别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人际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以批评的眼光去看别人,越看越觉得不好;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衡量,也许就不认为这是缺点了。“君子之交,贵相知心。”这就是要我们尽量去观察别人、发掘别人的长处。

一个人的好坏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古人认为少壮时不学无术,长大必定无能;至老而没有教人,死时便没有门人思其言行;富有而不知施舍,穷困便无人相助……这都是由本质所定的。是君子就会好学而向善,是小人则总是好逸而恶劳。因此,能向别人学习并严格检查和要求自己的人,极少不属于君子;一切由着自己,有了错误总要尽力掩饰的人,极少不属于小人。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且全面,要求别人宽厚并且简单。因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所以他们不会懈怠;因为要求别人宽厚并简单,所以别人就乐于做好事。

观察一个人,先考察他所作所为,再观察他做事的动机,审度他的心态,这样他就无法伪装。人们所犯的过错分成各种类型,仔细审查某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类型的人了。

A化妆公司的宣传部长刘先生,曾在闲聊时讲了一则他的识人经验。

有一次,一个广告代理商到他那里洽谈生意,谈到与A公司对立的B化妆品公司,这个代理商或许为了拉广告,于是把B公司的宣传机密全盘托出。

刘先生听到这里,忽然想到:“此人与我并无深交,为什么会对我泄漏B公司的秘密?可想而知,他同样会把我们公司的机密泄漏给B公司。”

刘先生用另一角度思维识破对方的诡计之后,从此再也不信任这个广告代理商了。

在《韩非子》一书中,对类似的观察法实例的收录也极多。

晋国重臣文子,有一次因为被案情牵连,于是匆忙逃命。在慌乱中逃到了京师外的一个小镇。

跟随他逃亡的侍从说: “统领此镇的官吏,曾经出入八大府邸,可视作亲信,不如我等先至他家略事休息,待行李到来,再行赶路如何?”

“不可,此人不可信赖。”

“何故?他曾亲密地追随过大人……”

“唔!此人知我喜好音乐,即赠我名琴;知我喜好珍宝,即赠我玉石,像这种不用忠告方式而以宝物博取我欢心的人,如我前去投靠,必被他献给君王以博欢心无疑。”

于是,文子不敢稍作停留,连行李都顾不上带,继续赶路。

文子的看法果然不错,后来,此官把文子的两车行李拦截下来,献给君王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