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我们将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哪些证据,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这样对学习目标的具体准确的界定和科学有效的演绎方式就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每一个学科由于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决定其教学思维方式差异。中学政治学科既有一定的国情、法律、道德、心理知识体系,又有特定的德育性质,担负着学科教学的双重任务。本节将要概述中学政治学科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和学习目标的设置、表述。

一、中学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

在我国当前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初中的思想品德学科和高中的思想政治学科在一般情况下被人们称为中学政治学科,因此本文在表述概念时也将两者统称为中学政治。

1.知识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知识的问题,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在教育教学方面上说,知识是教学用于培养人的内容,它形成学生理解人生、世界意义的心智结构,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涵的丰富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人化的程度。每一种知识都有其内在的客观价值,客观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被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后就成为了主体化知识,主体化知识包含客观知识的内容、技能、智慧、价值态度和情感体验的内涵。因此,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成为学科教学中能力、情意目标的起点和基础。

浩大而繁多的知识体系只有在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后才能便于我们在教学中把握,目前比较流行且权威的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布卢姆)与世界经合组织对知识的主要分类:

表2.4.1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世界经合组织的知识分类对照表

就中学政治知识作为本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来说,其知识就是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所包含的学生个体经验所得、学科概念、观点、原理,初中思想品德课知识主要涵盖了各门具体学科的(主要是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的事实性、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没有固有的独立的学科知识体系,仅仅是课程意义上的知识模块。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则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还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多种知识。详情见表2.4.2;

表2.4.2 中学政治学科建构的基础、方式及学科知识背景

初中知识比如有:情绪的分类和特点、自尊自爱的途径和方法、家庭的作用、诚信的基本要求、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的资源国情、维护宪法的尊严、民族团结等;高中的知识比如有:货币的作用和职能、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哲学的基本问题、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等。

尽管我们可以如上界定本学科的知识是什么、在哪里,但是没有知识性质、特征或功能的划分的知识就是没有进行分类的学科知识,好像一团乱麻,无法给教学有意义的指导或建议,为了与课程能力目标的表述方式相区分,“知识”目标我们采用纯粹的名词/词组的陈述句式,按照教育目标分类学划分如表2.4.3:

表2.4.3 中学政治学科知识目标体系表

尽管我们按照一定标准对政治知识进行分类,但也一定不能忘记在教学中忽视本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必要政治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公民基本权利、价值规律、矛盾分析法等,使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终身受用。

2.能力的含义 就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来说,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科能力表现则是指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可观察的和外显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结果,能力是由来自于外在的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形成学生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对外办事的技能。

就中学政治知识来说,政治学科能力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和使用水平,是学生在本学科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情况的反映。政治学科能力表现是学生政治学科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政治的能力表达的结构式是:行为主体+动词+名词/词组,即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怎样运用和运用政治知识做什么的行为目标。一般用认知过程的动词来表达,如识别、观察、论述、简述、列举、分析、解释、评析、发掘、明确、运用、感悟、模拟等。通过不同行为动词的使用,既要求政治教学关注学生认知的过程和方法,也规定了政治知识怎样用和应用知识达到什么样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中体现出来的政治学科学习能力,这些能力贯穿政治学科教学的各方面。我们把中学政治学科能力的具体目标体系表达如表2.4.4:

表2.4.4 中学政治学科能力目标体系

3.情意的含义 情意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简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中指出,情感领域就是指认知领域和动作领域以外的,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变量,如兴趣、动机、态度等。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刚好与此情感领域相对应。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态度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各种人和事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常常就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发展连续体。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交织在一起,很难分开,我们要从总体上去理解三者在一起的含义。

由于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初中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高中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因此本课程在中学全部课程中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内涵主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念,德育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树立和践行这种观念,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中学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目标的设置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以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来界定的。目标的设置依据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开始之前,要首先确定和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可观察测量的行为动词清晰准确地表述目标,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和课堂活动方式,否则目标偏差的教学活动只会使我们的教学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都遵循同样的规范,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反映了由过去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目前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转变。为了使教学实践中的师生明确目标是什么、怎样做,我们应该给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明确而严格的定义,避免课程目标过于含糊笼统和缺乏可操作性,使课程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在由政府和专家制定课程目标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则由政治任课教师自己制定。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和设置理论依据

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为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三种功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为我们提供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根据:

1.知识目标的确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的知识构成是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的教学要求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总体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关系和道德规范;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本的法律知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等五大类知识。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教材共演绎出数百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布在三个年级、五册教材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总体是:“三个代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四本必修教材共演绎出数百个知识点。

新修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较好地从心理机制上解决了繁多的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关系的问题,它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归结为四类知识的学习。各类知识分类和举例,如表2.4.5所示:

表2.4.5 政治知识维度分类简表

续表

某一类型的知识,无论其具体认知能力目标是什么,由于其自身特点,基本都包含有常见的与生俱来的教学活动、测评题型形式和测评问题。如概念性知识中常见的设问有:这种事例属于什么类别?你是如何判断的?可以怎样改变事例从而也改变类别?这种设问方式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三个“W”(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避免了将所有知识都进行简单化、庸俗化的归类处理,从而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个认知过程水平由低到高也有分类。

2.能力目标的确定

能力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在教学和考查中突出“以能力为重”,从最初级的记忆能力到最高级的创造能力,能力水平层层递进,不存在独立的能力考查试题,把能力与知识类型结合起来命题才更能够考查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实现考试目的。

表2.4.6 认知能力(过程)维度分类简表

续表

上述两个分类表结合起来就构成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目标分类表2.4.7:

表2.4.7

}ta}知识类型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事实性知识 目标2概念性知识 目标1 目标3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ta}

我们在教学之前,应对所教内容按照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用来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价。如初中思想品德9年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点教学,教学目标是举例说明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描述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概述我国加快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些目标按照两个维度的目标分类表归类如下:

目标1 理解科技的作用,即概念性知识。

目标2 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即事实性知识。

目标3 结合国情,运用知识,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即概念性知识。

此目标分类写入上表中,同样,其他知识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也应按照两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

3.情意目标的确定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是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总体上作了如下规定: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养成孝敬父母等品质,形成热爱劳动等个性品质,树立规则意识,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总体上作了如下规定: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与知识、能力目标分类类似,情意目标的分类由与布卢姆同一学派的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主持,于1964年公布,其分类依据是价值内化的程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如表2.4.8:

表2.4.8 政治情意维度分类简表

政治学科的诸多德育功能都是建立在情意目标基础上的,而最笼统、最模糊、最难以操作的就是情意目标的教学,心理学家的这种维度分类,为我们追求、培养和评价这种目标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教师所要做的主要是能够在理解分类后,把每一个政治课程中的情意目标正确、准确地按照此分类表进行归类,并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生动地演绎已分类的情意目标,学生将从这种具体准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终生受益。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

一般情况下,政治教师采用如下教学目标表述结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内容。表达目标的一般原则是:

1.应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说明: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那种“通过列举大量文明礼仪行为,使学生学会社交礼仪的基本技巧”“通过导入活动和探究活动,识记和平与发展已成时代主题”“通过分析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类的目标表达只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2.目标的表达要有助于导学、导教、导评 导学就是目标中要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导教就是目标中要包含教会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认知策略是什么,导评就是目标包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

3.用教育目标分类学或心理学界定的动词或名词表达 如识别、演示、分类、列举、采用、评估等,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六级认知维度分类中有6个行为动词: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还有对每一种认知能力更细致的具体表达能力的动词,比如理解可分为:举例、分类、推理、联系、比较、说明等,通俗的、常用的“理解”只能笼统地表达含义,如“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理解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就是缺乏对“理解”的科学严格的界定。

4.目标的表达要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要尽量避免含糊和虚空的语言表达目标。如“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为人处世、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这样的目标无法准确定位也无法观察测量。

5.不混淆各种维度的目标 有教师似乎难以分清教学目标的类别,表达错乱,如对知识目标的表述:“了解诚信守则的要求,懂得诚信的核心是善良。”“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样把知识目标的内涵扩展到能力目标后,就把能力目标分别逼到含混不清、难以观察测量的角落:“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为人处世、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正确表达目标的实例分析:

九年级“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教学目标:

表2.4.9

知识与能力这两个部分教学目标简洁清晰,且具有内在关联性,知识目标可以通过能力目标更好地表现出来,而能力目标只有依托知识目标才能有具体内容。其中的知识目标是以名词表征,能力目标以“动词+名词”的形式表征;名词的表征确凿,动词表征的是学生完成目标学习的具体行为和动作表现。这种目标的设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师生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树立、自觉、维护、规范四个动词是按照价值在学生主体上的内化程度排列,体现了心理学的认知与行为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