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统一天下,出现过短暂的繁荣盛世。八王之乱后,中原一片混乱,晋朝皇帝被俘杀。没参与八王之乱的宗王司马睿在建邺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司马睿建立晋朝,迅速稳定东南半壁江山,跟“南金东箭、世胄高门”共同支持他有极大关系。这影响当时局势走向,也影响了华夏族未来发展方向。
“南金东箭、世胄高门”指江南世族门阀中的名士,即顾荣、纪赡、贺循、薛兼等江南世家子弟中的优秀人才。
顾荣是江南世族门阀领袖,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在八王之乱中,顾荣辗转到各王手下任职,后担心被杀,辞职回江东。公元305年,右将军陈敏在历阳郡叛变,拉拢各世族门阀,意图趁乱割据江东。顾荣等人不服,于公元307年将其击杀。
司马越控制朝廷时,请顾荣去做侍中。顾荣等人在赴任途中听说北方局势越来越混乱,大为恐惧,与纪瞻、陆玩等人逃走,拥立这一年移镇建业的安东将军、琅邪王司马睿。
顾荣是世族门阀领袖,认定司马睿能给江东带来安稳,就替司马睿去说服世族门阀支持。司马睿经常咨询顾荣政务。顾荣认为应该重用江南有才干的人,就向他推荐陆晔、贺循及陶恭兄弟等人。司马睿一一授官,加以重用。这些人为司马睿在江南建晋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顾荣是江南世族门阀中有名望的人,但他没有门第观念,深得世族门阀的信赖,同时也得到了寒族人的支持。
顾荣推荐的人,为局势稳定做了大贡献。例如,另一个江南士族领袖贺循,出面管教不法世族豪强,做法令人称绝。
张闿是廷尉,也是江南世族门阀,住在小市。他私自在街道上修了一个大门,每天很早就关门,很晚才开门。附近百姓的生活生计都受到严重影响。
附近百姓到处告状,根本没人管这事。
司空贺循外出,到破冈时,老百姓拦着贺循告状。贺循说:“我是礼官,这事不在我管辖范围内。”百姓请求贺循,说:“如果您也不管,我们就没有地方申诉。”
贺循说愿意替大家讨回公道。张闿得知此消息,拆掉大门,并亲自去给贺循解释。
贺循不动声色地把状辞给张闿看,说:“这本来不是该我过问的。我和您是世交,为了您的声望,才将它带给您的。”
张闿惭愧地说:“我当初没了解到百姓的需求,现在门已拆。”
既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又不伤害世交张闿的颜面,贺循此举非常高明。
除了顾荣和贺循外,江南支持司马睿的世族名士纪赡、薛兼等人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人都是世族门阀出身,但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影响华夏族走向的贡献,相比同时代中原那些腐化的世族门阀,更值得尊重。
司马睿是由江南世族门阀拥立的。为稳定局势,司马睿不可避免受到江南世族门阀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当时南迁的世族大家,对朝政的影响就比较小,以致很多利国利民的主张,由于不利于江南门阀利益而得不到重视。
八王之乱时,北方有些世族举家南迁避祸。他们想寻机回到北方,并没想长期住在江南。晋朝政局刚稳定,一部分南迁的世族便有强烈的北伐愿望,并为之努力奋斗。最有代表的是祖逖。
祖逖是北方世族门阀出身,他为人轻财重义,经常接济贫困的人。公元311年,洛阳陷落,祖逖率领家乡的人南下避难。公元313年,祖逖劝司马睿率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司马睿不愿意,也不便公开反对,就给他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空衔,然后给一些粮食和布帛,让他自己招兵北伐去。祖逖率领老乡们从京口渡江北上北伐,取得一定战绩。
祖逖多次击败石勒,收复很多失地。石勒不敢继续南侵,并主动与祖逖保持友好关系。后来,司马睿命令戴渊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祖逖成为戴渊的下属。没多久,祖逖病死。
祖逖有爱国之忠,却难以获得重用,是与时代背景相关的。司马睿由江南世族门阀拥立,当务之急是巩固江南,而江南世族门阀不会尽力支持北伐,这是祖逖失败的根源。当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抹杀江南门阀世族在那个时代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