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立德修身 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理论概述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以说,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以修身为本”,崇尚“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必须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
在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立德修身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立德修身的故事。这些宝贵的传统,在今天也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时代进步离不开高尚道德的引领,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推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逐步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社会丑恶现象遭到强烈谴责、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个感人故事,激发人们心中的涟漪。同时,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社会中缺德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知群体,身处深刻转型的社会,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立德修身无疑十分重要。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道德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引导社会更加和谐。坚持立德修身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密不可分,又互为促进,相互转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修身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植根于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作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和萃取了古今中外的道德精华。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根源于核心价值观的迷茫和困惑。道德修养上的“最美”,取决于对真善美的价值坚守。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上的“高富帅”——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正能量的集体输出,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的持续增长。
立德修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诚然,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价值体系。道德,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正义与非正义等的价值判断,确立个人自己的做人标准和价值目标,形成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下,从各高校涌现的榜样人物、志愿者群体、先进事迹,我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听到了内心被触动的声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崇尚和争当道德模范,关注身边小事,学雷锋、做志愿者,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当代大学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却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鉴于此,我们应当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应当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先行者和推动者。然而,大学生坚持立德修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修养
的过程。
读书乃修身立德之本。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读书、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读书求知,是对人生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它既能修身,又促使立德。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读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知识之窗,走进一道亮丽风景,结交一位良师益友,让我们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远离浮华、陶冶情操。大学是学习经典、追求学问、确立价值观的殿堂。当代大学生要加强学习,使读书成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经典著作中得到思想的进步、感情的慰藉,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不断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严以修身,贵在知行合一。道德具有“知”和“行”两个方面,必须体现于生活、行动之中。“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既要靠教育灌输,更要靠实践养成。大学生应坚持立德修身,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结合点,使之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生活中彰显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书写人生和事业的精彩篇章。
道德是自律的事,道德也是建设的事。自律和建设,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成才、学费、就业、人际交往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而学生个体思想品质、个性、心理和生理的状况千差万别,各自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大学生崇高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培育和形成,最基本的要靠教育,靠管理。因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注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远大志向、文明习惯、良好素质等基本工作做起,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