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结

上述五个高校的案例,虽然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但是从这些高校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归纳其共同点,从而进一步总结高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方面的初步经验。

第一,主题鲜明。依托活动来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要突显活动的主题。主题鲜明,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也有利于教育价值的渗透。前面这些案例,都具有主题鲜明的特征。例如,东南大学的生活教育实践学园,每个学园就是按照特定主题来设计的,南京农业大学的义务讲解活动紧紧围绕的就是爱国这一主题,收效很好。

第二,设计精细。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有实效,除了活动实施各个环节要落实好,首先要把方案设计好。前面这些高校的教育活动案例,基本做到依据一定的理论来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各个活动环节的连接与组织,从而达到预期教育目的。例如,东北师范大学“红色体验”活动就分三个大的阶段实施,事先做好计划,启动阶段就安排资料整理、理论学习等项目,以保证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整个活动的效果。

第三,组织得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群众性实践活动,一定要认真组织,才能取得实效。前面这些案例,活动的组织周密细致、很有章法。例如,东南大学就组织协调多个部门支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南京农业大学就组织调动数千人力来参与活动。

第四,因地制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一定要基于实际、因地制宜。前面案例中,东南大学设计生活教育实践学园就充分考虑学生宿舍“四合院”构造的实际,耕读园的设计更是因地制宜。浙江师范大学开展“时间银行”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立足社区体现出因地制宜,而且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来开展实践,也是一种因地制宜,因而事半功倍、一石多鸟。

第五,持之以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一定要“养”,而且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前面这些案例,有些是处于初期,而大多数经历了多年积累,充分体现了价值养成的连续过程。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的义务讲解坚持了16年,东北大学的支教服务体验已长达22年,这充分反映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之以恒的要求与特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