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③。
注释
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名誉;身,生命;货,财物;亡,丧失。王弼说:“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贪货无厌,其身必少。”李荣说:“身形是成道之本,故为亲;名闻是虚假之法,故为疏。世人不能为身以损名,只为名以损身。”
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王弼本中有“是故”二字,依郭店简本、帛书甲本删。甚爱,过分贪恋;费,破费;厚亡,加重丧失。林东说:“爱之甚,则凡可以求之者,无所不至,能无费乎;藏之多,则攻之者必众,能无亡乎。”
③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曹道冲说:“辱莫大于贪。”知足、知止才能全生永年。李霖说:“此章本意欲学长生久视,当先绝利忘名。若名利不除,身心俱役,不唯有妨于道,久必于身为患。”
译文
名誉和生命,何者为亲?生命与财富,何者为重?得到名利和财富而失去生命与得到生命而失去名利财富,哪个正常?过分贪爱着什么,必然招来更过分的破费,得之越多,失去的会更多。所以知足而无求才不至于受到困辱,知道在哪里停止才不会发生危险,方可长久平安。
度阴山曰
中国有句极为佛系的古话,叫“差不多就行了”。它有个前提是,在做事上,不能“差不多就行了”;但在物欲上,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西汉人严遵深懂财富、名利与人生的关系。他做了个小买卖,每天挣到一百钱立刻关店读书。一百钱,刚好是他家一天的生活支出。当地富人罗冲也读过几天圣贤书,因觉得和严遵是同道中人,不忍见他生活清贫,想接济他。
严遵谢绝,罗冲说:“你不接受我的接济,为什么不去做官呢?”
严遵依然婉拒地说:“第一,我很富足,不需要你接济;第二,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我不做官;第三,如果你我之间非要发生接济,那也是我接济你,因为你太贫穷了。”
罗冲认为严遵穷疯了,居然说出这种邪门的话来。他微笑着等待严遵的解释,严遵没有让他失望地说:“我曾路过你家,见你深夜还在忙碌赚钱,却从未有满足。我虽然每天只挣一百钱,却有时间读书,偶尔还能剩下几文钱,这些钱花不出去,生了尘土。请想想,人生短短几十年,天天想着赚钱而没有时间享受别的,那这人生有什么意义?你不是穷人是什么?”
罗冲似乎听明白了,严遵所谓的穷人,不是守财奴,也不是视追逐财富为人生的人,而是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适可而止是一种超级大智慧,它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但源头绝对是老子的“知足不辱”。
老子“适可而止”的理论依据是,名利、财富、生命三者中,生命最重要,享受生命最重要。但生命最重要,并非绝对,是与名利、财富相比后的勉强产物。因为名利和财富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觉口渴,如同老子说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一样。
适可而止的难点在于,什么时候该止?是人看到财富时就停止,还是得到一定财富后停止呢?“一定财富”又是多少呢?
有个关于人性的游戏,庄家出谜,你来猜。每猜中一次,就有比之前多一倍的奖金。但是,如果你猜错,那之前因猜对积攒的奖金就会清零。大多数人都希望赚得越多越好,坚持猜下去,至少要再猜一回。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停止,拿着并不多的奖金高兴地离开。
事实上,在哪一次停止,没有唯一答案,你的心就是答案。你永远拿不到最多的奖金,正如你的欲望无止境一样。当你心满意足地停止时,无论你取得多么少的奖金,那就是你的正确唯一的答案。我们在物质追求上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个“好”可以分解为四个字:心满意足。西方影星玛丽莲·梦露说:“我曾拥有的名声与光环早已散去,幸好我早已洞悉了它的虚无缥缈。我庆幸自己曾经置身其中,而没有深陷其中。”
“置身其中而没有深陷其中”就是最高境界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