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③。

注释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解释,过江之鲫。憨山德清说:“道本无名,强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从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知,“道”并未如女子生小孩生出个货真价实的“一”来,而是女子本来隐身,大家不知道她模样,突然现身,大家都认为她是由隐身的她生出来的,所以隐身的她是“道”,现身的她是“一”。司马光说,“自无入有;分阴分阳;济以中和。”三生万物,万物由天地之阴阳二气**而生。

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负,背的意思;抱,向的意思;和,中华传统思想的重量级概念。和,本义是口吃禾(五谷),五谷丰登,大家都有得吃,这才是和,而且吃的是素食,这是人和大自然的和。和是恰到好处、和是平衡——调和与和稀泥,中医的阴阳失和,必须平衡、相互感应和交和。司马光说:“万物皆以阴阳为体,以冲气为用。”

重点看阴阳。阴阳是中国人解释宇宙万物的最重要思想,遇到任何事物,只需“阴阳”二字即可势如破竹。人们发现向阳增产,向阴减产,于是产生了阴阳概念。阴,背对太阳,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山之北,水之南;阳,向日,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山之南,水之北。

由粮食和山水可以推出中国人的特质:第一,农耕文明下的农民;第二,对大自然喜爱。

最早记载“阴阳”连用的是《诗·大雅·公刘》中的“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考察太阳的方位,登上高处,山南山北地考察一番),其次就是这里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春秋时期,阴阳概念开始大行其道。

阴阳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基本有三种:

一是万物形成的质料、要素或中介。这种内涵认为,阴阳是极细微的物质现象,是还没有形成具体事物时的混沌,是生成万物的要素,是万物的本源——气。这个点似乎没有什么好谈的,它的大意是阴阳就是气,气生万物。但怎么生的,这需要我们认真琢磨。

二是对立变化的客观实体。当阴阳生成万物后,万物之间就有了阴阳的对立,比如有暖就有寒,有善就有恶,有时间长的就有时间短的,有夫就有妻。注意,这是独立的各个事物都有阴阳事物。第三点则倾向于一个事物中的阴阳。

三是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任何一个独立的事物,其中必有阴阳。人有高尚的阳,就必有低下的阴。苹果有阴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

③教父:母主养育,父主教化,言生则曰母,言教则曰父,此处指根本。

译文

道生出有,有生出天地,天地生阴气、阳气、和气,阴气、阳气、和气生万物。万物向阳而背阴,皆得到和气而为柔和。人最厌恶的是孤、寡、不穀等称谓,而王公却自称。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反而得到减损。别人如此教导我,我也如此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度阴山曰

绵里藏针,绵重要,针更重要;但没有绵,针也就远没那么重要。

战国后期,赵王国丞相蔺相如受到国王恩宠。大将军廉颇非常嫉妒,多次找机会要蔺相如好看,但蔺相如始终主动躲避他。蔺相如的跟班煽风点火说:“您怎么胆小如鼠啊!廉颇有什么好怕的,不如和他正面干一场,显示下您的威风。”

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咱们赵国,就因为我这个丞相和大将军廉颇表面和气。倘若被秦国知道了我和廉颇不和,那可是将相不和,赵国一定受到进攻。我避让廉颇并非怕他,实在是为了国家啊。”

廉颇听闻蔺相如这番话后,懊悔地流下眼泪,背负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二人冰释前嫌,一团和气,秦国短时间内对赵国自然没了可乘之机。

中国人一直讲和,儒家讲得几乎磨破嘴皮,“和为贵”几乎成为中国人的处世圣经。那么,到底什么是和呢?老子认为的“和”是这样的:它是阴气和阳气互相切磋后的和气。即是说,和气中既有刚强的阳气,也有柔弱的阴气,二者调和到刚刚好的程度,就成了和气。

比如蔺相如能让廉颇光着膀子、背着荆条来请罪,使用的就是和气:在柔弱的阴气方面,他处处避让廉颇;但在刚强的阳气方面,他却说了那番大义凛然的话,而且把这话传给了廉颇,暗示廉颇:老子可不是怕你,老子是为了国家才不和你一般见识。

这种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成的“和气”才是宇宙间最恐怖的力量。

传说中的“六尺巷”故事更是把“和气”运用得炉火纯青:大学士张英的邻居在建造房屋时抢占了张家的土地,张家人给在京城做官的大学士张英写信,要他用阳刚之气来搞邻居。结果张英回信说:“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

张家人把信交给邻居看,邻居深为感动,最后让出三尺,成就了“六尺巷”美谈。

无论是蔺相如还是“六尺巷”的张家,在处理遇到的问题时,都具有刚柔并济、绵里藏针的特质,用一句俗语讲就是,你的柔和,必须藏着锋芒。否则,柔和就是懦弱。

孔子对弟子很是了解,有一次,他看站在身边的子路昂首挺胸,叹息说:“子路啊,你以后恐怕会不得善终。”

孔子的嘴像开过光一样,不久后,子路和别人决斗,被砍成了肉酱。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喜欢直来直去,刚硬无比。用老子的话说,子路的性情中只有阳而无阴,有刚而无柔,所以不可能形成和气把问题处理明白,无法处理问题自然会引起矛盾,总是处于矛盾中又总是喜欢用刚硬态度解决矛盾的人,终究会应了“走夜路多必撞到鬼”的话。

这就是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的原因。强梁者固然是强大的,如同子路武艺高强,但越是强大就越应该用柔和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因为你的强大是被他人所知的。你不必把强大显示出来,它就已经是你让对方发抖的武器,你只需要略施柔中带刚的温柔,对方会立即缴械投降。这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是让人更加尊重你的方法。

懦弱者只有“阴”,强行表现“阳”是不自量力;强梁者只有“阳”,只要他依凭“阳”表现出“阴”,那就符合了老子所说的负阴抱阳的道。道是和气之源,也是解决问题最省力的玄机所在。由此可知,柔和能解决问题,必须有刚强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