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从内堂走出一个女子,年纪与若宁相仿,容貌清秀可人,看得出,是一个有教养的小姐。她端出几杯茶,冲翁同龢福了福身,叫道:“阿玛。”原来此人正是翁同龢的千金,翁籽言。

籽言将茶一一端给他们,走到罗湉桌前,二人会心一笑,想必是认识好久了,若宁暗暗想着。籽言转眼已经走到她身边,笑着说:“李小姐,请喝茶。”“多谢。”

若宁接过茶便喝了起来,虽然她低头饮茶,不过用余光若宁看到籽言一直不停的打量自己,浑身一阵不舒服。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失礼,籽言收回了目光,乖巧的站到翁同龢身边。

随后翁同龢向谭嗣同询问了许多学术方面的问题,却丝毫没有涉及国家政事,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他对若宁始终有戒心。

若宁此时也是意兴阑珊,她起身道:“翁大人,时间不早了。若宁该回去了,你们慢聊。”“哦,既然这样李小姐走好。”翁同龢面无表情的说。

这时籽言走上前来,拉着若宁的手说道:“李小姐,籽言送你出去吧。”若宁缩回自己的手,摇摇头说:“不必了。”既然他们不待见自己,自己也没必要同他们套近乎。

走出翁府,若宁一个人在路上散步,她叹了叹气。在别人眼中,李鸿章已经被带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她身为李鸿章的女儿,这个污点,永远抹不去。

“若宁!”只听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若宁回过头,见罗湉跑了过来。“你怎么出来了?”“哦,壮飞……不放心你一个人回去,他和翁大人还有些事谈,就让我送你回家。”

“哦,好。”他们一同走在僻静的街道上,相互无言。多年以后,他们多么后悔,当时没有珍惜,这种宁静的温柔。可惜,他们只能独自走过这熟悉的街道,当年的心境早就不复存在,物非人非罢了。

若宁知道谭嗣同心系国家,她理解他明白他。但若宁永远不能明白罗湉,那个在她离开翁府就立刻追了出来,与她走遍北京城的男人。而那时的罗湉,又何尝明白?

甲午战争情势日益紧张,此时的御书房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皇上,太后,如今日军已攻入东北,再不出兵,恐怕东北不保啊!”翁同龢跪在地上,愁眉不展的说。

“皇上,这次您务必要出兵东北,东北失陷,日本很快就会打到北京城的!”恭亲王毕竟心系大清江山,自然是主战一派。

光绪听了二人的话,也是心急如焚,在御书房内踱步而走。他憎自己手中没有实权,不能立即派兵援助东北,眼看自己的臣民倍受欺凌,自己却无能为力,何其的悲哀。

正在众人焦虑之时,慈禧带着李鸿章和荣禄走了进来。

“参见太后。”

“参见皇上。”

“皇额娘来的正是时候,朕正有事同皇额娘说。”光绪急忙走到慈禧身边,“李大人都和哀家说了。”慈禧冲他挥了挥手,由李莲英搀扶着坐下。

“那皇额娘快下旨出兵吧。”“出兵?为何要出兵?”慈禧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这话不仅让光绪惊讶,更让一旁的翁同龢和恭亲王吓了一跳。

“太后,日本侵略我大清,何有不出兵的道理?”恭亲王向来不惧怕慈禧,朝中也只有他敢这样和慈禧说话。

“王爷稍安勿躁。”慈禧饮着茶,从容淡定地说:“李大人,你来告诉王爷原因。”“是,太后。”李鸿章领旨,走到了恭亲王面前,解释道:“王爷,日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从朝鲜打到东北,足以可见他们的军事力量雄厚,并不是我们可以匹敌的。”

“哼,李大人的意思是不敢硬拼,就唯有割地赔款是吧。”恭亲王不屑的说。“大胆!”一旁的慈禧拍案而起,“恭亲王,你这是在怪哀家软弱无能吗!”慈禧早就想搓一搓他的锐气,如今居然在这里指桑骂槐,实在令人愤慨。

“皇额娘,皇叔没有这个意思!”光绪从中调和。此时的恭亲王也是满脸的愤怒,他瞪着慈禧,二人都是怒火中烧。

一旁光绪和翁同龢的焦急,李鸿章的冷眼旁观,让御书房的气氛一度陷入僵局。

夜色渐渐笼罩了紫禁城,光绪独自站在景平苑的窗前,遥望着远处天空中唯一的一丝光亮,深深的叹了叹气。

回想起今日御书房的争论,他亦是十分气愤。慈禧独断专权他可以忍受,但她置大清子民生死于不顾甘心向日本卑躬屈膝自己岂能苟同。这次,他绝对不会妥协。

珍嫔不知何时来到了光绪身后,轻轻的抱住了他。她靠在光绪的肩上,温柔的问:“太后还是坚持不肯出兵是吗?”光绪无奈的点点头,“皇额娘执意妥协求和,对待西方洋人是这样,对待日本还是这样!”

光绪气愤的吼道,木质的窗栏险些被他拍断。珍嫔见状急忙走到他面前,用手捂住了他的嘴。皱眉道:“皇上,小心隔墙有耳。”

如今皇宫内到处都是慈禧的耳目,光绪身边有,珍嫔身边也有。他扳开珍嫔的手,握在自己手中,动情的说道:“珍儿,这皇宫中我也只能同你讲这些话了。”

“臣妾自然愿意为皇上分忧,只是皇上,这些话且在臣妾宫中说说便罢了,切不可让旁人听到。”珍嫔自然明白光绪的难处,自己入宫不过几年,便已经身心疲惫,她不敢想象自小生活在紫禁城的光绪是怎样熬下来的。

自珍嫔入宫,便与光绪相互依偎,他们在对方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不和或缺的一部分。可是之后若宁的出现,让这一切都改变了。

慈禧拒绝出兵旅顺的消息很快在京城传开,人们议论纷纷,大家都怕日本有一天会像英国法国一样杀进北京城。

“日本在旅顺展开大屠杀,如今旅顺形势危急啊!”罗湉和谭嗣同坐在凉亭中商议着。“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她是丝毫不想保住旅顺了。”谭嗣同皱眉说道,罗湉思付了片刻,说道:“既然朝廷不肯派兵,只有靠百姓自己了。”

“罗兄想如何?”“我们自己征兵,赶去旅顺迎敌,即使打不过他们,至少能救下几个大清百姓。”这个计划罗湉早就想到了,只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会冒这样的险。

“我认识几个江湖侠士,如今国家危亡,我相信他们也愿意来帮忙。”谭嗣同想了想,又补充道:“这次旅顺就让壮飞去吧,罗兄你留下来。”

“为什么?”罗湉皱眉,他不害怕刀剑无眼的战场,更不会舍下兄弟。

“罗兄你听我说。”谭嗣同解释道:“此次行动凶险,我们需要有人在后支援,把北京城的消息传递过来。若是……”谭嗣同顿了顿,接着说:“若是壮飞不幸命丧于旅顺,也好有人能将壮飞的理想继续完成。”

这时,远处的若宁拿着风筝走了过来。“我就知道你们在这!”

谭嗣同突然按住罗湉的手臂,小声说道:“还有,答应我,不要告诉若宁。”谭嗣同近似恳求的语气让罗湉不知再说些什么,他只好无奈的点点头。

“你们在聊什么?”若宁走到二人面前,对于旅顺的事情她还一无所知,这也让谭嗣同放下心来。他站起来拿过若宁手上的风筝,笑道:“我看看,做得如何?”

前几日若宁在街上看到有人扎风筝,一时兴起买了许多回去。可是头脑聪明四肢简单的她一个风筝也没扎成,一气之下便把竹子彩纸噼里啪啦全扔掉了。

谁知小芙又暗中捡了回来,正巧被谭嗣同看到,扎好了还给若宁。身边就有一个会扎风筝的,若宁自然要讨教讨教,此后往谭嗣同家跑的更勤了。

这日若宁完成了自己第一个作品,特地拿过来给谭嗣同看看。

“怎么样,我花了很多心思的。”若宁开始向谭嗣同介绍她的构想,什么色彩搭配主题意境,弄得谭嗣同及其无语。

“嗯……很漂亮。”谭嗣同摆弄着风筝,想了半天如何评价。“就这样?”若宁反问,她的风筝可不是绣花枕头。

“样子不错,可惜,飞不起来哦。”谭嗣同笑道,“风筝呢,不要太繁杂,这样就阻碍了它飞行。”若宁听后一阵失落,她摆弄着自己的风筝,喃喃道:“起码它很漂亮嘛。”看着她噘着嘴巴忿忿不平的样子,谭嗣同失笑:“是,它很漂亮。”

一旁的罗湉望着说说笑笑的二人,会心的笑了。

有没有人说过,你们两个很般配。

因为旅顺大屠杀而担忧的,不只有罗湉和谭嗣同,李熙宁也是其中一个。他要比二人更加纠结,罗湉和谭嗣同是气愤,而他还有愧疚。

他的身份注定摆不正自己的立场,他李熙宁,李鸿章的儿子,慈禧的心腹,却也是大清的臣子。这几年慈禧和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他一清二楚,可惜自己没有勇气阻止,他只能在内心深处煎熬着,沉沦。

这日一大早,熙宁便起身去爬山。他记得小时候李鸿章经常带他爬山,告诉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如今大清这个深渊,他们都爬不出来。

一口气跑到山顶,熙宁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他不经意间瞥了一眼半山腰的林间,一个灵动的身影吸引了熙宁的目光。

他起身走下来,来到林间,正看到舞剑的苏凌。她身穿汉服,舞动着冰冷的宝剑。身手矫捷,剑法游刃有余。

许是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苏凌剑锋偏转,刺向身后的熙宁。熙宁瞬间闪躲开,岂料苏凌的剑再一次刺来,连续几招,熙宁都侧身闪过。“苏凌姑娘,是我。”他快步来到苏凌身边,抓住了她的手臂。

苏凌看清眼前的人,问道:“李公子怎么在这?”熙宁笑嘻嘻的指了指她手中的剑说道:“姑娘先把剑收好吧。”

才意识到自己的剑还未收回,苏凌水袖一甩,转过身,剑入袖中转而便不见了。熙宁看着她身手矫捷的收起剑,暗暗发现她居然隐藏了这么高深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