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往情深

1

孟夫人想了一天,最后还是决定,要跟凡浩把这件事说出来。

晚上,凡浩来母亲的上房请安。孟夫人让凡浩先等一等。凡浩知道母亲有话要说,就在旁边坐下了。孟夫人让身边的家人先出去一下,只留下管家老蒯,然后问凡浩,洪武师傅他们怎么样了?凡浩对母亲说,这件事,您就别操心了。孟夫人说,这么大的事,我怎么放心得下。凡浩又犹豫了一下,才告诉母亲,官府已把他们移交给开平公司的洋人了。

老蒯立刻在一旁说,把他们交到洋人手里……那还有好啊。

凡浩说是啊,所以要尽快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孟夫人点点头说,还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老蒯知道孟夫人要说什么,于是赶紧说,老夫人,账房那边有点事,我……先过去了?孟夫人也明白老蒯的心思,于是嗯一声说,你去吧。

老蒯就赶紧出去了。

凡浩也已经猜到母亲要说什么,看一眼母亲说,我知道……您要跟我商量什么,我已听说了,蔡府那边传过话来,说可以借咱们银子,不过要我亲自登门去借。孟夫人沉一下说,妈只想跟你说一句话,你现在……毕竟和过去不一样了,你爸没了,你就是一家之主,所以有的事……就不能由着性子来了,妈的话……你明白吗?

凡浩慢慢抬起头说,您放心吧,我明天就到蔡府去。

孟夫人听了有些意外,看看凡浩问,你……答应了?

凡浩说,是,我去。

凡浩决定亲自去蔡府借银子,是早已想好的。凡浩的心里很清楚,现在已经别无选择。眼下距父亲的二七只还有三天,而自己的话说出去又绝不能食言,也就只有去蔡府借银子这一条路了。在滦州府,堂堂的孟府要借银子也只能去蔡家,凭孟府与蔡家的关系,这样的拆借外人是不会知道的。凡浩很清楚,父亲在世的时候极要脸面,所以这时,就是再困难也要保住孟府的颜面。其实凡浩这次从美国回来,一直在故意地与蔡宣霖保持一定的距离。凡浩当然知道父亲当年与蔡家订下的这门亲事。虽然此事从没有正式对凡浩说起过,但也已是心照不宣的事。不过凡浩的心里也有自己的主见,只要父母不提,自己也就不提。

第二天上午,凡浩来到蔡府。

蔡府的管家老胡引着凡浩来到客厅,见过蔡夫人。蔡夫人询问,孟老爷的后事都办利落了?凡浩说办利落了,眼下只还差一块墓碑,等腾出手来,想选一块好些的石料。蔡夫人点头说,是啊,孟老爷操劳一生,也该为他立一块体面的墓碑啊。

这时蔡宣霖走进来。

蔡宣霖说,哦,凡浩来了,听说孟大人出殡那天,遇到些事?

凡浩说是,所以……凡浩听说了蔡伯伯的美意不胜感激,赶紧就过来了。

蔡宣霖说,咱们是自己人,就不用说这些客气话了。

然后问旁边的老胡,都准备好了?

老胡说,准备好了。

蔡宣霖点点头说,一会儿大少爷走的时候,给带上就是了。接着转头对凡浩说,这些银子,你先拿去用,以后什么时候有了再说,不用急着还。

凡浩说,谢谢蔡伯伯了。

蔡宣霖又说,凡浩啊,有句话,我要对你说一下,你这次可真要好好感激美娟啊

,当初周学熙大人出面替你父亲斡旋,就是美娟去找的周大人的夫人,周夫人一向很喜欢美娟,美娟还特意给周夫人带了两幅自己的画儿去。这一次这笔银子的事,又是美娟向我提出来的。说实话,这一阵子,我盐场这边也出了一些麻烦,你孟府那边的事我一直没顾上问,是美娟听说了你那边的情况,才告诉我的,凡浩,我这可不是替自己的女儿买好啊!

凡浩点点头说,是,蔡伯伯,凡浩明白了。

2

凡浩在客厅和蔡宣霖说话时,杏花一直在门外偷偷地听着。这时连忙跑回来,对美娟说,哎呀小姐,你简直是太神了!美娟正伏在桌案前临摹郎世宁的《百子图》,抬起头问,怎么……?杏花说,准准的第三天,孟家大少爷果真来了!

美娟连忙说,快,赶快收拾一下。

杏花不解地问,收拾……什么?

美娟说,大少爷很快就会过来。

正说着,外面就已传来脚步声。凡浩在门外叫了一声蔡小姐。

杏花赶紧过去撩起竹帘说,大少爷,请进。

凡浩走进来。美娟站在桌案前。

凡浩施礼说,蔡小姐好。

美娟稍稍还礼,说,大少爷,请坐。

凡浩坐下了,却并不说话。美娟陪坐在一边。气氛似乎有些尴尬。

凡浩又坐了一下,说,听蔡伯伯说,小姐好像有话,要对凡浩说。

美娟说,哦,大少爷这段时间,很辛苦啊。

杏花在一旁说,我们小姐一直关心大少爷那边的情况,总在帮着想办法呢。

美娟看一眼杏花。杏花立刻缄口了。

凡浩哦一声,稍稍欠了下身子,仍然低着头说,那就多谢蔡小姐了,凡浩何德何能,让小姐如此费心费神,以后就不要这样操心了,蔡伯伯这里所借的银子,确实是雪中送炭,凡浩万分感激,待日后缓过手来,一定连本带息一并奉还。

美娟静静地坐着,看着凡浩。

凡浩起身说,小姐……如果没有别的见教,凡浩就告辞了。

美娟也起身说,大少爷虽然事务繁忙,也还要当心身体啊。

凡浩又说了一句,多谢小姐关心。就转身出去了。

杏花礼节性地送到门外,回来气哼哼地说,这个大少爷,也太不像话了!

美娟笑笑说,怎么了?

杏花说,他刚才这番话,简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什么意思嘛?

美娟轻轻叹息一声说,看得出来,他这一阵子很疲惫,晚上睡觉也休息不好,眼睛里已经有了血丝,杏花啊,你把上次周夫人给的人参拿出来,哪天让人给大少爷送过去。

这时,蔡宣霖挑起竹帘笑吟吟地走进来。

蔡宣霖说,美娟啊,我可是说话算话了。

美娟说,谢谢爸……

蔡宣霖叹口气说,是啊,要不是没过门儿的女婿,这白花花的银子,有这么往外借的吗?他孟凡浩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啊,这辈子能讨我女儿这样一个媳妇,将来等着过好日子吧!

美娟脸一红,看了父亲一眼。

蔡宣霖立刻大笑起来。

3

古董商邹百义在滦州府也算是一个名人。能称得上名人的,一般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一当然是知名度,走在街上问十个人,至少要有一个人知道。其次是要有自己的术

业,仅仅术业有专攻还不行,还须有超出常人的造诣。第三就更难了,有了知名度,有了超乎常人的造诣,还要有不同寻常的表现。这表现既包括非凡的业绩,也包括一些传奇的经历和传说。古董商邹百义就是这样一个人。邹百义在滦州的古董界虽不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甚至只能说是一般,但这些年在他手里经过的,却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宝贝。用邹百义自己的话说,他的实力不是银子,而是本事。当然,他又说,这个所谓的本事就包含着银子了。

这时,邹百义正和胡华坐在同乐茶园的一个包厢里。邹百义选择做生意的对象,只看对方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实力,不管多珍贵的宝贝,他得买得起。其次要看是不是这里边的虫子,也就是说,他喜不喜欢这类东西,光有钱不喜欢,再好的东西他也觉得不值。在邹百义看来,胡华就满足这两个条件。胡华是一个很独特的洋人。滦州府自从有了煤矿,来自世界各地的洋人很多。尤其小山街上,来来往往净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可是这个胡华说不出哪里,却让人觉得跟别的外国人不太一样。胡华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古董也很精通,这就让邹百义觉得,跟他交流起来不仅容易,也很舒服。这时,邹百义一边喝着茶,将一件瓷瓶小心地拿出来,放到胡华面前的茶桌上。胡华轻轻拿起来,仔细看了一阵,然后说,邹老板,这应该……是一件宋代的梅子青吧?邹百义一听就笑了,摇摇头说,胡华先生,这回您可看走眼喽,这件东西确实是宋代的,可您说的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的青瓷,这种青瓷因为釉色莹润,如同青梅而得名,可这件您再仔细看看,这可是北宋朝廷亲自立窑烧造的,叫“雨过天晴”,这种“雨过天晴”以不开片为最珍贵,我们历代的皇上都很喜欢,可是稀世珍品啊!胡华听了又看一看这件瓷器,点点头嗯一声说,邹老板,你开个价吧,还是……老规矩?

邹百义立刻笑了,摇摇头说,老规矩可不行喽,这么说吧,这一回的价格至少要往上翻两倍,胡华先生,这可是正经的“雨过天晴”,您在行里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胡华想想说,这样吧,这件东西,我先带回去,考虑一下再说?

邹百义说,那您就先考虑吧,等考虑好了,我再把东西拿来。

胡华笑笑说,邹老板信不过我?

邹百义也笑了,说,我是信不过你们洋人。

胡华说,可是,洋人跟你们比起来,往往更讲信誉啊。

邹百义说,那得看怎么说,我只认古董,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胡华又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好吧,我们成交了。

胡华说着站起身,走到包厢外面的栏杆前,朝茶楼下面的大堂望去。这时,就见凡华一手拎着鸟笼子,一手揉着核桃,正东瞅西看地走进茶馆。邹百义也走过来,站在胡华身边。

邹百义指指下面的凡华说,胡华先生,这个人你认识吗?

胡华说,这是孟府的二少爷吧?

邹百义说,将来从他这里,能挖出好东西来。

胡华回头看看邹百义说,为什么?

邹百义说,他家的老爷子,在世的时候有不少收藏呢。

胡华说,不过,孟府的大少爷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啊。

邹百义嗯一声说,这倒是,不过,事在人为嘛。

邹百义说着与胡华相视一下,都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