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调和鼎鼐 第二十八回 擅权代帝拟诏否极泰来 内阁纷乱徐阶急流勇退(3)

徐阶位居首辅,但并无春风得意的感觉,相反,他感到了危机。

内阁里边,李春芳为次辅,此人是个好好先生。陈以勤崇信阳明心学,也有共同语言。张居正更不用说,是心目中未来的中流砥柱。但是高拱和郭朴这两位不好处,是内阁中两个不和谐音。他暗自苦笑,自己上给先帝的《答知人》奏疏,说什么知人的要领,说什么大奸若忠,大诈似信。现世报了吧,自己也看走了眼。把高、郭荐入内阁,是看重两人的才具,却不料胸襟太窄,意气用事,而且睚眦必报。不是说宰相肚里可撑船么,胸襟如此窄,纵有大才,必将坏事。但眼下要维持,不能让刚开始的新局夭折。

然而,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遗诏越是深得民心,高拱、郭朴的失落感越强,是徐阶那老儿剥夺了我们参与票拟遗诏的权利,独享盛誉!两人琢磨起了遗诏,从中寻找破绽。他们终于找到了把柄,先帝四十五年的作为,难道没有一点善举,要如此忏悔?徐阶的做派是扬先帝之罪并公示于天下,如何对得起先帝?说先帝大兴土木,坑害百姓,他们父子不就为先帝重建烧掉的永寿宫么,不也是大兴土木吗?计划定当,两位阁部大臣公开扬言,徐阶对先帝不忠。为攻击徐阶,他们不惜推翻遗诏。他们也许没有想到,此举是与朝廷百官、天下万民唱开了对台戏。

徐阶也搞糊涂了,学富五车的内阁大臣,其识见怎么还不如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

徐阶终于明白,不是两人的见识不高,而是没有参加草拟遗诏而泄私愤,以小私而妨大公。

徐阶更没有想到,专横的高拱在内阁中迅速挑起了一场舌战。

一天,在内阁高拱责问徐阶:“你在先帝时一直参与斋醮之事,殷勤写青词,先帝刚去世你就对斋醮持否定态度,现在又广泛勾结言官,想驱逐大臣,为什么?”勾结言官、驱逐大臣指的是胡应嘉曾弹劾高拱,而胡应嘉是徐阶的老乡,所以怀疑是徐阶的指使,目的是把自己撵出内阁。徐阶被迫应战。他平静地说:“言官有几十个,我怎能一个一个都勾结?又怎么能指使他们攻击你?再说,我能勾结,你难道不能勾结?”

热衷斋醮自然是为保护自己,取得信任,谁不这样呢,你高拱不是也这样吗?想到这里,徐阶说:“斋醮一事,你难道忘记了你在礼部时的事吗?我倒记得,当时先帝以密札问我:‘高拱有奏疏,自荐愿为斋醮的事效力,迫切要求参与斋醮,可不可以允许他参加?’这封密札,我还留着呢!”

内阁的一场舌战,高拱落败,但是他与徐阶的矛盾更深了。

看来庙堂之上的大人物,与民间的草民并无不同,为私人意气,也会公开掐架。

内阁的分裂,不仅无法制止,而且裂痕越来越大。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朝廷按惯例开始考察,由兵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的杨博主持,给事中郑钦、御史胡惟新考察政绩不佳被刷下。杨博是山西人,偏偏山西籍的官员全都通过。给事中胡应嘉为了救助郑、胡,弹劾杨博“挟私愤,庇乡里”。这一次胡应嘉疏忽了,因为他本人也参加了考察,当时无异议,就是赞同,现在怎么又出尔反尔?这胡应嘉是弹劾过自己的,这次高拱抓到把柄了,说:“胡应嘉自相矛盾,要重重加罪。”郭朴密切配合说:“胡应嘉有失臣子体统,应削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