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博士在谈论成功时,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从古至今,无数的例子也在表明兴趣的重要性,至圣先师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从生于这个世界开始,就张开了探索世界的眼睛,而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更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原动力。
孩子自1岁半开始,便对细微事物感兴趣,在1岁半到4岁期间是孩子事物兴趣的敏感期,他们可以接受很多成年人忽略的兴趣信号,比如你会发现孩子会捡起莫名其妙的东西,再比如他们会常常对着一个点发呆,更或者他们会突然喜欢上一个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兴趣的萌发信号。在此期间,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绪,也不要以成人的视角去评判他们的对错,只需要在保证孩子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兴趣就好,你会发现,在他们最感兴趣的点上,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达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度。
一位家长曾经找到我询问孩子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却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这位新手妈妈看了很多育儿书,并常常将学习到的经验用于对孩子的培养上,在众多“育儿经”中,她说她最钟爱的就是那句:“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对话。”
因此,她从孩子出生之后就特别爱跟孩子说话,而事实也的确是她家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很高。但是入学后她发现,孩子虽然有着极高的表达欲望却并没有太高的表达能力,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孩子需要反复强调,且用词也很不准确。开始她认为只是孩子小的问题,可现在更多的问题出现了,她听到学校老师最多的反馈是:
“您家孩子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还经常打扰其他小朋友。”
最开始,她还在“育儿经”中找借口,以心灵鸡汤安慰自己,甚至还觉得孩子的“与众不同”是天分的表现。久而久之,她也陷入了怀疑,她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确很短,且常常会自言自语地打断自己的学习。这位妈妈很痛苦地讲完了问题后,我问:“您回忆下孩子小时候是否有过看着一件事物发呆或者对一件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呀?”
她说:“有呀,他小时候特别喜欢趴在地上看蚂蚁。”
“那当时您做了什么呢?”
“我也跟他一起看,还教他认识蚂蚁,给他讲蚂蚁的故事。”看来这位妈妈对自己的做法感到很得意。
我点点头,又问:“那是不是他每次对事物产生兴趣时你都会加入其中呢?”
“是的。他喜欢画画,我就给他讲画画;他喜欢唱歌,我就跟他一起唱……因为对于孩子而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关怀嘛!”
我笑笑说:“您知道吗?您的参与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建立。注意力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把注意力的培养比喻为搭积木,兴趣将孩子吸引了过来,但是,您来了,三两下积木搭好了,孩子的思考力、创造力还没有发挥就看到了结果,您觉得孩子还会有兴趣再继续吗?久而久之,他会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没了兴趣,注意力自然也就无法集中了。”
这位妈妈听后更着急了,甚至开始自责起来。我劝慰了她一番,并给了一些纠正方法后她才略带安心地离开。
其实,很多父母都如这位新手妈妈一样,过多参与孩子的世界,用自以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结果往往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特别是注意力,没有医学疾病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孩子的注意力都可以通过兴趣来集中,也就是说兴趣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在孩子事物兴趣发展敏感期时,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兴趣,在孩子极感兴趣的事物上,也不要轻易插入进去,更不要给予意见或者建议,只需要默默陪伴就好。这个阶段所有“静”的时间,都会加入注意力的形成之中,今天的“静”就是明天的“专注”。等孩子慢慢成长后,他可能会对敏感期时的“兴趣”失去爱好,但那段“静”的专注力会刻在他的行为中。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后,也会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其实这都得益于那段敏感期时的情感体验。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要将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兴趣也是最关键的点。因为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跟着高度集中起来。
调查表明,在绘画课上,女孩子的注意力要高于男孩子,而在体育课上,男孩子的注意力要高于女孩子,这便是兴趣的原因。比如,当你对一件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那是因为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兴趣上,而忽略了时间;而当你等一个人时,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那是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时间上的缘故。
再比如,为什么很多人沉浸在游戏的世界无法自拔,如此高的注意力都源自他们对游戏的热情,因为有兴趣,所以才会难以自制。家长常常对孩子吼:“为什么玩手机这么专注,学习不见你这么专注?”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孩子对手机感兴趣,对学习不感兴趣呀。
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强制性的捆绑,谁的童年没有上课飞出过思绪,而最好的集中注意力的办法就是找到兴趣,所以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孩子的注意力差,而是因为孩子的兴趣点并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