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道德教育很重要的部分,不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在党校开设传统文化课,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党校讲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培训的需要

党校是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的主阵地,是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阵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重点。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与加强政治理论培训不矛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不仅不会冲淡政治理论培训,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9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工程办公室提供的文章——《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核心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和研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让中国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对于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于深入学习、加深理解和自觉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引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是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需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因此,让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加强学习、研究,去芜取精地对之加以继承,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加深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自觉意识,提高党员的道德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是建设和谐文化、提高领导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华民族文化有讲究和谐的传统,倡导“天人合一”,“和为贵”。“和”是儒家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让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党校讲台,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对建设和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谐理念,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对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定会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