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以确切的年代数字截然划分某种文化阶段,都不可能确切,只能是相对的参照。这里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延至90年代初期)视为“第五代”导演创作文化的第一阶段,也是如此。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涌现的文化反思与革新的浪潮,既可视为20世纪初文化运动“水落石出”的延续,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更新的人文基础上与时代背景下的进一步跨越。以“**”结束为时代表征,此时的社会文化主导是——批判专制,解放思想,张扬被长久压抑的人性,摆脱捆绑身心的束缚,渴望健全现代的国家体制,追求健康积极的生命实现……对传统文化全方位的检查与反思,对现代人文思想的又一轮的接触与体味,其结果便是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人们的观念,进而推动了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顺应时势地引领这次文化**的“第五代”电影导演整体,作为“一代”艺术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奉天承运”而生,并以其特定的艺术传媒手段发挥了应有的文化作用,可以说“不辱使命”。
我们看一下在这阶段中“第五代”导演代表性的创作——
陈凯歌《黄土地》1984年、《边走边唱》1991年,张艺谋《老井》1986年、《红高粱》1986年、《菊豆》1990年、《大红灯笼高高挂》1990年、《秋菊打官司》1992年,田壮壮《猎场札撒》1985年、《摇滚青年》1989年,吴子牛《晚钟》1987年、《大磨坊》1990年,李少红《血色清晨》1990年,夏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8年,何群《寡妇村》1988年、《出嫁女》1990年,米家山《顽主》1988年……
在上述作品中鲜明体现了一种整体的文化品格:通过或寓言或传奇、或写实或概括的艺术形象体系,蕴涵着严肃的形而上的社会反思与生命觉悟:
《黄土地》以诗意的镜像语言,传达着厚重深沉的人文思考,《边走边唱》则承载着近乎宗教层面的对生命与人生的终极拷问;《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则以寓言体的传奇,张扬着千百年来被压抑、被束缚的健康人性,颠覆着“从来如此”、“天经地义”的专制文化与病态人生;《老井》、《秋菊打官司》之类,或挖掘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存艰难以及因此产生的人性变异,或准确把握当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与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晚钟》、《大磨坊》等,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刻骨铭心地剖析、审视,使人们在难可言说的沉默中,体味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清醒的痛悟”;而《血色清晨》、《寡妇村》与《出嫁女》等,则以强烈的民俗色彩,极具震撼性地展示出当代民俗深处的文化蒙昧、畸形、弊端与病变,进而呼唤着清醒、健康、积极、自然的人性境界与生命觉悟;至于《摇滚青年》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等作品,或以热烈的音像语言直接宣泄人文观念的前卫与新潮,或以调侃、戏谑、灰色幽默的方式,表露着对传统、规范、正经的社会法则与个体人生的嘲讽、冲击乃至反叛……
这期间,当然并不排除张艺谋以及其他导演的如《代号美洲豹》(1988年)、《古今大战秦佣情》(1989年)等另类的影片——或偶走商业路径或试验纯艺术品格——但就总体而言,“第五代”影片在这个时期的文化主潮则是在“应运而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社会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起了应有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正因此,我们应该说:作为当时社会精英文化的艺术体现者,“第五代”电影导演们“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