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人们都以为皇帝不是凡人,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老百姓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才明白,所谓的君权神授不过是骗人的把戏,是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编出来的谎言。在生理角度,皇帝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生老病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那么多厉害的帝王,现在不都是一抔之土?他们引以为豪的大帝国,也早已灰飞烟灭。嘉靖皇帝虽然喜欢修仙、爱好丹药,但是他毕竟不是神仙,也有烦恼,也有家庭。我们从他的妻子开始说起吧,古代有钱有权的男人都有许多配偶,正妻只有一个,小妾有许多。皇帝的正妻是皇后,地位崇高;其他的妃嫔都是妾,地位差了很多。嘉靖皇帝生前共有三个皇后,下场都挺凄惨的,她们虽然获得了地位,获得了荣华,却得不到一个幸福的人生。

皇后个个薄命

朱厚熜第一位皇后姓陈,是在嘉靖元年娶的,当时皇帝刚刚从安陆来北京,只有十五岁。陈皇后是元城人,年龄与朱厚熜相仿。两人之前认识吗?谈过多久恋爱?有没有约过会、一起喝过奶茶?对不起,通通没有。那个年代从皇帝到奴隶,婚姻大事从来都不由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百姓的婚姻尚且是父母包办的,更不要说九五至尊的皇帝了。当时后宫的主人是张太后,武宗皇帝的母亲,孝宗皇帝的正妻。皇后人选,当然是她操办的。之前我们也讲过,朱厚熜对张太后很是不满,她给自己安排的皇后,自然是很不满意的。

有一天,帝后两人坐在一起,方妃、张妃进来献茶,嘉靖皇帝看了看两位嫔妃的纤纤玉手,忍不住拉过来抚摸一番。陈皇后心里嫉妒了,特别不满,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来就要出去。见到此情此景,朱厚熜龙颜大怒。朕爱宠信谁就宠信谁!当时陈皇后已经怀有身孕了,经此一吓,不仅胎儿不保,连生命都已垂危。临终时,她特别想见母亲一面,父亲陈万言就向皇帝上疏,希望满足母女俩小小的愿望。朱厚熜的怒火还没有熄灭,断然拒绝岳父的请求,说丈母娘入宫会窥伺朝政,泄露国家机密,所以不行。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十月,两人七年的夫妻情分就此断绝,皇帝没有丝毫伤心之处,他降低了葬礼规格,给陈皇后取了个难听的谥号:悼灵,还草草埋葬在袄儿峪。给事中王汝梅感觉皇帝做得太过分了,上疏劝谏,朱厚熜不接受。事情过了八年,礼部尚书请嘉靖皇帝改一改谥号,这回同意了,因为时间可以冲淡仇恨,于是改为“孝洁”。

孝洁皇后驾崩,一尸两命,但中宫之位不可久虚。没过几个月,顺妃张氏戴上凤冠,成为大明王朝的新皇后。之前那个陈皇后是张太后选的,朱厚熜不喜欢,他在立第二任皇后时,就特别在意候选人的来头。这个顺妃是蒋太后选进宫里的,算是自己人,皇后之位给她坐,才能放心。此时朱厚熜已经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蒋太后就是蒋太后,张太后只是皇帝的伯母而已。顺妃张氏的上位,也可以反映后宫权力斗争的结果。张皇后上任后,率领其他嫔妃去北郊亲蚕,为天下妇女做表率,还每天引导六宫学习蒋太后的《女训》,非常懂规矩,会讨好丈夫、婆婆,充分完成了身为皇后的职责。可是谁能想到呢,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张皇后被废了,两年后死去,葬礼参照明宣宗废后胡善祥的标准办理。仅仅五年多,朱厚熜就对第二任皇后下手了,原因何在?竟然还是与张太后有关。朱厚熜不是对外戚张氏兄弟不满嘛,就把建昌侯张延龄抓起来,准备处死。张太后急得要命,就去求张皇后帮她说说情,饶建昌侯一命。在某次宴会上,皇后就借机稍微提了提此事,岂料嘉靖皇帝大怒,立即下定了废后决心。虽然当了几年皇后,张氏却没有摸透皇帝的思路,触碰敏感话题,最终丢掉了自己的地位。当初立张氏做皇后就因为她不是某人选上来的,现在反倒为政敌说情,朱厚熜肯定反感。

朱厚熜的第三位皇后姓方,她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三月进宫。当时朱厚熜已经登基十年了,就是没有儿子,可把他急坏了,面子上过不去,江山社稷还没有人继承,武宗皇帝的噩运,似乎要降临在他的头上了。张璁就建议皇帝赶紧选美女入宫,古代皇帝都是几十个老婆的,你没有儿子,还不多选女子入宫,增加怀孕的概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小姐来到了紫禁城。嘉靖十三年,张皇后被废,方氏上位入主中宫。

在方皇后的一生里,经历过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壬寅宫变了。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趁皇帝熟睡之际,想把他活活勒死。到实施阶段,谋杀进展得不顺利,绳子打了个死结,怎么弄都杀不死皇帝。见状,个别宫女就动摇了,张金莲跑出去报告皇后,皇后赶紧带人过来解救,总算是保住了嘉靖皇帝的小命。由于圣上惊吓过度,已经昏迷。查案子的事情就由皇后负责。当晚侍寝的人是端妃,方皇后早就对端妃不满了。平时找不到机会弄死你,现在总算让我逮住机会了。于是她诬陷端妃,说她是杨金英的同谋,把她也给处死了。嘉靖皇帝刚开始不知道,以为端妃的确背叛了自己,后来琢磨过来了:皇后尽管救了朕,但她公报私仇,也不是什么好人。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宫里发生火灾,方皇后被困在里面,情况十万火急。太监、宫女们正要营救,被朱厚熜制止。当年端妃是怎么死的,皇帝还记在心里,这就为死去的爱妃报仇。大火熄灭了,方皇后没有被烧死,却受到很大的惊吓,没过多久便去世了。方皇后香消玉殒,朱厚熜又念起她的好来,当年如果皇后不救朕,朕也许已经驾崩了,如今皇后有难,朕却间接谋杀了她,实在是问心有愧。下旨!方皇后追封为孝烈皇后,葬礼要办得热热闹闹的!“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方皇后救过朕的性命,以元后标准安葬她!之前陈皇后尽管不讨朱厚熜喜欢,可她才是元后,再怎么不认可,至少皇后的名位没有被褫夺。现在把方皇后当元后,安葬到皇陵里,你把陈皇后往哪里摆呢?文官们很有意见,朱厚熜就是不听,元后,朕只认方皇后!

往后的十九年,紫禁城里再也没有皇后,嘉靖皇帝说空着就空着吧。大臣们不同意,他就以退位来要挟,你还敢坚持吗?你不敢!皇后是没了,嫔妃却越来越多,朱厚熜一边喊着要修仙,要长生,要清心寡欲;一边又不断地临幸妃子、宫女。皇帝临幸了某位女子,不能亏待了人家,要给名分,于是宫里这妃那妃多了起来,有的人还没有等到册封的消息,就已经魂归九泉了。在朱厚熜六十岁的时候,他还纳了个十三岁的小女生做妃子,赐号“寿妃”,因为有新鲜感,嘉靖皇帝对这个小丫头挺宠爱的,只是没过几个月,他就驾崩了。皇帝的女人又不可以改嫁,十三岁的太妃,从此只能在后宫独守空房,等待与皇帝在地下重逢的一天。

子女大多短命

皇后个个红颜薄命,朱厚熜的子女大多也很悲哀。嘉靖皇帝共有八个儿子,五个女儿,儿子中,共有五个夭折,寿命最长的是皇三子,活了三十五岁。女儿里面,只有宁安公主享年最久,万历年间依然在世,其他几位姐妹都没有活过嘉靖皇帝。当朱厚熜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时候,回首一生,已经送走了十一个子女,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是什么滋味不用多说。

用一句话,形容嘉靖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必须以悲剧性结尾。答案是:他还没出生就死了。陈皇后与朱厚熜结婚七年,腹中有了胎儿,却因为妒忌其他嫔妃,惹怒了丈夫,惊悸小产而死。要说责任,朱厚熜这个当父亲的难以推卸。嘉靖皇帝的皇长子生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八月,母亲阎贵妃,因为是“载”字辈,父皇给他取名为朱载基。当时朝野上下都特别高兴,认为国家后继有人,可惜只开心了两个月,就高兴不起来了。讣告:皇长子朱载基于十月十日夭折。家属情绪稳定,皇帝陛下要坚强!

皇次子到皇四子出生时间比较接近,集中在嘉靖十五年到嘉靖十六年(公元1536年—1537年),以前生不出来,现在战斗力怎么突然那么好了?很有可能是某位道士给朱厚熜吃了什么药,暂时治愈了不孕不育。不过好景不长,接下来的皇五子到皇八子都没有活得很久,让嘉靖皇帝有些郁闷。总体来说也不错了,至少有三个活到了十岁以上,有两个活到了成年,朱厚熜的帝位,有三个亲儿子可以继承。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朱载壡、皇三子朱载坖、皇四子朱载圳,都和土结缘。

朱载壡是嘉靖皇帝的第一个太子,蒋太后病故,朱厚熜决定南巡给母亲看坟地,皇上走了,京城需要有人镇守,他就册立朱载壡为太子,命令他监国。三岁小孩怎么能治国?这不是儿戏吗?对!这就是儿戏!实际上镇守京城的肯定是大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太子已经十四岁,在古代算是要成年了。朱厚熜决定给他加冠礼,以后好好培养他,接替自己的位子。礼仪都排练到一半了,突然传来太子病危的消息,嘉靖皇帝吓得脸都绿了,赶紧派御医整治,结果毫无效果。只见太子忽然北面而拜,说:“儿去矣”,正坐薨逝。皇帝追封他为庄敬皇太子,葬于西山。

载壡走了,皇子就剩下了朱载坖、朱载圳,可是嘉靖皇帝迟迟不册立太子,也不与仅存的两个儿子见面。陶仲文陶道长曾对他说过,太子不是一般人,二龙不能相见,否则没有好的结果。皇帝是真龙天子,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也是龙,两人不能见面的。之前朱厚熜给太子加了冠礼,还常常见他,不就导致了悲剧。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对此深信不疑。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礼部尚书徐阶奏明皇帝:皇子已经十五岁了,到了出阁讲学、结婚娶亲的年龄了,但是做这些事情之前,应该把名分定一定,立裕王朱载坖为太子,因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裕王只比景王大一个月,就算大几天也是大,应该立他为太子。可嘉靖皇帝并不同意立太子,他只同意出阁讲读,在宫外建造王府成婚。

国本问题没有解决,文官心里就不踏实。为了让大家放心,嘉靖皇帝在没有立太子的前提下,做了几个暗示。他命令翰林院编修高拱为讲官,按照惯例,亲王的讲官一般是侍读,太子的讲官才能是翰林院编修,给裕王配这么一位先生,不就在告诉人们他是未来太子吗?嘉靖皇帝还给两个儿子的前途做了规划,裕王以后留在京城,景王调往德安府就藩。一个明确说要当藩王,另一个不就是大明天子了吗?

裕王尽管有了太子的某些待遇,成为人人皆知的准太子,可他毕竟不是太子,景王说要就藩,人还在京城没有南下。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裕王生母去世了,礼部认为她是裕王的母亲,葬礼应该稍微隆重点,朱厚熜说不行,没必要为她刻意提高。裕王的儿子出生了,礼部想要昭告天下,让文武百官都祝贺,朱厚熜又说不行,这是皇太孙出生时用的礼仪,裕王不是皇太子,不合适,就没有让百官称贺,更没有诏告天下、普天同庆。裕王母亲死了,在后宫便失去了一位帮手,景王的生母仍在,枕边风这个因素,景王更有优势。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一个丧失职务、在家闲居的官员郭希颜上疏皇帝,要求封裕王为太子,让景王就藩。朱厚熜勃然大怒,在奏章中挑了些词句上的毛病,把郭希颜给杀了。人虽然已死,立太子的事情又一次摆上台面,嘉靖皇帝来了个欲擒故纵,责问严嵩等内阁大臣:景王府邸在德安完工那么久了,怎么还不让景王入住呀?明明是朱厚熜把他留在京城,现在反倒问责起官员,说是他们的责任。严嵩多精明的人,知道皇帝面对舆论压力,不得不说这番话,实际上还是要留景王的。于是他一边把谕旨发给有关部门,督促他们执行,一边又暗示礼部尚书吴山,让他提议挽留景王。熟料吴山根本不合作,他早就希望立太子了,于是上疏皇帝,天下盼望这天很久了,并附上景王就藩的各项礼仪。

事已至此,嘉靖皇帝只好顺水推舟,要求景王赶快到德安府报到。吴山支持了裕王,没有按照领导的思路走,礼部尚书干不长了,第二年,朱厚熜找了个其他理由,让吴山闲住,以后礼部的事情和你没关系了!劲敌远去,裕王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得到太子的名位,因为二龙不能相见,只能继续苦熬。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圳死于德安王府,享年二十八岁,膝下无子,没有后代继承,这个藩就给撤了。到此为止,裕王已经是嘉靖皇帝唯一的儿子了,不立他又能立谁?对此,朱厚熜内心是凄凉的,哪天自己走了,只剩下皇三子与皇三女披麻戴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朱载坖总算继承了皇位,是为明穆宗,如果二哥没有去世,这个位置也轮不到他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笑到最后的,才是最成功的那个人。你看看三国时期的司马懿,熬死了多少竞争对手,什么曹操、曹丕、曹叡、诸葛亮,本领再强,能力再高,死了就是死了,一切归于沉寂,笑到最后不还是司马家族。

最后的日子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越长大越孤单,如果要为嘉靖皇帝谱写一首,应该叫越长大越烦恼。之前我们说到的子女问题只是一方面,起初是没有小孩,怎么生都生不出来;之后是儿女频频夭折,挖空心思想怎么让他们长寿;到晚年时,已经见惯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望着为数不多的两三个儿女,有多少凄凉、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另一个比较大的烦恼是经济方面的,国库没钱了,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官员、士兵为你干活到底图什么?没有足够的资产,又怎么能够保证大家的积极性?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每次想到这件事情,朱厚熜就一个头,两个大。

他登基之初,大明的朝政状况还不错,朱厚熜曾经问时任首辅的大学士李时:太仓的存款情况如何?李时回答说:陛下!您放心,可以用好几年呢!多亏了陛下早些年大搞裁员,把那些只领工资不干活的闲人都给优化掉了。听完汇报,朱厚熜想起了让自己痛恨许久的杨廷和,当年是他振臂一呼,砸碎了许多人的铁饭碗。利益受损的人多恨他呀!但缓解了财政赤字,如今,不正享受着当年杨廷和当时铁腕的成果吗?从这个角度看,他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然而,到嘉靖中期、后期,国库存款日益减少,户部尚书这个岗位越来越难当了。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亏空接近四百万两;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亏空二百五十多万两;看见这些吓人的数字,朱厚熜大吃一惊,要求户部严控费用支出,每隔两月,就要把财务报表交上来给他御览。即便如此,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国库还是亏空一百一十多万两。王铮亮唱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朱厚熜也得唱一句:银子都去哪儿了?这还用问,当然是被花掉了。到底是哪几个吞金兽花了呢?

第一个:军队。打仗就是在打钱!招兵要钱,护具要钱,武器要钱,粮草要钱,修缮城墙要钱,工资也要钱。朝廷每年收入两百多万两,各边防要地共需花费六百多万两,想尽了一切融资办法,就是填不上这个巨大的窟窿。蒙古人连年进犯,战线又长,打完仗还得重新修复,花钱的地方的确很多。但也有许多是冤枉钱,比如军官克扣的,高级官员中饱私囊的。有人举报首辅严嵩:银子早上从库房里出来,晚上就到了严府,输边者四,馈嵩者六。表面上看,朝廷为国防建设投入巨大,实际上呢,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蒙古人破边入塞,损失最大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第二个:宗室。在明朝,宗室及其子孙不用工作,就可以从国家财政领取俸禄,可以说是特权阶层、寄生阶层,专门喝老百姓的血,又不为社会做出贡献。当年老朱闹革命,打下锦绣江山,享受这些特权的还是小众群体,几十个人。等到嘉靖年间,将近两百年过去了,和当皇帝的操心的事儿多,宫斗厉害不同,宗室有钱有闲,没事儿干就和女眷造娃,如今宗室这个群体呈几何倍数扩张,已经达到三万人,而且势头仍在增长。他们就像一只只卡比兽,不计成本地侵蚀大明王朝的肌体。各地每年向朝廷缴纳四百多万石粮食,宗室就要消耗八百多万石,几乎是两倍,放到哪个王朝也吃不消呀。身为皇帝你怎么办?把待遇都取消了?宗室不都得造反?皇帝本身也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一部分。

第三个:皇室。嘉靖皇帝自己就是挥霍大军中的一员,宫殿、南巡就不用说了,坟墓就修了两座,一个是父母的显陵,还有一个是自己的永陵。明成祖之后,帝王陵都比较节俭,规模不大,可是从嘉靖皇帝开始,奢侈之风盛行,陵园面积浩大,建筑雕梁画栋,给孙子万历皇帝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朱厚熜还有他的户部必须想办法,见效最快的就是加税,嘉靖三十年,一次就加收了一百一十五万两白银,割韭菜割得最多的是苏州府,增加了八万五千两,谁都知道你有钱,皇帝也仇富啊,多出点!这一两两白银背后,就是底层农民、商人的汗水。另一个高效的方法是卖官鬻爵,没文化又想当官?可以呀!掏钱就行!富甲一方的巨贾最喜欢买官,因为他们只富不贵,就需要官职提高自己的地位。他们差的不是钱,是身份。当然,朝廷卖的一般都是闲职,没什么实际权力的。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只要交三百多两,就可以买到五品文职散官。由此可见,严嵩父子二人也是上行下效。国家的公务员被朱厚熜如此买卖,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低。

嘉靖皇帝的修仙之路也不平坦,五十多岁的人,经常服用道长炼制的丹药,稍微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那里面都是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服用非但不能长生不老,身体还会越来越糟糕。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一向小心谨慎的道长陶仲文去世了,享年八十多岁。他的死亡再一次告诉朱厚熜,所谓的长生不老只是骗局,陶道长自己都成不了仙,更何况你呢?可朱厚熜信了大半辈子,死不悔改,继续让下面的人推荐道士进京,许多人的道术都很虚妄,他也知道,却仍然乐此不疲。

由于长期患病,身体不见好转,嘉靖皇帝又萌生了重返故里的想法,他想回承天看看,速去速回。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来到这块福地,病情应该很快就会好转。得知体弱的皇帝有这样的打算,徐阶赶紧加以劝谏:陛下距离上一次南巡已经二十七年了,您老人家想想自己身体如何,能不能经受长途跋涉?答案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蒙古人屡屡犯境,边关很不太平,万一又打到了京城边上,该怎么办呢?综合各方面因素想了想,朱厚熜还是放弃了南巡的打算,但是时不时仍然会怀念起江汉平原的山山水水。

病痛折磨,生活没有了盼头,皇帝变得跟小孩似的,就喜欢听好消息。有一天他正在宫里发呆,突然发现身边多了个桃子,哪来的呢?太监忽悠他说是天上掉下来的,老天爷赐给我们皇帝陛下的!朱厚熜竟然相信了,赶紧举办典礼,恭恭敬敬迎接上天的恩赐。更搞笑的是,宫里的小兔子、小鹿生了幼崽,他老人家都视为祥瑞,要礼部去感谢苍天、去庙里祭告,他的行为已经无法用正常人的思维理解了。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月,朱厚熜带病祈祷,半路上突然下雨。回宫后,口吐白沫,胸闷,还吐出清水,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卧床不起,根本就不能出行了。两个月后,见皇帝圣体垂危,侍从赶紧把他抬回大内,中午时分驾崩在乾清宫,享年六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