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管理的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难吗?有一则笑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个笑话是这样的:联合国出了一个问题,请全世界的小朋友来回答,题目是“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结果,没有一个小朋友能把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正确地理解题目。非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因为他们粮食短缺;欧洲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因为他们非常发达,物质积累丰厚;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作“请”,因为他们作风粗野;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作“其他国家”,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美国是老大,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而亚洲的小朋友呢,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看到这个笑话的时候,前面我一直笑着,但最后心里挺沉重的,因为我们中国就身处亚洲,而且封建史比较长,在此种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确实对于“自己的看法”感受不深。

最近读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提到,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我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孩子的心灵自由地绽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来,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能力首先关注教师文化建设

什么是教师文化?通俗地说,就是老师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做事以及做事的态度怎么样。遇到一件事,他到底是怎么想这件事的,是非常认真地去做,还是说我做完就得了;做事的时候是一丝不苟,还是马马虎虎;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做,还是领导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做事的态度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管理的时候要关注的地方。传统的工作方式是什么呢?是看管型、传递型、重复型、经验型、被动型。还有一些传统的思想,比如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黄牛”精神、“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些传统的工作方式都是值得反思的,作为教学管理者,教师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建设教师文化呢?

(一)让我们的老师做有先进思想的老师

这需要我们开展一些活动,请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来讲管理的思想;请学科专家过来讲学科的思想;还要请我们身边的行家,讲讲他们具化为教学行为的教育思想。不同层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熏陶,会让老师在思想上有一个转变,实现思想上的“美丽的转身”。当然,请的专家们一定要和学校现阶段的教育思想一致,并且对老师要有切实的帮助,不能为了请专家而请专家,不然,就会“添乱”,老师们也会摸不着头脑。

(二)以研究者的心态走进课堂

研究者的心态不是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在国家级、市级立一个很大的课题。其实,老师们的课题就是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怎么样布置更适合孩子的作业,既巩固了知识,又不压着他的兴趣;比如,我们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底哪种方法是有效的;再比如,怎样上复习课,就能实现对知识的梳理,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中遇到的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课题,把课题实际化,小一点,不要神秘化,让老师觉得课题离自己很远,反正自己的教学工作跟那些不沾边,做课题是徒增自己的工作量。要让老师们带着对教学工作的问题走进课堂,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讨论就是研究的过程,付诸实践解决就是行动研究。这样就把老师的具体工作与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除老师们心中科研的象牙塔印象。

(三)学习就是工作

要让老师们知道,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离不开学习的,如果还是抱着一些原来的想法、做法,那肯定是不行的。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参加高考之时,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后又到美国读研。十年后,他回到了心中那个神圣的殿堂——北京大学,他悲哀地发现,在同一间教室里,同一个老师,还在讲着同样内容的课程。十年了,老师的一切都没有变。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当成非常重要的工作来做。不要认为教学工作凭我现在的本事就够了,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的孩子也绝不是带着一张白纸来的,他们带着他们的天性、家庭文化、阅历与向往来到学校,我们的教学要想吸引我们的学生,我们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还要不断地引导老师进行反思。反思日常的教学工作,这样做好不好?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每年要举行教育年会,内容要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不断变化。总之,就是用不断变化的方式,促进老师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创新,才会带来学生学习的创新。

总结以上几点,就是要求我们的老师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主动寻找自己发展的点。无论是做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老师,还是带着课题走进教室,抑或是不断地去学习,找自己新的发展点,都要求老师认真和主动。认真、主动,这两个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管理者用什么衡量学校教师文化基本形成了呢?就要看看您的老师做事是否认真,做事是否非常主动。还有,当不断地有新教师加盟的时候,学校的教师文化是被稀释了还是不断地在凝聚,对教学管理者来说,更要持续关注。如果出现稀释的情况,要不断地采取一些活动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的教师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富有特色地稳定成长。

二、培养学生能力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

教师文化一旦形成,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师外在素养的提升。有很好的教师文化,但教学质量不行,这是不行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懂教学的人,没有资格当校长;不抓教学的人,不是名副其实的校长;对教学没有独特见解的人,不能成为名校长。”这三句话包含着三个层次:(1)“不懂教学的人,没有资格当校长”,所以,我们作为教学管理者,要成为教学方面的行家。(2)“不抓教学的人,不是名副其实的校长”,懂教学,但不抓教学,也不行,老师们就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工作。(3)“对教学没有独特见解的人,不能成为名校长”。也就是说,要想成为名校长,就要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提出适合学校不断发展的教学主张,据此开展好各种教学活动,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的改革,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怎么来抓教学质量呢?作为管理者来讲,就是要“理”,管理管理,要管也要理。

(一)理课堂,要深入彻底

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要深入课堂,彻底地解决问题。一般的学校是这样做的:集体备课——试教——再备课——再跟踪——汇报交流。首先,大家坐在一起,我们集体来备课,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然后,找一名老师试教,备课组去听,找出问题来,大家再备课;备课之后,找出问题,我们继续跟踪这堂课,课没问题了,我们进行汇报交流。深入课堂已经非常不错了,但还需做到彻底 ,我们应该在做完前几个步骤之后,把老师继续召集在一起研讨,取得共识。在研讨、汇报当中,我们要达成的共识是什么?我们全体都要努力做到的是什么?这几点非常重要。我们要求的是老师将先进的理念渗透到常态课中,因为我们管理课堂教学,不是推出一两节好课就算完事了,学校整体的教学状态不能提升,教学质量又如何提高呢?

不要认为全体老师都能做到将先进理念渗透到常态课中,所以,我们还要抓团队。比如,要求中层管理团队深刻理解达成的共识,理解学校现在要抓的东西,让中层跟管理者一起接着追踪问题,看看这些问题还存在否。这点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课堂教学的管理要深入而彻底,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理教研,要缓慢、优雅

理课堂的时候,我们要深入彻底,理教研的时候则要做到缓慢、优雅。

要想改变一个老师的思想和工作方式,不能着急。他们是带着各自的习惯和不同的文化来的,想在一两年中改变是不可能的,可能要用三五年的时间。培养一个青年老师,也要三五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有一个缓慢、优雅的心态,也要有一个缓慢、优雅的做法,不能跟老师吹胡子瞪眼,不能认为“我说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要给他一个理解的过程。对教研活动,我们要有一个螺旋式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搞“互促双飞”的活动,我们要求师傅和徒弟都要进步,师傅认了徒弟,不是说师傅各方面都强了,师傅也要不断地提高。师傅每学期要做展示课;师傅在每学期之后,还要把自己的徒弟亮出来,参加竞赛,看看到底谁的徒弟进步大。针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我们展开了“青年教师达标课”“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青年教师‘推门’评优课”“青年教师探究评优课”等活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组织下来,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来说,就是一个缓慢、优雅的过程,给了他们一个成长的过程,过三五年,就会看到青年老师有一个质的飞跃,如果要求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优秀老师的水平,那是肯定做不到的。

理教研与理课堂,是相辅相成的。抓了课堂教学,就要跟着抓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可以是年级组内进行,也可以以学科组进行。每次活动之后,管理者要有总结,我们不要把总结当一个走形式的过程。在这个总结会上,要把老师做得好的地方充分地进行说明,要用课堂中的实例阐述;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有提示。理教研就要缓慢、优雅,要知道学校这半个学期是什么问题,下半个学期是什么问题,要不断地推进。

诚然,培养学生的能力涉及面较广,此外仅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做法谈谈拙见,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心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平凡事,使孩子们的心灵自由地绽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不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