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 4节
3、配菜
其实,在厨神大赛的三天前,就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作了一些准备——制作菜单。
菜单是按一个公寓单元一天的伙食标准进行制作的。比赛选手不仅要写出菜肴的数量、配菜理由,而且还要附上每一道菜肴的详细烹饪方法。大多数选手是准备六道菜,也有五菜一汤的,因为平时公寓单元里基本上都这样。当然也有多一两道或者少上一道的,根据各自单元的具体情况及菜的份量而定。也不要认为,只要自己想,就可以多弄好几道。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是时间上不允许,因为配的菜在第二轮中是需要制作出来的,时间上有限制,菜多了,能不能制作得出来就必须考虑。否则,时间一到,菜还是生的,不仅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还会被同学们笑话。在厨房里,是最忌讳吃夹生饭的。另外,学校里只给每个选手准备了三十元买菜款,这还是稍微放宽松了一点的,因为平时只有二十四元,还要准备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而现在的三十元只需要买菜就可以了,这也免去了选手们束手束脚的窘状。
钱基本上都是用于购买荤菜,或者特殊调料、佐料。购买的荤菜里是不包含卤菜等冷盘的,大家比的是厨艺,冷盘连热一下都不用,还比什么呢?蔬菜可以购买,也可以从自家单元的菜地摘取。因为资金有限,大多数蔬菜都来自单元菜地,却也有人瞄准了自家菜地没有的种类,毕竟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厌烦的,自家菜地能提供的毕竟十分有限,即使在平时,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也常常做出类似的选择。
菜品不多,大家平时也在此做了许多工夫,所需时间也就不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差不多可以搞定。
菜单先是呈给大赛的评委团审阅评分,之后在学校公示栏内张贴,接受同学们的检阅。同学们的意见也不可小视,他们也是有评分权的,而且比例还不低。关键是同学们的评头论足,争到兴奋处,甚至会因意见不合而面红耳赤——倒不用担心打起来——也有乐意从网络上寻求帮助的。这正好掉进了学校所设置的“温柔陷阱”,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厨艺水平有所提高,是老师们莫大的荣幸。
评分是有标准的:首先是营养。可以参照中国宝塔形食物结构,判断菜肴能不能满足身体的全面需求。一份科学的菜单,应该是营养平衡,符合科学膳食的基本要求的。虽然只有五六盘菜,其中讲究却一点也不少,荤素搭配,粗细纤维均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齐全,能满足少年少女的身体发展需要。其次是讲究色、香、味。对于原材料、佐料的颜色、气味等有所了解,菜的配制能够引起人们的食欲。同时对特殊菜品的熟度、咸淡等要有明显标注。比如西红柿、莲藕等是即熟的,四季豆没熟透时对身体却有毒害,鱼要稍咸,肉要稍淡等。当然,不论是什么菜肴,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还有一个标准,买菜的钱不是用光为止,而是对此也有考究的,在满足前面两个标准的同时,钱自然是用得越少越好,因为生活费用也是家庭支出很重要的一块。菜单体现出的理财能力也成为每一个学生持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三天后,参赛选手的菜单制作分数就会出来。其中一半是评委团的评判,另一半则是全体同学的功劳。优秀的菜单还会继续展出一天,然后才会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4、做菜
菜是按菜单做的。菜单是前面已经确定的配菜菜单,当然,也有人会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改变,因为配菜与做菜之间有一段不短的时间,有人在思考后觉得还可以再完善,评委也是不会反对的,只是菜应该还是那菜,以防有人作弊。
做菜前的摘、洗、切,也是考评之一,只是因为前面有了专门的刀工考核,分数比例就显得稍微小一些,只是大家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高手过招,差距本来就很小,蚊子腿也是肉啊!
炒菜操作过程是相当重要的,能否熟练使用每一种器具,也能大致反映一个人的厨艺水平。而且,因为对象是学生,对做菜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规避与掌控是人人都必须重视的,这可是一票否决的,也就是说,即使你做的菜再怎么优秀,安全上出现了问题,一切就白搭了。虽然为这次活动做了好几套意外事故应对预案,旁边老师与医生也严阵以待,平时却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虽然至今为止没有发生太严重的安全问题,却不能保证永远如此——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嘛!
菜做好后,趁热端上评委桌,以保证菜的品质。评委在一张桌子边团团而坐,而不是像电视上那样一字排开。因此,上菜的时候也不必分盘,大家都是农村人,身体因平日里的劳动而显得更为健硕,对于细微处的卫生问题并不太计较。平常时候,村里红白喜事,如果有人把菜分盘,一定会让朴实的村民陷入困惑:轻慢了客人,亦或被人轻慢?随之敬而远之,似乎遇见善良的外星人。也几乎没有人脸现鄙夷、掏出餐巾纸小心地擦拭着杯盘碗筷,似乎里面布满致病的不洁之物。想想也是,你见谁家吃饭的时候,各自吃着自己盘中的食物?还不是一样频频光顾着共同的菜盘,更没有谁想着谁谁的口水混进了菜里、汤里,被谁吞吃了之类。而且整盘端上的菜,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能更好地体现厨子的摆盘能力。
菜终究还是要考究其色、香、味。色,即是主菜、辅菜和各种佐料的颜色搭配,还有不同材质的外形等等。如果看上去,感觉赏心悦目,这盘菜的色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了。反之,颜色暗淡、摆放杂乱,则很难获得理想的分数。
香,就是菜里飘出的气味。做菜水平不一,菜肴里或淡或浓的气味好闻还是难闻也自然不一样。当然,闻香还是要在菜刚出锅的时候最好。
味,就是味道。是辛辣还是清淡,是咸还是淡,是普通平常还是颇具风味,都是考查范围之内。
做菜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众目睽睽之下,许多人的动作也显得有些生硬,甚至有些慌乱,速度便大受影响,有些人因此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做菜的忙得满头大汗,吃菜的人却是蜻蜓点水、不急不徐。如此一动一静,让场面多少显得有些怪异,但大家并不太在意,只是关心着场上比赛的进度,并议论着谁可能摘得今年的冠军。
5、评委团
厨神大赛的评委团由家长、老师和学生三部分人组成,但人数以家长居多,大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只有象征性的一个代表,这既体现了对家长参与的重视,又是学校对外宣传的必要。
评委团虽然也在现场,他们与参赛的学生之间却有一个简单的遮挡,这充分避免了评分时可能存在的个人因素。虽然这些代表都是大家公推出来的,拥有相当高的素质,评分时应该不会有明显的情感偏向,只是如果有可以规避的制度,为什么不用呢!情感与制度在管理方面的作用,还是制度更简单,也更有效一些,何必舍近求远?做好的菜也不是参赛学生自己端上去,而是由学校安排了几个不比赛的学生专门负责这件事情。如此一来,大家就不会对结果抱有任何的猜疑。
菜尝过后,评委团会有一个简短的交流,打分却是各自进行,互不干扰。随后是算总分与平均分,之后由专人做好标记和登记。等到比赛结束的时候,结果也差不多可以同时出现。最终大家比较的仍然是平均分,也就是先把一个学生所有菜的总分算出来,之后除以菜的盘数,得到做菜的平均分,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得分,就是最终的结果了。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综合分数,体现了一个厨子的综合能力。得分高的排名靠前,低的靠后。
大赛的奖励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按得分由高到低择优而定。奖品颇为优厚,通常时候都有厨具三件套:锅、铲、刀,锅是平底锅,铲是镂空铲,刀是不锈合金刀——还真是处处体现厨神大赛的特性——大家却都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区别:第一名的小巧精美,品相相当不错,一看就知不是凡品——据说光这一套就得好几百块,真是让同学们羡慕忌妒恨,却又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技不如人呢!即使是老师,也稍微有些眼热。第二名的虽然差了一些,却也仍然不错,算得上中档货。第三名的则是家用普通装备,与同学们公寓单元使用的差不多。这些厨具,同学们可以拿回家,也可以留在公寓单元,绝对自由。除此之外,还有一套厨房小百科全书,在这上面倒是没有什么分别,获奖者都是一样的。最后是每人一个红包,第一名的一百,第二名的五十,第三名的三十。虽然有人更喜欢真金白银,但学校却不鼓励这样做,认为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成熟前,生活太物质化对他们的成长不好,因此采用了如此折中的办法。其实,如果全部发现金,比费尽心思地采购奖品方便多了,只是教育者比其他人更清楚,教育本身就不是一件可以图省事的事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嘛,教育行动应该直指学生心灵,而不仅仅是投其所好——那是商人,而不是老师。
每年的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六年级的学生,毕竟他们至少都有近两年的修为,火候更老到一些、功力更精纯一些。五年级的也偶有出现,四年级报名的都非常罕见,获奖就更不可能了,可是今年却爆出一个冷门——王圆获奖了。不仅获奖,而且是二等奖。据知情人士透露,第一名与他只有相当微弱的优势,这在福港学校是否后无来者不知道,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这件事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为同学们闲聊议论的话题。
厨神大赛应该是学校持续时间最长的活动,其中花费有时候是由学校出,大多数时候却是由家长帮助筹集的,也有由其中一个家长包圆的。虽然活动时间长,很多事情都是由老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的,花费其实并不怎么大,一般都在五千左右,经济紧张的时候可以少一些,宽松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对于势头发展越来越好的农村,这已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而且,学校也完全有这样的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