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衰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人体五脏的衰退与气血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医学中所阐述的衰老就是肾精亏损,但是这样的说法是非常片面的,现在很多人认为若是想要保证自己的五脏不衰竭,就要注意调整好脾肾的关系,确实如此,只有调节好肝脏,舒畅了肾气,才是防止五脏衰老的根本方法。

导致衰老的内因是“五脏的衰退”,这个观点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一书之中。例如《灵枢·天年》篇说“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就说明人的寿命的长短和身体的健康,都是由于五脏的衰竭能力决定的。五脏的健康程度,也是有先后顺序的。用五行相生的词语来排列,首先衰老的器官便是肝脏,相继是心、脾、肺、肾。但是事实上很多器官都可以先衰老,并且由于各个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在人体中所占的地位也是不同的。《灵枢·天年》中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段描写详细地介绍了人体的各个器官衰老的先后过程,其中肝脏就是最先出现衰竭的器官。因此,人体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相互调节,就会影响病理变化。所以说,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器官的问题,而是所有器官整体的变化。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基本活动的物质就是气血,它是脏腑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素问·调经论》中有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也这样说:“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张子和曰:“气血以流通为贵”;《丹溪心法》一书中记载:“气血充和,万病不生”,这就说明了气血的充足与流畅是维持五脏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任何会导致生病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气血的平静,因此就会产生各种疾病,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五脏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五脏与六腑,与身体的经脉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也会影响身体的病理。

脾、肾、肝在人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在五脏中,最重要的便是肾和脾。这是因为肾脏是先天之本,是五脏中阳气的根本,脾为后天之本,却是血气的源泉,同时也能够滋补肾气。人需要血气,更需要滋补全身,这样才能抵抗外来的病魔,即“脾胃固则百疾不生”。因为脾胃的损坏而导致衰老,这是中医学中尤为重要的理论学说。

李东垣有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今天又开启了“内伤论”的观点,讲究治病要特别重视脾胃的健康,不要使用过度的药量来伤害脾胃,因此提倡“脾胃论”这一学说。

肾被称为“先天之本”,是生命的源泉。“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是脏腑阴阳的根本,为“先天之本”。

《难经》中有这样的说法:“命门学说”,并且对肾脏的衰老学说也开始不断的深入起来。因此也就更加重视肾脏的重要性,因为肾脏是生命的原始器官。明代的张景岳、李中梓等医生们认为,若是体力中火衰竭,那么就要集中补肾。神经是生命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也会出现亏损等症状。但是这与肝脏的衰竭是不同的,二者也并不矛盾。肝肾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常称之为“肝肾乙癸”同源。人体若是呈现衰老的症状,那么首先便是肝衰。

肝脏具有输血,传导的功能,能够调节全身的气血,并保持气血的正常运行,帮助肾脏完成其生殖功能,保护机体,预防一些疾病。若是肝脏的功能降低,那么气血就会失和,人体也就会慢慢衰老。

由此可以看出,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大多数人的生命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就是五脏的变化。五脏的老化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器官,若是有一个器官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的器官也会相应的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现在的医学认为,人的衰老与脾肾有重要的关系。认为肾脏亏损的根本原因就是神经的亏损,但是现在的医学模式也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神经的问题也相对出现,肝脏在人体内的作用也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血气问题。所以,当五脏受到损害的时候,血气也会受到损害,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五脏,这是防止自己衰老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