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陈胜和吴广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这片土地上便没有了贵族。
这是最初的遗失觉醒,无论他们的目的是怎样的,只要这句话能在后世流传就已经完成了民族的升华。
长乐和杨凡的约会最后不欢而散了,原因就是在身份上产生了分歧。
杨凡将自己所认知的人人平等的理念说了出来,这对长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人和人怎么会是平等的呢?
长乐是天之娇女是李世民的女儿,从小到大娇生惯养,从来都是金字塔最顶尖上的那一群人中亮眼的存在。
人人平等的理念对她来说就像颠覆了整个世界一样。
无论杨凡怎样找补自己所说的话都无济于事,在长乐的认知上,皇族既是天生的统治者,可以在世界上任意妄为的存在,尽管作为皇帝的李世民都没能达到这个程度。
甚至长乐认为是杨凡是在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而想出的这种说辞。
两人的不欢而散最终还是传到了长孙皇后那里,听到杨凡的这种言论的她也只是对之一笑。
千百年来不止有杨凡一个人说出这个理论,圣人孔子说过的有教无类其实在概念上也有着无比的相似。
作为统治阶层的长孙皇后怎么会不明白底层人们的想法?更多的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安慰罢了。
就算杨凡明白这个道理,在身份上早已经没有了能实施这种改革的能力了,因为杨凡他本身也是这种社会制度的受益者。
受大唐册封的伯爵,有着众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土地所有权,早就晋升为士族阶层的杨凡所说的人人平等在底层人们中是不会得到承认的,而在士族阶层更是一个笑话。
而杨凡又是说着一种话做着的又是另外一种事。
统计扬州所有没有土地的人口是个巨大的工作,靠着杨凡和丑师爷两个人完全不能完成,只能向当地的人寻求帮助。
整个县衙为了这件事忙活的热火朝天,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为了些什么。
杨凡也十分的头疼,大唐实在是太安稳了,安稳到很多制度不能变革,如果是个纷乱的年代,将这片土地上的地主一扫而空,清除掉这些蛀虫后会简单很多。
扬州城十万多的人口拥有土地的人却不到一万人,剩下的人都在吃着从那十分之一人嘴里漏下来的食物。
如果不了解,杨凡不知道就不感觉有多么可悲。
主要依靠农耕的时代中却有着这么多人食不果腹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思前想后想了很多天,杨凡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和平解决这件事的方式。
扬州拥有土地的族群都是在当地生活多年,各族族老才是真正的掌权人。
杨凡将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他希望朝廷的威严能让他们做出一些让步。
等到各族的族老到期后杨凡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希望能从各族手里的存粮中借出一部分用于地方建设,并由扬州府作保,来年偿还。
这事曾经的知府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了,不外乎是想从当地收一些粮食后走私到更加缺少粮食的地方获得收益。
就算粮食产量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扬州的粮食也足够让一州之地的百姓没有饥馑之忧了。
他们不在乎本地人的生活,只要饿不死就能给他们制造足够的产出,他们剥削比他们弱小的人,而每一任扬州都督作为更高一级的存在自然可以剥削他们。
没有过多商讨,一群族老就给出了答案。
他们可以将粮食借给杨凡,并且不需要归还,可是数量却只有杨凡想的十分之一。
族老们认为这已经是对杨凡巨大的让步了,两年换一任都督,过于频繁的剥削让族老们也有些不耐烦。
杨凡掩饰了自己的厌恶之前,耐心的解释了自己说的‘借’是真的借,不是不会归还的那种。
一位年纪较大的族老道:“还希望这位大人不要狮子大开口,往年的扬州都督也只会要这些。”
杨凡这才明白和这群人说话就是在浪费时间。
“诸位也知道,本官是从长安来的,不大不小也是个伯爵,封地在山西,你们觉得我会却你们这些孝敬吗?”
“我想诸位都知道,皇家有位大人物现在就在扬州,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众人都疑惑的看着杨凡。
“陛下对扬州一直以来的乱局已经失去了耐心,设立我这个知府就是在给诸位最后一个机会,陛下希望扬州等地的岁收能达到他所期待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诸位的下场可想而知,毕竟上一任的知府已经到了长安,这扬州的情况我想陛下应该也不甚了解了吧。”
杨凡狐假虎威的说了一通,有没有把这些族老镇住他不知道,但是他的目的倒是达成了。
对于皇威的畏惧让他们不得已在欠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借粮二十万石远超过杨凡的预期。
有了粮食最起码能让更多吃不饱饭的百姓能平安度过今年,也足以让杨凡开展接下来的建设。
“为了弥补各位族里的损失,我希望诸位每一家都能派出一个人来县衙帮助我,如果有机会本官会向上举荐,日后也能在朝堂上得到一官半职。”
捐官这种事并不少见,可是从来没有向杨凡这样便宜的,虽说没有确切的官职,只要有了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奋不顾身。
这也极大的缓解了这些人的不甘之情。
这群人的位置很尴尬,在民与士的阶层中左右摇晃,只要能积攒出足够的钱粮,他们终有一日会一跃成为士族阶层,哪怕是一个渺小的希望,何况这个机会还狠便宜。
也正是因为这些氏族在无时无刻的准备向上进阶,家中有着许多读书识字的年轻人,此时的杨凡身边也很缺少这样的帮手。
计划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杨凡暂时松了一口气,往往第一步才是最难的,现在完美解决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而人生的开端是在少年,扬州府私立学校也在这天开始招收学生,扬州所有未满十六周岁的孩童都可以报名,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读书认字,最重要的是每天管两顿饭食。
无数的孩童为了这每天两顿饭踏进了这所未知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