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突然的支持,也让杨凡十分意外,心里也不由得一阵温暖。

实际上,李治本身就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即便在历史上,他登基为帝之后,也不改温情本色。

甚至可以说,若不是李治太重感情,武则天根本就没机会称帝。

或许,对皇帝来说,重感情就等于是优柔寡断,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样的高宗皇帝,对自己人实在是无话可说。

不像某人……

杨凡不自觉的偷瞄了李二陛下一眼,不由得心里一阵腹诽:“只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看看,马儿是怎么说的!

杨凡接过李治递上来的毛笔,笔头上已经醮满了浓黑的墨汁,眼神一凝,整个人的气势都变了。

此时的杨凡,一改方才的姿态,整个人锐利的如同出鞘的宝剑,挥笔泼墨,落在纸上就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文字: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开篇明义,点出这是一篇《马说》。

《马说》是韩愈《杂说》四篇其一,当时韩愈初出茅庐,锐气正盛,多次上书宰相自荐而不可得。

郁郁之下,韩愈愤而起笔,写下又一千古名文《马说》。

好文章就是好文章,只看第一句,就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气势。

之前还笃定杨凡写不出好文章的众多士人,顿时齐齐变色。

尤其是崔仁师与崔挹父子二人,更是如同吃了翔一样,恶心的不行。

崔仁师眼神闪烁,心里一阵焦躁。

很显然,杨凡的表现根本不在他的预料之中。

再加上杨凡年轻归年轻,人却奸猾的厉害,什么叫“劣笔不配书名篇”?

之前众人还以为他是想找皇帝来给他撑腰,现在一看,这才明白杨凡早就猜到了士人的龌龊心思了。

有皇帝在,这些士人谁敢睁眼说瞎话?

别忘了,这些人除了是士人之外,更重要的身份还是朝臣!

别看世家大族表面上孤傲,似乎很清高的样子。

可若真是如此,你他吗的有种清高到底,进山做隐士去啊。

出仕谋官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么?

若是杨凡写的文章不好,众人还可以群起而攻,把杨凡贬的一文不值,再坐实“文抄夫”的罪名。

可问题是,这文章好的要命啊!

崔仁师只好暗中期待,希望杨凡只能写好这一句。

也不知道是不是父子同心,这个时候羡慕嫉妒恨的崔挹,也忍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开篇写的好有什么用,说不定后面写的乱七八糟的呢?”

众多士人们,也都存了这个阴暗心思,只不过不敢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而已。

李世民的学问可不差,杨凡写的这第一句,就让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名为说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实际上还不是以物喻人?

“难怪杨凡说,要把这篇文章送给朕!”

李世民心中正欢喜,没想到崔挹居然这么没眼色,说出这种扫兴的话来,顿时不悦的扫了一眼过去。

崔挹顿时**一紧,赶紧闭紧嘴巴,低头做恭顺状。

而此时,杨凡却毫不受影响,继续奋笔疾书:“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以物喻人用的不错。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不就是明君与贤臣的写照吗?

杨凡这是以文言志,向朕劝谏用人之道啊!

嗯,这奸猾小子虽然缺点多多,还动不动就惹出麻烦来,可种种惊世才华,勉强称一句千里马还是没问题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没了朕这个伯乐,将这奸猾小子超拔于市井之间,哪里有这小子今日的作为?

李二陛下已经完全把自己代入到文章里的伯乐身上,越看越喜欢。

周围的士人却越看脸越黑,只觉得杨凡是在借文章讽刺他们。

尤其是崔仁师与崔挹父子,两人更是火冒三丈,什么叫“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这是骂我们父子二人眼瞎,还是骂我们愚蠢?

与这些人不同,李治虽然还没办法完全理解文章里的寓意,但文章的好坏他也能有些浅显的认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杨凡一边写,李治就一边念,声音虽有失于稚嫩,却恰到好处的与文章中的锐气相称。

这小子念的开心,连磨墨都给忘记了。

等到杨凡要蘸墨的时候,李治才小脸一红,刚要手忙脚乱的却找砚台,却发现长乐公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磨好了墨汁。

杨凡也没多想,蘸满墨水继续挥毫:“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全文到此结束,杨凡也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只觉胸中畅快无比。

“好!好一句‘不知马’!”

李世民大赞一声,迫不及待的上前,小心翼翼的将纸张铺平,亲自将上面的墨迹吹干,然后捧在手中,眼中尽是喜意。

杨凡冷笑着扫了一眼那些士人,而后躬身说道:“臣斗胆,烦请陛下为此文题跋。”

李世民本有此意,痛快的答应下来,接过长乐公主贴心准备好的毛笔,毫不犹豫的在上面写下一行大字:“以物喻人,朕知杨卿千里之志也!”

杨凡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其实心里已经笑开了花。

有了皇帝这句题跋,等于是给这篇文章来了一个“官方认证”。

别看那些士人刚才叽叽歪歪,说什么“文章好不好,皇帝说了不算”,言下之意就是他们这些士人才掌握着话语权。

然而实际上,他们当中的绝大多少人一辈子求都求不到皇帝给他们的文章做评,更不要说像杨凡这篇《马说》这样大家赞誉了。

就在一众士人尴尬的抠脚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李世民看着手里的文章,越看越喜欢,居然捧着文章就走,边走还边说道:“杨卿这篇文章,朕就笑纳了,以后还有什么好文章,尽管送进宫来。”

众人目瞪开口的看着耍流氓的皇帝登上玉辇,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扬长而去。

杨凡同样一副见了鬼的模样,心里却在腹诽:“不愧是贪污了《兰亭序》真迹的人,动作还真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