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当官,这还真是个问题

文/抹什么茶

如果你成功穿越回魏晋,并且将前文中写的吃喝玩乐指南完全一一照做,再加上你口若悬河的清谈,没准你还真就成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魏晋美男子。从此你的府邸高朋满座,夜夜笙歌,各路名士都来与你探讨玄学,《世说新语》也有关于你的记载。

这个时候,也许你真的应该想想这个问题——

“要不要搞个一官半职当当?”

自古以来,受儒家的影响,中国人一直都是“学而优则仕”,学习成绩好去考个公务员已经成了中国人普遍的想法,而在魏晋时期,魏晋名士们就有点矛盾了,一方面他们抵触官学,没有强烈的积极入世的观念,但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各个名士们也不会完全采取老庄的“无为而治”思想。

那到底该怎么选择呢?还真有点儿烦恼呢!

与其如此烦恼,不妨先来看看其他魏晋美男是怎么选择的,参考学习一下其他名士的人生轨迹,也许你就明白你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了。

谢安一开始的时候,是真的不愿意去做官的。

谢安出生于名门世家,就是咱们一开始强烈推荐投胎的“陈郡谢氏”,可以说这家伙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对名、利完全看透了,对当大官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谢安四岁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名士桓彝夸奖了,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输给王承啊!

王承是谁,大名鼎鼎的东晋第一名士啊!

正所谓三岁看老,谢安茁壮成长,随着年龄变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名士王濛及宰相王导都亲口夸奖过,他在上层社会的口碑非常好,大家也都很看好这个少年。朝廷自然也不想人才流失,征召他去当官。

可是谢安统统都拒绝了。

当官是不想的,做生意又不会,只好游山玩水,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来会稽东山游玩的感觉就和回家一样,在山上感觉比家里好多了,这里个个都是人才,比如王羲之、许询还有支道林,说话又好听,清谈又厉害,我超喜欢这里der!

朝廷三番两次征召,哪怕诸葛亮也出山了,谢安完全不为所动,朝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有些官员心里难受,这小屁孩,老子花了多少钱和精力才当的官,你说拒绝就拒绝,是看不起我们咯!嫉妒使人举报,官员们纷纷要求把这小子终身禁锢。

谢安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心态很好。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足以管中窥豹:

有一次谢安和友人们出海,那天风起浪涌,一叶扁舟晃动得厉害,船上的游人乱成一团,唯有谢安淡定地吟诗作对。

这事给当时和谢安一起出游的孙兴公很大的触动,觉得这人真的不寻常,因此,事后多次向朝廷推荐谢安(喂!你这不是添乱嘛!)。

按理说这样游山玩水,继续当个美男子也不是不好。

但是命运的风浪把谢安推到了风口浪尖,让他不得不出山为官。

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前燕,但是谢万水平低,在行军途中多次做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手下溃不成军,铩羽而归,从此被贬为庶人。此事使谢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谢安此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为了家族的荣耀,不得不离开东山,出去当官,这也是“东山再起”成语的由来。

谢安的水平比弟弟就高多了,他先是去桓温的军中当幕僚,很受桓温的器重。桓温有一次去找谢安,谢安整理头发准备出门,但是谢安是个慢性子,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复,整理了许久,但是桓温一直耐心等待,并没有生气或者催促。

在桓温军中呆了一年,谢安就离开了,转而来到建安,辅佐皇室。

当时桓温的势力已经非常之大,废了当时的海西公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皇帝,名为皇帝,实为傀儡,这皇帝当得很窝囊,因此八个月后就因为忧愤而驾崩了。桓温得知皇上驾崩,赶紧率军入京,但是谢安已经立了年幼的司马曜为帝,桓温气得跳脚却又无济于事,在新亭命令刀斧手埋伏,谢安和百官相迎,都知道九死一生。大家汗流浃背,紧张兮兮,唯有谢安神色不变,淡定入座,还微笑着说:“您何必还需要在墙后安排人呀?”搞得桓温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后来桓温病逝,谢安和王坦之用心辅佐王室,帮助东晋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淝水之战那天,前线战火不断,可谢安依然淡定地下棋,捷报到了谢安的手里以后,谢安还是很淡定,看了一眼,然后说:“哦,赢了啊。”然后就把捷报放在一边,继续下棋了。

这也太淡定了,简直就是魏晋淡定哥啊!

淝水之战让谢安和谢氏家族的声望达到了巅峰,但太高的声望给谢安带来的不是更高的地位,反而因为谗言,使得皇帝愈发害怕,谢氏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无奈之下,谢安只好交出权力,出镇广陵,不久病逝。

谢安的经历告诉我们,魏晋的官没那么好当的,位极人臣往往意味着摔得更惨啊!

不知道谢安最后是否会想起那段游山玩水的逍遥日子,不知道是否会后悔自己最后入世的选择。

我们不妨来思考个问题,如果谢安就是不去当官会怎么样呢?

嵇康也许就是例子。

嵇康和谢安一样,都是不想当官的。

只不过谢安最后还是东山再起,可嵇康始终不愿入世。

司马集团的钟会来找嵇康论道的时候,嵇康正在打铁,一言不发,连头都不肯抬起来。而给嵇康拉风箱的是同样有名的哲学家向秀。钟会当时带着一大群的社会名流,坐着豪华马车而来,人们前呼后拥熙熙攘攘挤在嵇康家门口。

可嵇康和向秀依然一言不发地打铁。

这让钟会很失望,败兴而归。

但嵇康的不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同样是竹林七贤的山涛入世,将要离开吏部之职的时候,邀请嵇康取代自己的位置。

这换成你我可能都是天大的好事。什么,不用参加公务员笔试就能当官?天上掉馅饼吗?

可是嵇康的反应就出乎大家的意料了,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七百多字的绝交书送给山涛。

这绝交书其实不是给山涛看的,而是给司马集团看的,具体表达了两种意思:

一是我和山涛绝交了,我所做的出格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二是想让我当官?下辈子吧!

嵇康比叶良辰还要嚣张,这样的日子自然不会安稳,司马集团不愿意让这条卧龙继续留在民间,要么辅佐我,要么就去死。

这时候正好发生一桩案件,嵇康的朋友吕安的妻子被玷污,却被对方恶人先告状。嵇康见状,自动挺身,证明吕安的清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却没有能帮助对方洗刷冤屈,反而双双锒铛入狱。

这正应了当初孙登的预言。

曾经嵇康想向孙登学习,孙登告诉他“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意思是说嵇康的才学已经非常高了,可惜保身之道不足。

没有保身之道的嵇康,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司马集团找了个罪名将嵇康处死。

行刑前,嵇康很平静,他说:“以前有人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没有教他,看来这首曲子要成为绝唱了。”

嵇康从容就戮。

嵇康的死,给归隐的名士们造成了极大的震撼,那个拉风箱的向秀在嵇康死后忙不迭地投靠了司马昭。司马昭讥讽他:“哟,你不是羡慕尧舜时期的隐士吗?怎么还是来投靠我了?”

向秀唯唯诺诺:“他们不值得羡慕。”

司马昭呵呵一笑。

哇,你看到了吗?

身有才华又不做官,居然会冤死掉!

当官吧,做得太出色就会被针对。

不当官吧,居然会被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时局动**,战乱不断,官场险恶,世道黑暗。这个世界套路太深了!

怎么样才能又不做官,又可以保全性命呢?

陶渊明等人给出了第三个答案:

归隐。

陶渊明看不下去官场的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决然辞职,从此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再比如善于长啸的道士孙登,超凡脱俗,不与世争;还有割席绝交的管宁,拒绝了辽东太守送的别墅,在深山野林里生活了三十多年。

但你可别觉得隐居的名士都真的是不喜欢当官,有部分名士所谓的寄情山水,也不过只是拿山水当道具而已。

比如《世说新语·栖逸》说许玄度隐居在会稽的一个山洞中,常常引来王侯们的馈赠。什么?隐居还有礼物拿?这似乎不像隐居,更像一场真人秀、模仿秀。郗超每闻欲隐退者,就给他们造大房子,还筹备百万资,看到这估计你都震惊了,说好的隐居呢?说好的粗茶淡饭呢?怎么不仅有地方住,还有工资拿,这跟现代社会理想中的工作——躺着数钱不是一模一样的吗,该不会隐士是魏晋时期的新兴暴利职业吧!

后世唐朝有一个成语,叫做“终南捷径”,说的是一位叫卢藏用的书生,科举没考上,但又想入朝为官,那能怎么办呢?这小子有头脑,特意跑去终南山隐居,大家一看,哇,隐士!肯定很厉害吧!

你别说,这小子最后还真的就得了官职。

得了官职以后,他还劝其他的人快去终南山隐居,别人听完了大笑:“终南山可真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

这就是“终南捷径”的由来,意思就是假意隐居反而是做官的捷径。

想来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虚伪而又矛盾的世界啊!

有些人隐居是不想当官,或者发自内心热爱山水,有些人隐居却是想走“终南捷径”,想毫不费力地做大官。

当你穿越回魏晋,成为当地著名美男以后,到底是逆流而上,出淤泥而不染;还是不与世争,在乡间小巷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你自己啦!

不管你怎么样选择,本书都希望你能茁壮成长,在《世说新语》里留下你光辉的一笔呀!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