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穿了也不稀奇,这半年来刘郧对修炼不上心,基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起色也确实不大,但是二位师姐就不一样了,恨不得一天修炼三十六个小时,加上以前又有良好的基础,进步更是一日千里。
袁琪儿主攻音律,声光历来犀利,最容易影响人的心魄,至于长孙明月就更厉害了,当初在苏州河畔就能群体催眠,主修的正是精神催眠,这俩人联手更能互补,催眠几百个学生还是小事一桩而已。
况且刘湘确实不占道义,人都是群体动物,又有几百人做表率在先,其余的人就算心里有抵触,也会不由自主的随大流,尤其在初战胜利之后,这些学生兵也就习惯了,甚至主动参与战术策划与制定。
不过人在城都,很多事情他搞不清楚也实属正常,对于所猜测的事情,刘郧可不敢乱说,只好随着老蒋去见刘湘,刘主席的官邸又换了,这次竟然在凤凰山附近,不过这厮一见某人就有点火冒三丈。
三天损失一个专区首府,以及近二万部队,任谁都高兴不起来,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刘湘也不好当场发作,于是拉着老蒋的手臂谈笑生风,满口的蒋兄长蒋兄短,对于刘郧完全是一副视若无睹。
一阵寒暄之后,老蒋也懒得绕圈子,直接问刘湘,是否知道茂县之事,刘主席倒是镇定自若,有几分义正言辞的说,“介石兄,此事是几个山匪闹事,也不碍大事,只要派一队巡警就能绳之以法”。
老蒋却眉头一皱,拄着拐杖走了几圈,从长衫的袖筒之中,拿出一张电文,也不说话顺手递给了刘湘,刘主席也不以为意,顺便浏览了一下,不料才看了几个字,浑身不由一抖,脸色已然大变。
匆忙看完之后,刘湘还是难以置信,于是反复看了三四遍,确定不是自己眼花之后,才一声长叹,身形一晃,电报掉在了地上,自己瘫倒在藤椅上,老蒋脸上却略显冷意,并示意刘郧自己也去看看。
刘郧也确实好奇,连忙捡起了电报,飞快的看了一遍,上面赫然写着,“军统313电讯,职率部进驻茂县,并从生活垃圾等,各个环节证实,该部队已高达三万余人,其中坦克一项已超过六十辆”。
电文还没读完,刘郧就已经傻了,真是比变戏法都神奇,这才三天时间,就聚起了三万大军,在富庶之地也就罢了,几万人马还好说,然而茂县本来就人口稀少,哪怕全民皆兵,也没多少兵员可用。
当然,刘郧是一叶障目,账也不能这么算,由于修铁路搞建设的缘故,茂县一带的外来人口,凭空多了二三万,这也是川西县闹粮荒的根源,想招几千新兵自然很容易,军官直接从川西大学找就是。
茂县本身就有近二万军队,在刘郧临走前,还拿出了一万多枪械,只要长孙明月三人处理得当,三万部队还是能拉起的,然而这些对于刘湘来说就是噩耗了,没有十多万部队,根本就不敢去茂县动手。
也许出动十多万部队也是小事,但是刘湘与老蒋的整编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就算想围剿这支叛军,那么钱粮和枪械怎么办,老蒋早就声明过,让川西兵工厂提供整编的军械,现在是鸡飞蛋打了。
就算老蒋不记前嫌,让武昌提供德械装备,光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要多久才能装备到位,按目前的攻击速度,不要说三五个月,只需十来天,这支部队就能打到城都来,也难怪刘湘会直接瘫软。
“解铃还需系铃人”,刘主席终于回过神了,此事全因刘郧而起,最后的解决办法,还需要这厮来处理,刘湘全然不顾老蒋在旁,陡然站了起来,一把抓住刘大官人,半响之后,才挤出了一丝笑容。
“亦诚贤侄,老叔太急于求成,在很多事情上,都忽略了你的感受,老叔我在这里给你陪个不是,只要你能解决茂县一事,什么事情都可以谈,我可以将茂县专区划给你,并给你一个整编师的番号”。
刘郧可不敢随便答应,别看刘湘现在一副可怜样,若等他缓过气来,就是想在他面前装可怜,都没地方装去,于是声泪俱下的说,“湘叔,你我是一家人,只要你一声令下,小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蒋已蒙住了额头,有些看不下去了,对刘郧再了解不过,这厮与孔玉玲一起,被称之为民国最佳的黄金组合,无论是枪械大炮,还是特效消炎药,从来都只认黄金不认人,可不是喜欢吃亏的主。
刘湘这时可顾不上许多了,只要刘郧答应平息茂县一事就行,于是连声夸赞,“好孩子,不愧是我刘氏的好儿郎,有你这样的人才,实乃我川军之幸啊,你之前骂刘宗义老糊涂,还真是骂对了”。
老蒋却有些脸黑了,刘宗义是刘氏的三老之一,他又怎会不认识,刘郧可是他的学生兼门生,竟然骂这个老爷子是老糊涂,真是要翻天了,岂不是说蒋委座自己没教养,竟然才教出了这等狂悖之徒。
还没等老蒋发飙,刘郧就已经哭晕了,仿佛没听出刘湘的冷嘲热讽,连忙拉着刘主席的裤脚,还连连叫屈道,“小侄是川西县的特派员,去茂县的次数有限,今天这个局面,实在不是小侄的能力”。
刘湘也是一愣,这时才突然反应过来,刘郧确实没说假话,在美国学的是铁路工程,回国后连上海和武汉的县长,都一一推辞掉,带着一堆设备,不顾众人的冷眼,毅然回到川西县,为家乡修铁路。
这份赤子之心,让人惊叹而感动,好好的叔侄俩人,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刘湘也感到十分懊悔,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说来都是钱惹的祸,若不是刘郧死要钱,他也不会出此下策不是。
“那个贤侄啊,事到今日,说什么都晚了”,刘湘毕竟是当世枭雄之一,就算心中再后悔,也不会当场表露出来,反而想到了解决办法,“你立马赶回去,尽快平息此次风波,其他事以后再商量”。
若这么被打发回去,刘郧岂肯同意,于是摸了摸眼泪,才瓮声翁气说到,“湘叔所言甚是,蚁民为了一点粮食就敢暴动,真是荒唐,至于如何平息茂县风波,小侄也有些想法,只是不知当不当讲”。
刘湘与老蒋略略相视一眼,知道这厮要提条件了,连攻占茂县都推给了“蚁民”,能打败二万军队的蚁民,他们还真没听说过,不过能尽快平息此事,能提条件把事办了还是好事,就怕他不提任何条件。
华夏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只要做事的人敢收好处,就说明他会尽力做事,若推脱或不收好处,不但事情做不成,往往还会暗中作梗,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刘郧能提条件,刘湘才肯真正的放心。
刘郧毕竟年轻了些,也不太懂得这里面的门道,只是这厮做事历来以诚为本,若茂县一事长期化,对谁都不是好事,只有求同存异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刘湘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也在情理之中。
刘郧认为茂县已通铁路,人口日趋稠密,完全可以升级成市,从唐代初期到满清末年,近一千三百年来,茂县都被称为茂州,以后就叫茂州市好了,他爹刘鄂北才德兼备,是出任市长的最佳人选。
老蒋与刘湘倒是不反对,相比桀骜不驯的刘郧,刘鄂北简直就是老好人一个,没说的直接就同意了,之后就是军事问题了,刘大官人认为,茂县的军队太多,可改编为川西第一旅和第二旅就行了。
刘湘真是气得发抖,这是什么玩意,说给这厮一个师的番号,却偏偏要俩个旅,与一个师的编制有何差别,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但是刘郧这厮还不满足,又想将第二旅,改编为铁路警备第一旅。
“铁路警备旅”,老蒋与刘湘这才反应过来,铁路是新鲜事物,确实需要军队保护,不过川西第一旅与铁路警备第一旅,都太响亮了,确实令人遐思尔想,难怪刘郧说的时候,尽量很犹豫很婉转。
最后是钢铁厂和兵工厂,刘郧认为川西兵工厂的成本太高,确实不利于川军的整编和训练,因此他想新建钢铁厂和兵工厂,而且德国专家已做出了方案,暂定彰明县附近,钢铁产量是川西的二倍。
以此建立的涪城兵工厂,将不比汉阳兵工厂差,而且完全由德国专家承建,质量和产量绝对过硬,川军今后的一应军械,将从这里制造,由老蒋和刘湘共同拥有产权,川西钢铁厂将重点搞铁路建设。
刘郧的话还没说完,老蒋与刘湘都出言反对,老蒋认为该厂根本不该建设,完全是重复建设,而重庆钢铁厂就能够胜任,刘湘又犹豫了片刻,思考了好了才说,彰明新厂的周期长,恐怕川军等不起。
不顾刘湘和老蒋的反对,对于新厂的建设刘郧是铁了心,他保证在半年之后,即1936年7月之前,新的兵工厂就会竣工,同时在新厂投产之前,川西将每月赠送五千支汉阳造,请刘湘主席笑纳。
如此一来,刘郧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蒋刘二人也无话可说了,枪械正是茂县风波的真正起因,刘湘千般琢磨万般算计,不就是为了川西兵工厂么,现在搞个规模更大的新厂,让刘主席自己玩去。
还考虑了刘湘的损失,所以每月白送五千支汉阳造,七八个月下来,也有四万多支枪械,价值三百多万银元,已经够丰厚了,老蒋亲自搞过金陵兵工厂,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内幕,却懒得提醒刘主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