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测评包含特征测评、结构测评和规则测评这三个部分,总体测评路线如图6-1所示。
一、特征识别阶段行动指南
1.测评目的与结果
商业模式特征识别的目的,是识别出企业业务所具有的基本经营特征。这个测评识别的结果,是我们在第三章中归纳出的11种基本业务模式中的一个。
特征识别可以使人们得出测评对象企业的经营属于何种“业态”,换句话说,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该企业的业务真正属于哪个“圈子”,这对于快速准确地判断该企业运营的基本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是十分重要的。
2.测评的依据
特征识别的依据,就是测评对象的产出属性,具体而言,就是围绕该产出的两个方面属性测评:
(1)形态属性:产出物,也就是交易物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还是人力资产(人力技能资产)。
(2)权利属性:伴随交易的实施,买方获得的是所有权、使用权还是接触权。
3.关键注意事项
(1)商业模式特征识别是以企业的交易物属性分析为核心的,因此首先要注意正确定位企业的交易物。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真正的交易物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会呈现出某种隐蔽性。俗话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赚猪肉钱”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是看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主营业务收入的那个项目就是这里所说的交易物,它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形态。
(2)要注意平台模式与租赁模式的差异:平台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向双边(如买方与卖方)或多边提供接触权,这里的平台可以是实体平台如苏宁的连锁店体系、万达广场体系等,也可以是虚拟平台如淘宝网、瓜子网等。收取的费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返点费、会员费等。租赁模式是向顾客提供各种形态的资产的使用权,以租金形式收费。这里的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如机器设备、房产等,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数据、云服务等。
二、结构测评阶段行动指南
1.测评目的与结果
商业模式结构测评的目的,是澄清一个现实业务的商业模式各个板块要素的类别及其属性。这个测评的结果,是我们在第四章中给出的五个维度类型的组合,其主要组合如第四章最后一节给出的21种模式所示。
结构测评是商业模式测评的主要工作,从这个测评可得出商业模式结构特征,而这个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支撑系统的构造状况,进而影响到企业利润潜力空间的大小。这方面测评对于企业估值、风险评价、模式重塑等重要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测评的依据
结构测评的依据,是商业模式五个板块也就是企业利润支撑系统五个要素的类型测评,这五个板块要素是:
(1)顾客工作类型。
(2)企业专有引力类型。
(3)购买者态度类型。
(4)关键运营资源类型。
(5)关键合作资源类型。
3.关键注意事项
(1)上述五个要素的类型是指真实存在的要素的类型。要避免用企业设想的要素来代替真实存在的要素。
(2)五个要素都有所谓的N类型,这是指不属于其他类型的要素类型。在现实中,由于商业模式的外生型(详见《商业模式原理》)的存在,N型要素的存在是完全有可能的。
(3)总体来讲,在商业模式结构图谱(图6-2)中,偏右侧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盈利潜力,中间部分为中等水平盈利空间的模式区,左侧则是利润潜力空间较小的模式区。要注意的是:具有高利润潜力的商业模式,其构建也是较为困难的,原因是这些模式的成型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资源、技术能力与技术资源;换句话说,低盈利潜力的商业模式,往往其构建成本也相对较低。一些具有低利润潜力的商业模式构建甚至几乎无成本,这也是现实世界中低利润潜力的商业模式多于高利润潜力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强度测评阶段行动指南
1.测评目的与结果
商业模式强度测评的目的,是要澄清该模式的牢固程度。这个问题在容器模型下可以得到比较直观的解释:商业模式的强度越高,积蓄利润潜力的容器就越牢固。
强度测评的结果就是判断出该模式的主要规则属于第五章所示的9种规则中的哪一种。
2.测评的依据
强度测评的依据就是各个板块要素背后的规则。确认这些规则后,再逐一测评其类型。
3.关键注意事项
(1)对于一个确定的商业模式要素如某种类型的顾客工作,其背后的支撑规则可能不止一个,需要逐一确认这些规则并判断何为主要规则。规则强度是由主要规则的强度决定的。
(2)当全部要素相关的规则强度测评完之后,需要对全部要素规则的强度进行加总评估,这样才能得出整体商业模式的强度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