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帝王的兴衰史也表明,哪一个帝王如果重视农业发展的,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们丰衣足食,那哪一个帝王所处的朝代则会国泰民安。而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公元年的178年的一月博士贾谊曾经专门上书文帝,说道:“如果一男不耕,就要挨饿,如果一女不织,就要受冻。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第一重要的。只有粮食多了,就可以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致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文帝看了以后很是感动,便对群臣说道:“家业,乃是国家之本也,不可荒废。”然后下诏恢复籍田制。所谓的籍田,就是天子、诸侯供支付祭祀祚费用的土地,规定天子千亩,诸候百亩。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由天子和诸侯亲自先耕自己的那份田地,称作天下耕田之始,尔后靠征用民力耕之。办法就是,天子和诸侯亲自执耒在籍田上,天子三推,诸侯五推,卿大夫则是九推,这叫做“籍礼”,以此来表示天子对家业生产的重视。这种籍田制,从西周以来,已经成了惯例,但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频发,便没有一个诸侯再举行这种仪式了,直到了汉文帝登基之后的第二年才开始恢复。
这一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文帝早朝的时候,文东武西,分为两旁站立,准备向皇帝奏事。
可是还没有等到殿头官说话的时候,文帝先开了口,文帝满面春风的说道:“诸位卿家今日不必奏事了,朕今日也不办理朝政。”群臣听了以后都面面相觑,都弄不清皇帝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文帝脸上又换成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农业为天下之本,而治理国家也没有比抓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而现在正是耕田的大好时机,朕决定开籍田,亲自耕地,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底下的众大臣听到文帝这么说都暗中发笑,认为作为一朝的天子,与平民百姓一起耕地,岂不有失国体?但眼见皇帝一脸的凝重神情,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谁也没有敢提出相反的意见来。0文帝领着诸位大臣来到了籍田里,早已站在那里等候多时的百姓们一见皇帝和诸位大臣已经来了顿时欢声雷动,跪在地上,高呼万岁。文帝对迎接的百姓们招手示意,然后直奔耕地里,伸手拿起耒耕起地来,而诸位大臣紧跟其后也耕了起来。贵为一朝皇帝的文帝虽然并没有种过地,但因为年轻力撞,还坚持了一会儿,可是那些平时养分尊处优的大臣们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老臣,他们哪里干过这些活儿啊,没耕了几下就累得呼呼直喘,显得十分的狼狈。文帝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大臣们明白农业的重要性,了解到他们平时所食用的
粮食是如何的得来不易。等这个仪式举行完毕之后,文帝当即宣布,减天下田租之半,责令各地官吏尽量减少农民的徭役和赋税。并且决定从当看开始年年举行天子耕籍田。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和他的父亲不太一样,他的父亲刘邦并不太喜欢读书人,而文帝却相当重视这些文人,其中和贾谊之间的一个故事就很有意思。
河南洛阳人贾谊,自幼熟读诗书,善写文章,在八岁的时候,便闻名于乡里,甚至在他所住的那所县城里都小有名气,在二十岁的时候,被廷尉吴公推荐给汉文帝任博士,一年后升为太中大夫。后因上书改革,遭到了周勃等人的妒忌和不满,经常在文帝面前诉说贾谊的不是,文帝还真的信了这些人的话,把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可是在三年后,文帝忽然又记起了这个被遗忘的贾谊,很想再见见他,便派专人把贾谊召进京城。贾谊来到京城的时候,正好赶上文帝祭祀鬼神完毕,静坐于未央宫中的宣室殿。贾谊进到里面之后,向文帝行完了君臣大礼,便向文帝问道:“陛下,但不知召臣进京有何示下?”这个时候文帝并没有先回答贾谊的问题,而是拉住贾谊的手席地而坐,十分热情的和贾谊谈了起来。在当时文帝正好为了鬼神的事情有所怀疑,便想让贾谊来替自己解决这些难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