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姚崇说了这么多,但李隆基却还是不信,却反问姚崇道:“蝗虫,乃是天灾,应该是不修政务所致的,姚相您请求扑杀蝗虫,得无违而伤义乎?”在这时候,姚崇只得用现实的道理来劝说李隆基了,说到最后姚崇还说道:“如果陛下不想担负这个好恶杀生的恶名,此事就不劳烦颁发圣旨了,请容臣出牒遍示臣工,如果蝗灾不除,则臣现在所享用的一切,请陛下全都收回。”

听到姚崇这么一番话,李隆基终于被打动了,便果断的宣布:“关于灭蝗灾之事,朕已经与姚贤相商议妥当了,扑杀蝗虫之事如有敢违背者,杀!”就这样,灭蝗虫之事终于在姚崇据理立争之下通过了李隆基的旨意下达了。

可是尽管如此,依旧有不少大臣对此事心有疑问,卢怀贞也是一个办事相当不错的大臣,和姚崇的关系也很不错,他见姚崇一心想要灭蝗,担心灭蝗不成,姚崇会受连累,就私底下劝他及早收场,以免到时候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姚崇却回答道:“我扑杀蝗虫乃是为了救天下的百姓,若这样做会招来祸灾的话,那就让我自己一个人承担。”

开封有个叫倪若水的地方官,不但不执行扑蝗的命令,相反的倒上书给李隆基,说蝗虫是天上降下来的灾祸,只要皇上多做有德行的事,感动了上天,那上天就会自动把蝗虫收回去的。当时下面送上来的奏章一般都是先由宰相过目。姚崇看到了这份奏章,立即给倪若水回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要是做了有德行的事就能灭掉蝗虫,那你所管的地区蝗虫最多,难道能说你是个没德行的人吗?你眼看大片大片的禾苗被蝗虫吃掉,竟能忍心不救,等将来闹成了灾荒,你能安心的了吗?不要耽误时间了,赶快去扑杀蝗虫吧,免得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倪若水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全力组织扑杀蝗虫。

姚崇最后辞相却是因为受了连累而被迫辞去相位的,又过了没有几年,姚崇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张说已经回到了朝中,而且已经入阁为相了。姚崇在弥留之际想到,自己和张说因为政见不合,张说曾经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被贬出京外,以致于张说对自己相当不满,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要报复自己,现在自己已经快要离开人世了,张说很可能要对自己的后代下手。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了床前说道:“我死后,张说肯定不会放过你们的,为父会想一个办法来保全咱们家,你们要记住为父所说的一切。”

姚子不住的点头,姚崇强撑着说道:“当我死后,张说肯定会来吊唁的,我曾听说此人喜好古玩玉器,那就在我的灵堂上摆放一些此物,他如此来的时候,对这些东西东瞅西看,不住的玩赏,那就证明他确是一个见宝起意人,那你们就有救了,那你们就央求张说给为父写一篇祭文,他见宝起意,肯定会答应的,而且肯定会急急而就,那你们就在接到祭文之后,赶快拿去让石匠刻成碑文,另外把原稿火速呈给皇上,记住,一切全都要突出一个快字,如果够快,那你们就会没事,如果哪一步走慢了,那你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姚子悲伤的点了点头,姚崇又叮嘱了一番,就闭上了眼睛,一代贤相终于离开了人世。

在他死后,张说果然前来吊唁,而姚家也果然按着姚崇所说的在灵堂前摆放了很多古玩玉器,张说看到这些之后,爱不释手,姚崇的儿子看到之后,心中暗喜,赶紧凑上前去给张说深施一礼说道:“张相爷,家父生前曾经说过当代文士,文笔最风流,最有才华者当属张相莫属了,他曾说过如果死后如能得张相亲笔写一篇祭文那就死也会含笑于九泉了。但不知张相可否挥动玉笔呢,如果可以的话,小侄愿用这些物件全当做谢礼送于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