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早之前就已经感觉到,当张异尝试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很多事情并不看重眼前!

虽然张异确实为大明做了许多,可这孩子眼中其实并无大明,甚至他对自己这个皇帝,也谈不上多尊重。

就如仙神,眼睛一睁一闭就是千年,人间种种于他们而言毫无意义。

张异是不是仙朱元璋不敢说,可他能窥见未来之变幻,这着眼之处,恐怕也不在一个小小的大明。

朱元璋有许多次,想过跟张异坦白,换取他给自己测算大明国运。

可他还是强忍住这个冲动,他怕这个游戏规则打破之后,自己也失去这场机缘。

“我华夏这个小小的天下,如今称之为天朝上国绝不为过,就算如今看起来破残的天下,这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我大明的实力,依然是整个世界绝对的第一,尤其在国力之上,从自有人开始,从来如此……”

张异一番话,说得十分突兀,但朱家父子愣神之余,却也有一股自豪油然升起。

从看到那张世界地图开始,老朱其实心里也犯嘀咕。

世界如此之大,华夏这个小小的天下,在世界中所占据的实力几何?

实力,包括军事实力,也包括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如今他们已经得到答案,那就是大明所在的这片天下,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华夏就是中土,就是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

“只是……正如龙气从南转北一样,在遥远的未来,我华夏守了数千年的龙气,却不再庇佑大明,龙气西行!

西方世界大兴,我华夏子民,却被那些我们视为鬼子的西方人奴役百年,在我看到的最远的未来,虽然这片土地在复兴,却依然看不到胜利的答案!

贫道见证这个画面的时候就想,如果我做点什么,能不能为华夏逆天改运?”

张异说完,自顾笑了笑。

他的笑容十分天真,但朱家父子心头却沉甸甸的。

张异娓娓道来,将数百年后那场浩劫挑了能说的说给朱元璋父子听。

老朱听得心头火气,仿佛过去十几年,蒙古人加在他头上的苦难一下子就回来了。

洋鬼子,在老朱眼中也是异族,甚至在朱元璋眼里,这些人连人都不是。

蒙古人欺负过汉家人,那些鬼子算个什么东西?

但朱元璋受限于时代,却不能明白后世的苦难和如今的元末有根本的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感同身受。

“为什么?”

老朱听完,请教张异。

张异笑道:

“我华夏,或者说我汉家文明一直兴盛的原因,其实本质上是生产力比别人更高!

农耕社会,其实就是这个时代能获取资源的最优解!

自古以来,华夏不是没有被异族征服过,五胡乱华,南北朝、还有蒙古人入侵……

可这些异族入中原,他们武力上也许可以征服中原,可最终却依然要被汉家文化所同化!

如今北方的许多汉民,其实祖上就是就是异族!

所以汉家人这个概念,我认为并不是一个血缘上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

当完全接受了汉家人的文化,许多周边的异族,也被同化成汉民!”

老朱听到这番话,瞬间领悟过来!

从打下北方开始,朱元璋其实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他,只是天下未定,暂时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那就是,蒙古人统治天下八十年,这中原大地上早就有了许多异族人生活。

蒙古人,色目人……

他起兵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可当天下一统,那些留在中土的鞑虏应该如何处置?

是学蒙古人,搞一个等级制度?

张异的想法,似乎为老朱提供了一个思路,而且和他原来的打算不谋而合。

但这并不是重点,张异的故事其实没完。

“华夏的国力,国运,其实就是建立在咱们的生产力一直比别人强大!

在这种农耕为主的生产力方式下,儒家是最好的统治思想!

可是,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力也不会永远停留在此处!

所以,当有一天,我华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时候!

我们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猴子!

我们曾经的藩属国,会在我华夏的土地上烧杀掳掠,那些求着我们的洋人,会成为我们的人上人!

那时候的华夏,和前朝没有任何区别,甚至……

会更加严重!

其实因果在百多年后就会开始……我华夏只不过是依靠自己的底蕴,多撑了几百年!”

“生产力?”

老朱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张异说出类似的名词,他陷入了沉思。

“这就是你说的,儒家灭亡之日?”

“没错,当新的生产力出现的时候,儒家就再也没有生存的基础。

只是和儒家陪葬的,是华夏的国运,此时的画像,再也没有登顶过世界之巅!

就如现在洋人求着我们,让我们与之通商一般,未来的华夏人,也是如此对待洋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那我大明的皇帝在哪?”

张异闻言笑了:“那时候已经没有大明的皇帝了,大明在二百多年后,戛然而止,朱家的最后一个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

满清入关,成了这天下的主人,异族怒意汉人的日子会再次重现!”

这是张异第一次给朱家父子讲到大明的灭亡,朱元璋和朱标的心情十分复杂。

万事万物,有生有灭。

哪怕老朱心里不承认,他也明白大明终归有灭亡的一天。

只是这种灭亡的方式他却是没想到。

不是因为他的子孙吊死,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辛苦恢复的汉人河山,最后还是落在异族手中?

对于一心想要当千古一帝的老朱而言,这种挫败感尤其严重。

“所以,朕……我大明皇帝好不容易弥合南北,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异笑道:“也不能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二百年的朱家皇帝维护着汉人的文化传统,可能汉族早在满清入关之前就消失了!

大明这个朝代存在的意义,是在两个异族入关中间,为汉族续命!”

朱元璋叹息,他过去很想知道关于大明未来的种种,可是真的听到明朝的灭亡,他又有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老朱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张异也说过明朝存在的意义,是为汉人这个民族续命。

但他是何等人?

他如何会甘心自己拼命打造的王朝,最终落得这个结果?

王朝兴替可以,但被异族人欺辱不行。

“是呀,我也不甘心……”

张异咧嘴笑:

“所以贫道想做一些改变……”

“我很好奇,我大明是怎么灭亡的?”

朱标一直没有说话,此时插嘴道。

他挑起的话题,让皇帝从那种无力的状态中惊醒过来,所谓的不甘,终究是百年之后的事。

皇帝也是俗人,他更为关心的,还是自己一手创立的江山,是如何灭亡的。

“其实封建王朝兴替,本质上就是这么回事!

建立在农耕文明这种生产力上的国家,终归会因为百姓无田可耕造反!

我华夏可用耕种的土地,大概就是一千二百万万顷左右,如今新朝建立,大概耕种的土地只有巅峰的一半,在休养生息之下,百姓还可以开荒,有地可种!

可是等到王朝发展到末端,大地主和王公勋贵兼并土地,百姓就失去了活路!

还记得我说过的王朝安稳的两大要素吗?

就业和上升通道!

一个王朝覆灭的根源,就是百姓没有活路!

而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和宗室等人手里,他们拥有特权,大多数人都有赋税上的减免,可天下土地就这么一千二百万顷,等土地都到他们手里了,税收自然就没有了!

一边是朝廷没钱,二来是百姓没活路!

加上每个王朝的末期,也会有大量的读书人因为没有门路,而绝了上升通道!

等集齐了这几点,前朝发生过的事情,在本朝也会再发生一遍,所以追问细节也没有意义!”

虽然张异不说细节,可朱标和朱元璋父子,却也从其中知道了东西。

“宗室!”

老朱从读到了熟悉的名词,上次张异给他算的算学题,直接开启了算学入科举。

那道算学题,名为宗室。

如果说张异上次只说了宗室祸乱,自从朝廷供养宗室的角度指出财政入不敷出。

可今天他又说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税收和土地兼并!

天下只有一千二百万万顷耕地,虽然朱元璋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但老朱肯定会相信张异的数据。

一个王朝的存续,其实就是个做减法的过程。

什么时候地主兼并土地,朝廷税收不上来!

那就是王朝覆灭的开始。

而且大明比起其他王朝,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就是老朱还没来得及实施,却一直也没有放弃的问题。

宗室制度加上士大夫阶层免税的权力,就是王朝覆灭的根源。

“你提到税收……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张异咧嘴笑:“放在大明,倒也是主要的原因!

皇帝那个大聪明有个臭毛病,就是觉得他老朱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

为了怕子孙糊涂,他以祖训的方式留下许多其实是对后世遗毒深远的政策,

其中将税收固定死,就是其中一个!

大明皇帝体恤百姓,将税收订得很低,这点其实是对的!

可是他没有预料到后边的风云变幻,将税收定死在一个范围,后世的皇帝就不好更改了!

让子孙带着脚镣跳舞,最后……

算了,这个话题太远,聊着没意思!”

“如果没有土地兼并,帝国是否能长治久安?”

朱元璋一直绕在关于土地兼并的事情上无法出来,又询问张异,张异摇头:

“你没有办法阻止土地兼并!就算你是洪武皇帝,你做好自己的事可以,但你能管到百年后?”

“那如果以规制,免去士大夫阶层的免税特权呢……?”

朱元璋不甘心,又问了张异第二个问题。

“如果皇帝这么做,不管他是朱元璋还是李世民,他明天醒来,会发现天下人全反了!

真当天下是他们老朱家的?

君王与士子公天下,就是在农耕社会最基础的规则!

皇帝也许可以打破这个规则,但一定会被规则反噬!

除非……”

“除非,让读书人变得不值钱!”

话题绕来来去,又绕回原来的起点。

朱元璋:……

“任何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的,当读书人变得多了,虽然精英依然是精英,可是管理天下这种事嘛?

你挑不出五个九十分的人,但你可以挑出三十个八十分的,可以挑出三百个七十分的……

那五个九十分的人也许可以待价而沽,但皇帝如果还有三百个不如他们,但其实也可以勉强胜任的人在一边待着,他们也没有勇气狮子大开口!

君权和相权的争斗,无非是你强我弱,比的就是谁手中的底牌更多……”

见张异笑嘻嘻的模样,老朱深吸一口气。

“可,读书人多了,对皇帝来说,一样……”

“不好管对吧,任何东西都是有利有弊!

不好管是肯定的,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皇帝,是什么样的王朝?

这种事本身就是考验一个君王的执政能力,没本事自然管不住!

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学习那个鬼子呢?

走出去,将这些读书人输出出去,不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当我大明出海的时候,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的诞生,意味着皇帝可以像操弄群臣之间党争一般,平衡两大利益集团!

其实说白了,不管什么生产方式的出现,皇帝依然还是皇帝……”

张异藏着半截话没说,那时候的皇帝还有没有封建王朝之时的权势,就未必可知了。

朱元璋心动了,他这辈子最大的心病之一,就是对官员阶层的警戒之心。

这种警戒来源于他的出身,几乎是改不了的。

他可以认可身为官员的某些读书人的个体清廉奉公,就如刘伯温一般!

可他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看法,却让他绝望。

张异半开玩笑的一番说辞,似乎并非不可接受。

只是老朱觉得不对劲,这小子真正的目的,肯定不是如此。

自己考虑的是现在,张异考虑的的是数百年之后的布局。

而张异给出来的答案他已经说过。

“士农工商,各行其道,这就是你想要推动简化汉字的原因?”

张异点头。

“生产力的进步,本质上就是技术的进步!

我华夏并不缺乏天才,但缺乏对技术的尊重!

文字能将技术转化成科学的关键,也是我认为能改变华夏国运的基础!

就如算学入科举一般,小道想做的事情,从来如此!”

张玉说完,老朱追问:

‘什么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