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小小的身子,被皇帝抱着,二人正指桌子上的一张地图,研究着什么?
朱棣大喊:“你说了,这块归我……只要我打下来的话,就是我的!”
“不过父皇,您这张地图是真的吗?我们华夏只有这么小小的一块?
世界好大呀,儿臣好想去那些地方走走,看看……”
“行呀,等你长大了,帮我大明将蒙古人给收拾了,朕就让你挑一条路走,你想朝西也行,朝着东边去也行!
只要能帮我大明打下大好河山,都行!”
“我去这边,我去这边……”
朱棣指着东边的方向,很是兴奋!
朱标就在他们身后,久久不言。
上次跟父皇交心之后,他还是做出自己的选择吗?
父皇没有选择将朱棣作为备选,而是琢磨着将他送到远方!
那个曾经困扰朱标和朱元璋之间的心结,似乎皇帝随后拨弄,就已经解决了。
朱标此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只是深吸一口气。
他弄出来的动静,惊动了朱元璋怀中的孩子。
朱棣回头,大声喊:
“大哥!”
见到朱标,朱棣眼中有光,
朱标的心情越发复杂,旋即他露出灿烂的笑容。
“老四!”
也许未来,时光会磨灭他们今日的情感。
但至少此时,弟弟是真心实意崇拜自己。
见到朱标的瞬间,朱棣扭动这身子,从朱元璋怀中跳出来。
“大哥,你跟我来!”
朱棣小跑到朱标面前,拉住朱标的手,带着朱标就往桌子那边走。
桌子上,是朱标熟悉的世界地图,朱棣煞有介事的介绍: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我们华夏,就在这里……
爹爹说,以后让我带兵,为大明征伐天下,我先把这里打了,再想办法过海,去完成蒙古人也完成不了的壮举……”
朱棣指着地图上一个叫做日本的地方,很兴奋地手舞足蹈。
朱标回头,看了一眼朱元璋。
“这世界很大,容得下朱家人!
与其让那六十万人死在他手里,不如让他带着去看看这世界……”
老朱一句话,差点让朱标热泪盈眶。
兄弟相残,自相残杀的未来,对于朱家两代人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他无声点头,抱起朱棣。
“老四,父皇刚才答应你什么?”
“父皇说,只要我通过他的考核,他以后就让我独领一军,去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这可比但亲王有意思多了,亲王整天待在领地不好玩,我要出去玩……”
朱标被朱棣的童言童语逗得乐了,他又指着日本:
“那你为什么要选那个地方?”
“我听宫里的太监说,海边不太平呀,他们的人老是来抢我大明的东西,我想去那边问问他们皇帝,为什么要这样?
如果他不听话,我就抓他起来打屁股!”
“哈哈哈……好,打屁股……”
朱棣童言无忌,老朱也跟着笑起来,不过他补充了一句:
“那个岛上的统治者,还不配称之为皇帝,不过你也不急着跟他打屁股,说不定等父皇下过去一纸诏书,对方就来朝拜了!”
朱棣小孩子心性,一看不能打了,顿时泄了气。
“没关系,反正你到时候想打哪就打哪!”
一番安慰过后,朱棣总算开心起来。
朱元璋道:
“你回你母后那边去,朕跟你大哥还有事要谈!”
“是,儿臣告退!”
朱棣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只留下朱标父子,相对无言!
“可惜大明处在寒冷期中,不然朕一定派人从这里……”
朱元璋指着一个地图上叫做白令海峡的地方,说道:
“从这边绕路,前往那个叫做美洲的地方,然后再从这里……一路向下,寻了那种叫做番薯和玉米的神物!”
“太远了,比当初选择法师去天竺还远,当初玄奘法师可是走了十四年!”
父子二人不再提朱棣的事,而是认真研究世界地图上的物产。
从东北一路进入西伯利亚,再走白令海峡,这条陆路远得让人绝望!
“儿臣觉得如果走海路,说不定能好上许多,其实儿臣有个提议……”
“怎么说?”
“父皇如果能找到信得过的人,完全可以让玄武军出行,带着任务出一趟远洋,去将张家弟弟说的东西带回来……”
“咱们大明的家底可不多,他们要是回不来,你爹我会心疼死的!”
“父皇,儿臣觉得值得!”
张异不知道,他无意中放出去的世界地图,已经让大明的两代君王,开始认真探讨一个叫做大航海的东西。
华夏从来不是一个海权国家,对于出海这件事的积累,绝对比不上其他人。
“这件事可以准备上,但要慎重,反正造船不急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先训练水兵!
还好,当年陈友谅手下那些水手还能找得到,可是朕还缺乏一个可靠的将领……”
“回头去试探张异,如果咱们真要派人出海,张异一定还有许多我们需要的知识!”
父子二人暂时对这件事达成共识,但也按下不表。
提起张异,朱标才想起高见贤送过来的密奏,他将东西拿出来,递给皇帝。
“这是高见贤送进来的,说是有必要让您看看!”
朱元璋点头,他将密奏带到书桌那边,随后捧起一杯茶喝了一口。
“噗……”
朱标还没坐下来,就看见皇帝一口茶喷出去。
老朱瞪大眼睛,盯着密奏上的文字久久不语。
“父皇,怎么了?”
朱标看着皇帝的动作,只觉得疑惑。
不久后,老朱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特别大声。
他也不顾君王的威严,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朱标更是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皇帝如此失态?
“这小子是个人才,孔家那小子估计要被张异坑死……
朕是服了!”
老朱知道朱标好奇,将密奏递给朱标。
他打开一看,登时无语。
张异和孔讷这些对话,若是朱标没有听说过类似的话,肯定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张异给孔讷说的话,前几天他们刚听到过呀。
“张家弟弟也是的,不能就逮着孔讷一个人坑呀,孔家子遇上张家子,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霉。”
“简化文字,降低教化的成本!这小子说的东西,听起来很能蛊惑人心,若非朕听过另外一个答案,说不定也会被这小子忽悠了!”
朱标同意朱元璋的说法,同一套话术,朱标和朱元璋张异关于这段话的评价是三个字!
屠龙术!
张异将儒家比喻成盘旋在华夏上空的一条大龙,也是华夏的“天”!
所谓天者,规则的制造者。
从某种程度来说,张异的形容其实也算贴切。
想要破天,或者说屠龙。
张异说过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让读书人这个身份变得不值钱。
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都架不住多。
不需要让百姓们有多高的学识,只是读书认字本身,就可以让儒家千百年来建筑的神坛轰然倒塌。
对于文盲来说,知识本身是充满神秘的。
这一层神秘性,可以提高百姓对那些人的容忍性。
可如果大家都识字了,揭开这层面纱。
大家会发现,原来你也不过如此。
一旦有了这层心理,百姓对读书人这个阶层的敬畏会大幅度降低。
这对于儒教的统治,本身就是毁灭性的。
张异当时的讨论,大概在这里就戛然而止。
具体怎么操作,张异没有说过。
可今天他出手,皇帝马上明白,张异的屠龙术其中的一种,就是文字简化。
将知识的获取难度降低,就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认字。
这种事情跟算学入科举一样,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恐怕推行起来,阻力比算学入科举还要难上一些。
在张异的理念中,道理是道理,术是术。
术是工具,文字只是工具的一种。
可在传统的观念中,文字已经被赋予许多神圣的属性,如果轻易动了,势必会引起反弹。
而如果提出这个意见的人是一个道士,那动静就不再是反弹了,而是掀起惊涛骇浪。
推动一个改革很难,尤其是以一个异教徒的身份推动改革,别说张异,就是龙虎山本身都承受不住儒家人的反扑。
所以张异设了一个局,他想让孔讷,或者孔讷身后的孔家去推动这个改革。
“将屠龙刀交给孔家自己,屠了儒家这条龙,这小家伙好歹毒的算计……
这家伙为了践行自己的道,也是不计任何代价!”
随着对张异的了解越来越多,朱元璋和朱标也逐渐了解清心观那个孩子。
他有自己的道,自己的理想,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道理不怕去践行的人。
只是张异将这份疯狂藏起来,并不曾被外人察觉。
他一直在奉行自己小术见大道的道理,小心翼翼,一点点去改变这个世界。
而且他的手法越发纯熟,就像一个棋手一般,躲在阴暗处落子。
这个世界,成为了他的棋盘,任由他操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起张正常,张家这位逆子才算是真正的“道人”。
只是世界上多了这么一个人,想想也令人战栗。
“好在这小子对权利并无半点兴趣,若不然朕第一时间杀了他……”
朱家父子比张正常还要了解张异,他那种对权势**裸的蔑视是毫不掩饰的。
这种蔑视,也是朱元璋对张异敌意很小的原因之一。
那种超脱世间的疯狂,是一个有能力之人最好的保护色。
“先不说简化文字这件事,能不能做成!
如果张异要推动文字简化,终究还是要经过父皇这一关!
他其实是想重演种痘法的套路,利用孔家完成这次推广!
好家伙,利用龙虎山也就算了,他还想利用孔家!
这小家伙到底是怎么长的,我在他这么小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
难道得了仙缘的人脉,都是这种魔物?”
朱元璋笑道:
“如果朕不是听过他的另一段想法,说不定还真会同意这件事!
能简化文字,让更多人学有所成,朕也是乐见其成!
咱们大明现在什么都缺,却人,也缺官员……
恩科暂时开不成,举荐的话,很多人心怀前朝,这种人招进朝廷不知道是福是祸!
所以从朕的角度来说,这种人迟早都要清理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尤其是孔家告诉朕此策,朕有八成会同意!
就像上次送祥瑞,就算朕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只是一个种痘法,
朕也会推广下去!
所以,这个孩子,很了解朕嘛……
朕在未来的史书上,有那么多记录吗?”
被人看透,终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老朱忍不住无名火起。
“张异还不一定能说动孔家,这件事孔讷一个人做不了主!”
朱标赶紧转移话题,道:
“所以这一切,只是张异的一厢情愿,他不认识孔希学,前代衍圣公孔克坚又半死不活的……
孔讷要继承衍圣公的位置,怎么也要数十年后!
所以他也就发发牢骚而已,父皇不用介怀!”
朱元璋闻言,这才逐渐平息怒火。
张异能影响孔讷,却影响不了孔克坚,更影响不了孔希学……
他今日落子,大概率也是一枚闲子,
可能等到十几年,几十年后,今日种下的因,才会开花结果。
不过他足够小,也有的是时间等待他想要的结果。
“一子落在几十年后,这小子可以!”
老朱知道某些问题,他不用现在面对,莫名放松下来。
“只是父皇,未来如果孔讷真的随了张异的算计,为您奉上屠龙刀!
您会不会接过来,亲手斩向儒教?”
老朱面对着这个问题,一时也沉默不言。
这把屠龙刀是砍向儒家不假,但一样会伤着君王。
只凭这一点,朱元璋就该毫不犹豫的拒绝。
只是……
张异还有一句话,那就是这种变化是大势,势不可挡。
他做的,只不过是在历史进程中,暗自推了一把。
皇帝需不需要去接受张异的布局,去顺应这场大势?
老朱很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跑进来的太监王公公,为他解围了。
“陛下,老奴有要事禀告!”
他的声音,打断了朱家父子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