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北上武灵称帝后,身边缺乏可信任的大臣,便将宦官李辅国当作心腹重臣。李辅国大权独揽,出任元帅府司马,掌握兵权。归都长安后,李辅国又与张皇后勾结,更加飞扬跋扈,不仅干预政事,还公开排除异己。
李豫继位,李辅国拥立有功,权势进一步变大了。他对李豫说:“你只管待在宫里享乐,外面的事由我处理就行了。”李豫听了此话,对李辅国深恶痛绝,便借助另一个宦官程元振撤掉李辅国,后又将他秘密杀死。不过,李豫反感的是李辅国本人,而不是宦官。程元振不仅出任行军元帅司马,还专管禁军,加官镇东大将军、骠骑大将军、邠国公。
后来,程元振被处置后,宦官鱼朝恩统率神策军。不过,鱼朝恩表面风光无限,但本质依旧是皇权附庸。皇帝一句话,宰相元载带两个宦官就将他除掉了。
李适继位,对宦官专权非常警惕和不满,一度让司农卿白志贞统率神策军。白志贞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不仅堕落腐化,还让皇帝担惊受怕。在泾原兵变中,李适逃出长安时,神策军竟然没有一个人跟随护驾,倒是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一直不离不弃地护卫着他。他非常生气,认为文臣武将都是假大空,关键时刻为了保命比谁跑得都快,不如宦官对皇帝忠诚。李适回长安后,对禁军统帅们非常不满,对武将们也不满,将其一一撤职换掉,其中禁军一分为二,交给窦文场、霍仙鸣两人分别管理。宦官统率禁军开始成为一种制度。
宦官没有后代,没任何顾虑,掌权后,有时对皇帝极度忠诚,有时做事毒辣无比。唐顺宗李诵时,王叔文大力推行永贞革新,想收回宦官的军权,限制宦官的权力。宦官远远比士大夫们善于政治斗争。他们利用监军的机会,与各地方节度使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迫使永贞革新失败。李诵被迫退位,王叔文被杀,刘禹锡、柳宗元等8人遭贬。
李纯时期,宦官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不仅掌握了枢密院、京城防务体系,还深入到文官体系,侵蚀相权,彻底形成宦官治国局面。不过幸运的是,李纯神武,能震慑住宦官,还能大力推行削藩政策。他对宦官威慑过火,不高兴就杀宦官出气,导致宦官联合郭皇后发动政变,将他杀死。
唐敬宗李湛沉迷于丹药,任凭宦官专权。唐穆宗李恒沉迷于打猎,最终被宦官杀死。从此,宦官表面上是皇帝的奴仆,实际上已经控制了皇帝,挟天子号令朝野。
唐文宗李昂继位后,重用宋申锡,希望借助他的手除掉宦官。宋申锡被宦官反咬一口,遭贬官。李昂利用宦官内部矛盾,让仇士良统率神策军,借他的手除掉独揽大权的宦官王守澄。不过,李昂初战告捷后有些急躁,想彻底结束宦官干政局面,与李训、郑注密谋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李训和郑注才能不足,又心怀鬼胎,导致计划一改再改,且彼此合作不紧密。
公元835年11月11日,百官上朝时,有人上奏,昨天夜里出现甘露。李昂派仇士良、鱼弘志等带宦官们去核实情况。仇士良在途中发现情况不对,带上李昂退入宫里,调神策军镇压叛乱分子。双方一场血战后,李训一党被杀掉。甘露之变彻底失败。
甘露之变后,宦官恼羞成怒,对皇帝和群臣不再幻想,不再保持基本尊重,软禁皇帝李昂,大权独揽,视朝中大臣如草芥,让宰相变成盖章签字的文书。此时,地方有藩镇割据,朝廷内有宦官一手遮天,唐朝往昔的强盛和繁荣再也不可能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