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孟姜,可与寤言。——《诗经》

一个人最幸运的是什么?就是一辈子都能遇上贵人;如果更幸运呢,那就是这些贵人都是女人。

晋国的再次复兴,是因为晋文公,而晋文公的崛起是因为他得到了很多人相助,这些人有和他一起生死不离的兄弟,更有红颜知己。

骊姬之乱后,晋国三公子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太子申生选择了自杀。

公子夷吾选择了即位。

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

重耳为什么要逃亡?难道他真的不想即位,去当晋国的统治者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重耳之所以逃亡是因为他不想成为傀儡,即受制于晋国的那些士大夫们。

重耳看到里克轻易杀害了奚齐和卓子,这在他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阴影。他知道,士大夫们既然可以杀掉奚齐和卓子,就有可能杀掉自己。那些家伙都是些顶顶难伺候的主儿,自己回去即位还不知道谁听谁的呢?

所以聪明的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

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他是战国时赵国的始祖。

重耳这一走将近二十年,他到过狄、齐、卫、曹、宋、郑、楚、秦很多国家,遇到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源于他到楚国时与楚王的一个约定。

重耳回到国内即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从四处游历,到回国即位再到称霸,重耳遇到了很多事儿,也遇到了很多人。这些事显示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令人感动的真情,这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

当然,单独把重耳的故事拿出来写,并不是因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而是因为晋文公称霸前后,遇上了许多有意思的女性。

重耳在他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女性的故事就好像一部华丽的乐章一样,动人且婉转,可以说重耳每到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总有一个女人出规在他的面前,就像每段乐谱上都要出现的高音谱号一样。

所以,看重耳一朝的女性故事就像是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一样,你必须安静、凝神且充满了期待地去听。

等待

重耳逃亡的第一站是狄,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是他的“姥姥家”。

狄君对这位外孙的到来非常高兴,并把征伐庵咎如(狄人一部落的首领)时,俘虏的他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季隗,而让赵衰娶了叔隗。

季隗生了伯鯈、叔刘,叔隗生了赵盾(晋国未来的重要人物)。

一切都很平静,重耳娶妻生子在狄国过得算是十分的舒服,这一过就是十二年。其实,重耳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很随遇而安的人,如果他的弟弟夷吾不惦记着他的话,他可能会终老于狄国。

可是晋惠公即位后做了一件事情,《史记?晋世家》:“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得到了最高权力的晋惠公夷吾怕哥哥回来和自己争夺统治权,干脆派人去暗杀这个隐患。这件事情被重耳提前知道了,重耳只好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齐国,只有奔这个国家去了,要说狄国是“姥姥家”,那齐国就是“舅舅家”,重耳之所以把目标选择在这里不仅是因为晋国与齐国世代的友好关系,还因为此时齐国正是齐桓公统治的兴旺时期。此时去齐国,可以得到齐桓公的资助,完全有可能和晋惠公抗衡。

重耳要走了,问题也来了,妻子和孩子怎么办?

重耳这时对季隗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被记载在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这句话被后世很多人所垢病,认为重耳是一个无情寡义的男人,他有什么权利让一个女人等他这么多年,而不再出嫁。

如果大家仔细想想,就不难得知,这其实是重耳在极度苦闷之下说出的一句真情的寄语,酷似现在的某些恋人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结婚,而说的“你要等我”之类的话。

季隗说的话也颇为顽皮:“我今年都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我就进棺材了,我还嫁给谁去啊?我只能等你了。”

我想这句话季隗是含着眼泪说的,她知道,重耳不会再回到狄国了,两个人能不能再见面也是个未知数。等待其实就是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季隗没有看错人,自己的丈夫是有情有意的,他没有让自己等待二十五年。重耳回国即位后,狄人把季隗送还给了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非常感激狄国。

随同季隗回国的还有赵衰的妻子叔隗和他的儿子赵盾,这几位后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一一介绍。

真情的付出终于等到了丈夫真情的回报,这是一种有情人应得的眷顾。

果断与志向

齐国是目标,重耳经过卫国这个和自己本是一家的国家,可是卫国国君并没有搭理这位“穷亲戚”。(《史记?晋世家:“过卫,卫文公不礼。”)重耳在那里连口饭都吃不上,都到了讨饭的地步,一个农夫见他讨饭,没有给他饭而是给了他把土,重耳气得要鞭打这个农夫,赵衰上来劝解:“土是代表了拥有土地,您应该拜他才是啊。”重耳这才转怒为喜,叩头而去。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微不足道的情节,因为这次赠土事件决定了晋文公的志向。

这种志向最终感染了一个人,这个人的一次果敢甚至残忍的决定,帮助晋文公重新树立了建立霸业的信心,而这个人还是一个女人。

重耳终于到了齐国,这一年重耳五十五岁。

齐桓公高兴得不得了,晋国和齐国一直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关系一直不错。齐桓公这次非常看重重耳,所以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重耳,这个女儿就是第二乐章的女主唱齐姜。

这位齐女也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重耳老夫配少妻,对这个妻子重耳非常喜爱。

重耳在齐国的生活是非常逍遥自在的,自在到想死在齐国就算了。

重耳是这么想的,可是他手下的那几位贤士可不这么想。其实人都是有私心的,所谓贤士是要在最后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之后才会有人这么说的,否则谁会无缘无故地封你个贤士名号。所以这几位贤士比重耳可着急多了,陪你走了这么远可不是让你死在齐国的,是让你回国成就霸业的。

而且,重耳在齐国第二年,齐桓公就死了,齐国的内乱也随之开始,虽然并没有影响到重耳的待遇,但是在这种内乱频生的国家,重耳的生命是很难保证的。

赵衰和咎犯等人开始密谋逃出齐国,可是这几个家伙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差,在桑树下密谋时,被齐姜手下一个采桑女给听见了,采桑女一五一十地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齐姜?齐姜此时做出了一个近乎残忍的举动,她杀了这个采桑女。

有的人一定会认为齐姜太残忍了,但是我要说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当时你也一定会这么做。因为当时齐国正处于内乱之中,众诸侯都对齐国虎视眈眈,如果有人爆料说重耳也要出逃齐国,那么当时非常暴虐残忍的齐孝公一定会杀了重耳的,这样自己的丈夫就会受到威胁,晋国的未来也就完了,所以齐姜选择了杀戮。

齐姜正面和重耳谈到了这件事情,“快和你的随从离开这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我已经都除掉了,夫君你现在就必须下决心走,你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你还背负着上天的使命啊,自打你离开晋国后,晋国的百姓没过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谁还能挽救晋国的危局,是你啊,这是上天给你的任务。”

重耳听完了齐姜的话,死活不走,并放下狠话,“吾不动矣,必死于此。”(《国语?晋世家第四》)。大家看到重耳这么说一定很失望吧,其实我倒是挺理解重耳的,这一年他已经快六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重耳真的不知道他还能再活多少年。齐桓公早就想用自己的军队将重耳送回国去争夺王位,但是垂垂老矣的齐桓公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最终这个计划没有成行。(《国语?晋世家第四》:“先王其知之矣,贰将可乎?子去晋难而极于此。”)如果那时候齐桓公真的能帮重耳一把,重耳恐怕会使出全身最后一点力气去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可是现在他真的累了。并不是重耳失去了雄心,而是重耳对自己未来所剩的时间不自信了。

但齐姜没有放弃,因为她还能看到丈夫骨子里那种韧劲,她爱着身前的这个老者,爱他骨子里那股力量,所以,她几乎用怒吼的口气说;道:“快走,天天呆在温柔乡里贪图享乐,是会身败名裂的啊。”(《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重耳还是不听,在《国语》中,齐姜又说了一番话劝重耳离开,说齐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吓唬),说晋国的乱世即将结束(前途美好),说有这么多贤臣愿意追随您(优势),还说齐国丞相管仲的小妾尚知道为国为民,你怎么就不知道呢?(激将)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重耳还是不同意离开齐国,一副生死不离的态度。

这次齐姜可真是生气了:“你是一国的公子,这么多贤臣追随你,你却不返回自己的国家,在这温柔乡里呆着,我都为你脸红。”(《史记?晋世家》:“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齐姜仍不见重耳有什么要走的意思。这时候,齐姜只好使出了杀手锏,既然说没有用,那就干吧。

齐姜和赵衰、咎犯等人合谋将重耳灌醉,放在车上,重耳就这样又启程了,当然齐姜并没有随行离开齐国。

等重耳酒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在车上已经走出老远了,气得重耳抄起一条戈来奔着自己的舅舅咎犯就去了,咎犯是不怕死的,说道:“要是我死了,可以成就公子,我死而无憾。”(《史记?晋世家》:“杀臣成子,偃之原也,)

重耳放下了“凶器”,说道:“如果不能得偿所愿,我就去吃舅舅你的肉。”咎犯知道重耳消了气,耍起了二皮脸我的肉腥臊恶臭的可不好吃。”

咎犯这句看似开玩笑的话实际是在给我们一个信号,重耳身上那种霸气正在回归。

重耳朝着他人生的下一站前进,他其实也能预感到他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希望老天能再给他一些时间。

关于齐姜的结局,《烈女传》上说重耳回国后“迎齐姜以为夫人。遂霸天下,为诸侯盟主。”大家请注意,季隗是后来狄国给重耳送回去的,可是齐姜是重耳迎接回来的,可见在重耳的心目中齐姜的地位要比季隗高一点。而从后来晋文公的表现来看,他的霸业很难说没有齐姜的功劳,因为志向决定了未来。

夫妻共同的志向一定会形成化学反应,促使他们的事业成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这样,朱元璋和马皇后是这样,居里夫妇也是这样,古今中外大皆相同。

重耳又启程了,他的下一站是曹国。

这个人一定会成功

非常遗憾,重耳这一路上和他不是一个姓的国家都给了重耳礼遇,而和自己袓上是一家的人基本上都没给他好脸色。

曹国是武王的弟弟叔振铎的封国,曹国这时正值曹共公在位,别的君王对重耳无礼,最多就是个不搭理他而已,可是这位曹共公非常的“顽皮”。他得知重耳有个生理缺陷,那就是肋骨长得很密,就像是一块骨头一样(骈肋)。于是,曹共公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去看他的**。那时候没有公共浴池,估计重耳洗澡是在单间里。所以曹共公躲在外面,透过帘子偷看。如果曹共公知道自己日后为此次偷窥付出的代价的话,恐怕他绝不会为了这点好奇心得罪未来的中原霸主重耳。

我估计重耳知道自己受到了侮辱,但是怎么办呢?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不过,曹国是有明白人的。明白人——曹大夫僖负羁之妻也。

这个女人跟他的丈夫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这番话各种史料记载的差不多,我用白话翻译一下:“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里,都是些忠义贤能之人,他们都是国相的材料,完全可以辅佐君王。重耳如果能回到晋国做国君,在这些人的辅助下肯定会成就霸业的,曹公对他如此无礼,晋国称霸后,第一个收拾的肯定是曹国,您何不早一点向他示好呢?”

僖负羁于是向重耳馈送了一个食盘,里边藏着碧玉,重耳接受了食物,在吃的时候发现了碧玉,明白了僖负羁的心意,于是把玉还给了他。

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的城濮大战爆发(晋军退避三舍就是这场战争)。楚围宋,而宋国因为礼遇过晋文公,晋文公施加援手,但是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救援方式,把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围了起来。

晋国这一仗俘虏了曹共公,据《烈女传》记载,在曹国唯一没有受到侵扰的就是僖负羁,曹国百姓为了逃命,都聚集在僖负羁家的周围才得以生还。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有的时候,骨头要硬一点,心肠要软一点,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要去帮助一把,实在帮不上上忙,也别上去踩一脚,这不仅仅是善良,而且还是一种福分。

女人的尊产

重耳离开了曹国,又到了宋(礼遇)、郑(不礼)、楚(礼遇)三国。最后到达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地秦国。重耳前脚刚到秦国,太子圉就逃离了秦国。

秦穆公没有办法,因为他知道太子圉即位后一定会对秦国不利,所以他只能依靠重耳,让他去和太子圉抗衡。

秦穆公非常看好重耳,而且下了大本钱,把同宗的五个女儿都嫁给了重耳。这种嫁女儿的方法是史无前例的。而这五位女子里面有一位大家也熟悉,就是太子圉的妻子怀赢。

重耳对这个女人实际上是非常鄙夷的,因为她曾经是自己侄子的媳妇。但是司空季子劝重耳管她原来是谁的妻子呢?我们是来求秦国帮忙的,应该不拘小节才是啊。”(《史记?晋世家》:“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人,子乃拘小礼。”)

重耳只好强作姿态接受了怀赢,婚后,重耳开始刁难这个二婚的女人。

重耳让怀赢伺候他洗脸,这本来是媵妾应该做的,可是怀赢忍了,天天这么伺候重耳。可是重耳还是嫌弃她,有一次,重耳洗完后,故意不用手巾擦手,而是甩来甩去把手上的水甩掉,估计是水珠打到了怀赢的脸上。

此时,再懦弱的女人,也忍不了了。这是一种对于自己人格上的侮辱,不爱我,当初就不要娶我,既然娶了,就应该尊重。

所以怀赢气呼呼地说道:“我们是夫妻,你为什么老是欺负我?”(“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重耳受欺负惯了,这次好不容易可以欺负一下别人,他真的没想到怀赢看似柔弱,骨子里却也是如此的强横。

其实并不是怀赢强横,而是因为重耳不知道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伤害的,这就是人的尊严。不管什么样的原因,当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的尊严时,那个人肯定会奋起反击的。

重耳是个一贯软来软去的人,面对强硬的怀赢一下子害怕了起来,怕她到秦穆公那里去告状,怕她误了自己的大业。所以,重耳立即脱下衣服,把自己囚禁起来,以表谢罪。

但怀赢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秦穆公。

秦穆公很快借兵给重耳,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即位,也就是晋文公。同年三月,怀赢和其他四名秦国女子被晋文公接到了晋国。但是怀赢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宠爱,怀赢在晋国的地位非常低,她在后宫被排到了第九位。俞正燮先生的《癸巳存稿?晋夫人》中给她们在宫中排了顺序,文羸(秦国五女之一)第一,晋襄公的母亲倡姑排在第二位,季隗排在第三,公子雍的母亲杜祁第四,齐姜第五,秦国三女分列六、七、八位,而怀赢只排在第九位(《左传?文公六年》:“班在九人”)。

就在晋襄公死了之后,贾季想立怀赢的儿子乐为国君,但是这件事情当即被赵孟反驳了回去。理由是怀赢地位低下是个贱妾,他的儿子没有威望,而她曾经伺候过两代君王(晋怀公和晋文公),可见她是个****的女人。

我在这里只想说,赵孟说的不对,怀赢绝对不是个**娃**,她只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女人,她爱的人走了,不爱的人来了。

她当初不和晋怀公返回晋国,也没有因为晋文公的侮辱而逆来顺受。

这都说明她是一个懂得维护自己尊严的女人,应该被我们尊重。

因女得贤臣

重耳终于成了一国之君,但是在春秋这样的乱世,想要称霸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重耳心里明白,想要称霸,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重耳游历时的铁杆部下司空季子,被封在白地,有一次他路过冀(今天山西河津县),见到在这个地方居住的郤缺正在锄草,正值中午,他的老婆就过来给他送饭。

司空季子见到郤缺的老婆送饭过来,两人一起吃饭,郤缺对妻子非常有礼貌,没有让妻子伺候自己,夫妻二人那种深厚的感情让司空季子深受感动,“相敬如宾”这个成语就来自于这里。

司空季子把郤缺带回,将他推荐给晋文公说:“敬是两个人的德行的集中体现。能够相互尊敬的人必然都是有好德行的人。国君治理人民,就是要依靠纯良的德行才能够治理好,所以,希望国君您能够任用他。”

晋文公说:“他爹犯过罪,难道可以任用吗?”

原来晋文公对郤缺的底细很了解,郤缺的父亲叫郤芮,从前是晋文公做公子时的下属,后来没有跟随他逃亡。等到晋文公在公元前636年回国后,

郤芮和另一个旧臣叫做吕甥的害怕晋文公回来治他们的罪,就阴谋叛乱,想要杀死晋文公,结果事情败露,被秦穆公杀死。晋文公说郤缺的父亲有罪,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司空季子说:“从前,舜因鲧治水不力将他给杀了,可是舜并没有因为鲧犯了过失,就不再任甩大禹。往近了说,管仲也有罪,想要杀死齐桓公,可是,齐桓公任用了他,从而称霸诸侯。《尚书?康诰》上说:父不慈,子不祗。(祗是恭敬地意思),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您用人应该考虑是否对国家有益才是啊。”于是,晋文公让郤缺做了下军大夫,当然郤缺在晋文公一朝并没有显示出他的价值。

晋文公死后,晋国在和戎狄的战斗中,郤缺作战勇猛,擒获了狄国的一个叫白狄的部落首领“白狄子”。

晋襄公非常感叹,对司空季子说,举郤缺,子之功也。”

其实,这与其说是司空季子的功劳,不如说是男性尊敬女性的一种回报。

称霸的机会竟然是由两个女人送来的

一个人想成功需要什么?努力、天分和帮助是需要的。但是还有一点我们更需要,那就是机遇,如果没有这个东但恐怕前边的那些都是白费。

齐桓公成就霸业在于他“尊王攘夷”。晋文公同样遇到了“勤王”的机会,这个机会是由两个女人引起的。

陈宣公之女陈妫受到了周惠王的宠爱,周惠王狩猎,巡视诸侯国都要把她带在身边。陈妫也仗着君王的宠爱,一心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叔带做储君,周惠王开始也有这个想法,但是由于齐桓公的阻止,这对母子的计划落空了,只好看着周襄王即位。

周襄王即位后,叔带很不服气,联合戎狄来谋杀周襄王,周襄王得悉了这个阴谋,想要处死叔带,此时惠后陈妫已死,叔带没了依靠只能逃到了齐国。后来因为周襄王不再追究此事,所以又回到了周都洛阳。

公元前635年,狄人帮助周襄王讨伐不听命令的郑国,周襄王非常感激,准备娶狄人首领的女儿做王后。

周大夫富辰劝谏道:“狄国本来就很贪婪,而大王您却还在引诱他们。妇人的心愿没有尽头,妇人的怨恨是永无终止,如果您娶了狄女做王后的话,那是必成后患啊。”

周襄王当然听不进去富辰的话,执意娶了狄女隗氏做了夫人。

隗氏的生活极不检点,很快就和叔带好上了。没有不透风的墙,两个人私通的事情很快就被周襄王知道了。公元前634年,隗后被废。

叔带此时发动了叛乱,把周襄王赶到郑国,叔带赶走了周襄王后,把隗氏接到了温地。

周王室被这两个女人一顿闹腾之后,变得更加衰弱了。但是有个词叫做此消彼长,周王室的内乱却给了晋文公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晋文公见周襄王被逼走郑国,决定发兵勤王,此举大大提高了晋文公的影响力。为了感谢晋文公的帮助,周襄王把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赏赐给了晋文公,晋文公重耳从此再也不是任人欺侮的流浪汉了,而是威震诸侯的一方霸主。

是对还是错?

成就霸业后晋文公重耳面前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他有才能,他有雄心,他有一班和自己出生人死的股肱之臣,但是有一敌人是他最大的威胁,这就是时间。晋文公即位的时候年龄实在是太大了,他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他要完成自己的一切愿望,就要跑在时间的前面。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借保尔?柯察金之口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重耳基本上达到这个标准了,重耳死的时候不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但是这不等于他没有遗憾。我认为晋文公的遗憾至少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他没有解决好自己死后与秦国的关系问题,要不要继续维系这种秦晋之好,要不要把这种关系上升到一种基本国策的地位,晋文公并没有明确。

所以,在晋文公死后,晋襄公即位后,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江河日下。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派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和大将白乙丙偷袭郑国。

百里奚和蹇叔哭着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们一定会在殽(今河南渑池附近)这个地方大败的。

秦军东进,在滑国(今河南偃师附近)的地盘上,正碰上郑国的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去做买卖,弦高知道秦国来者不善,灵机一动说道:“郑国知道得罪了秦国,早做好了防御准备,特让我送点牛来慰劳你们。”

世界上有很多谎言是非常好揭穿的,可是就是没人愿意深究一下,当时三将如果数数牛,再数数来慰劳的人,再多问几句的话,就很可能会揭穿这个谎言,可是三将都相信了,既然有了准备,那就回去吧。

后来想想回去不行,因为不好交差,所以干脆把附近的滑国灭了吧。三个人一合计说干就干,把滑国给灭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百里奚和蹇叔要说三将要败于殽,商人弦高的出现只是个意外事件,如果三将照着原计划攻打郑国的话,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结果都一样,正像两位贤士所说,无论怎样,这三位将领都会败在殽。因为无论是郑国还是滑国当时都在晋国的旁边,而且晋文公刚死,这种军事举动,必然遭致晋国的怀疑和反击,而最佳的反击地点就是在秦军得胜回国的必经之地殽。

这种精确的计算不是靠什么占卜得来的,而是靠一种成熟的政治经验和战争经验。

果然即位不久的晋襄公非常生气,因为晋文公尸骨未寒,说道:“秦国欺侮我父亲新丧,派兵攻占我们的边城。”(《史记?秦本纪》:“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晋襄公穿着丧服带兵出征,埋伏的地点就是殽,结果秦军毫无准备而遭致大败,三将被俘。

眼看着秦晋的关系即将破裂,这时候,晋文公的第一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文赢站了出来。

文赢也用一套谎言骗了晋襄公,“这三个家伙挑拨我们两国的关系,这绝不是秦公之意,秦公肯定恨透了这三个家伙了,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你把他们放回去,让秦公杀他们吧。”

晋襄公竟然相信了,把三位秦将放回了秦国。

文赢这个行为,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作为晋国的国母她要维护晋国的利益,但是作为秦国的女子她也很想让秦国少受损失,于是她编出了这一番既不失体面又可以救三将的谎话。

大夫先轸上朝询问俘虏的三名秦将为什么没了,晋襄公说是文羸的主意,已经释放了。这句话差点没把先轸气死,晋国废了这么大劲,死了这么多人,才捉住他们,一个女人忽悠了几句就给放了,晋国离亡国不远了。说完话先轸吐了口唾沫。这要是在足球场上肯定被红牌罚下了,但是这口唾沫却是点醒了梦中人。晋襄公终于琢磨过味儿来了,派阳处父追赶,可是人家三人早已经在回国的船上了。

秦穆公不但没有处罚这三员大将,而且还身穿丧服亲自迎接三位将军,劝慰他们回来了不要懈怠,要想着报仇雪恨。

公元前624年,秦军仍旧以孟明视为主将,渡河烧船,大败晋军。

晋国的强势终于被秦国所取代。我不好说在这个故事里,文羸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一位国母、妻子还是一个女儿?我觉得无论是哪种角色她这么做都是无可厚非的,只能说晋文公在死之前,没有向自己的后代和大臣们交代好对秦国的政策,这无疑是他的一个遗憾。

晋文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他给予和他一起流亡的赵衰等人极大的封赏,不光是钱财爵位,更重要的是还有土地。

和晋文公一起流亡的介子推是个明白人,不愿意和那些得到封赏的人为伍。他的母亲曾经劝他去晋文公那里请赏,介子推认为自己怨恨那些得到封赏的人,如果再去请赏那自己成什么人了。介子推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清高,不愿意把自己的情况和晋文公说,所以就和儿子在绵山隐居了起来。

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派人去绵山找,没找到,又派人烧山,也没有把介子推逼出来。晋文公干脆把绵山封给了介子推。

其实晋文公没有找到介子推真的是一种遗憾,因为他至死也不明白,介子推是让自己停止封赏,而不是为了要他给自己追加封赏。

后世晋国内乱,正是晋文公这种没有原则的分封所埋下的祸根,这就是晋文公的第二个遗憾。

晋文公的一生就像是一曲波澜起伏的乐章,而每到乐章的**处,总有一个女人成为这个乐章的休止符。

晋文公一生很有女人缘,有的女人直接帮助过他(如齐姜),有的女人间接帮助过他(如隗氏),所以说晋文公一生的辉煌,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都是这些女人赐予的。

其实这就是男人的一生,和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奉劝各位男性读者,想要走好自己的一生千万不要忽%自己身边的女人,也许你的一生就会因为她们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