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不无道理。一个人的人品、性格都可以通过字迹看出端倪来。郭先生教书授课这么多年,看过无数个人的无数种字迹,早就形成了一套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经验方法。

通常,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字,郭先生就能将此人的性格猜得七七八八。俗话说,三岁看老,一个人是个什么苗子,年少时候都能看出来。而且,绝大部分猜测都在学生们长大之后得到验证了。

郭先生一看南河的字就被惊到了,虽然笔法稍显生疏,但胜在有新意,观之心神激**,实在是意外之喜。郭明仪离开之后,郭先生又仔细研究了一遍。

一来,这字的水平很高,一页纸上,开始几行笔有些不稳,字稍显虚浮,后来渐入佳境了,笔走龙蛇,颜筋柳骨,这样的字别说平常女子,就算是郭先生的学生,论书法,也很少有人能与之称伯仲。

二来,一个女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够把字练到如此水平”,可见她的毅力有多强,或者说,她该有一个多么宁静而强大的内心世界。

三来,这一篇《孟子·梁惠王上》一气呵成,中间几乎没有像张北辰看一句写一句的断笔感,只有将文章烂熟于心,才能如此流畅地写出来。

今日正好看见南河站在窗外,于是郭先生留她问几句话。

“你的书读得不错。这些字的确是你写的吗?”

南河点点头:“没错,这一页字的确出自我之手。”

她心里隐隐有些期待,或许别人会发现她隐藏在常南河外皮下的特质,真正属于她自己——段南河的光芒。

郭先生惊叹之余,不免困惑。

“摇光,你这一手字写得好。我教书多年,弟子上千人,却少有学生书法水平可以与你比肩。不知道你师从何人?”

南河答曰:“并无言传身教的老师,不过以颜柳为师而已。”

因为南河的爷爷比较重视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小时候就教了南河写毛笔字,令她日日练习,临摹先人的帖子。等到大了一些,接触到书法协会的人,国内的一些书法名家也会指导一二。

不过,后半段说不得,不太方便,只能说自己是自学成才了。

本来南河有机会成为书法名家的,可惜她没有追名逐利的心思,结婚之后这些事情慢慢就淡了,并不去参加比赛,只是把写字当做一种陶冶情操的习惯而已。没想到到了这里,这个技能还有些用处。

郭先生不解:“当真如此?老夫再多问一句,你读书有多少?”

“四书五经都读过,大部分可以背诵或者讲学。至于闲书——我也读了不少,譬如老庄之道、史家之学、志怪之谈。”

郭先生很是惊讶。涉及门类竟然如此之广吗?

这含州的家族子弟,只要是要考进士的,几乎都在杏山院,因此郭先生对含州的环境还算了解,唯独子书家的公子身体不好,这个家族与州牧其他几家的关系也不好,很是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