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陈西滢发表了《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一文,是他向读者推荐的新文学杰作。他对鲁迅小说及杂文的评价颇有意味。陈西滢所列十部著作包括:胡适的《胡适文存》、吴稚晖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顾颉刚的《古史辨》、郁达夫的小说《沉沦》、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徐志摩的《志摩的诗》、西林的戏剧《一只马蜂》、杨振声的长篇小说《玉君》以及冰心的小说集《超人》。应当说,陈西滢对这些作品的评价总体较为冷静客观,并无拔高之嫌,但态度也不均衡。尤其对鲁迅小说的评价,与后人对鲁迅小说的评价出入较大。

陈西滢认为《孔乙己》《风波》《故乡》是鲁迅“描写他回忆中的故乡的人们风物,都是好作品。”但他又说,小说里的“乡下人”“虽然口吻举止,惟妙惟肖,还是一种外表的观察,皮毛的描写”。也就是说,陈西滢即使只肯定了这些小说的描写风土人情的好处,也不忘大打折扣。他同时更不忘表示对鲁迅杂文的不恭,在文后的说明中,陈西滢说了一段别有意味的话:“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陈西滢对鲁迅作品的评价至少说明,一个批评家要真正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作家,其在作品之外的观点、立场,常常会成为左右批评标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