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中国式教堂
但是,来自后世的刘琦对这种教育方式还是不满意的,一则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蒋介石就是通过办学发家的,思虑再三,特请庞德公到益州担益州公学院祭酒,总督州学院、郡学院教育,如此益州所有学子都与我刘琦系出同门。
另一个不满的原因是入不敷出,办教育需要花钱,但是若是完全由政府花,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前世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县就因为财政不足,而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考虑到这个问题,刘琦让张松发布《助学令》,宣谕益州各郡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是一件利己利民的善事,由于连年战乱,益州官府收入有限,再加上兴办教育需要庞大的资金,特发表《助学令》,鼓励益州士民、商人、地主捐款资助益州教育。
为了给资助教育的人合适奖励,在《助学令》中规定,每个官学正门前方,须立一功德石墙,在石墙上分别雕刻捐款人员姓名,地址,捐款时间,捐款金额。
为避免功德石墙人满为患,《助学令》规定在县学捐款十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姓名;在郡国学院捐款在五十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姓名;在州国学院捐款在一百两银子的,可以在石墙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为了起到示范作用,刘琦、与三个妻子都分别捐献五百两银子,因此名字刻在最前面。
在刘琦带动下,益州士人、商人、官员纷纷募捐学院,特别是那些有钱的商人、地主,历来受到歧视,想不到自己捐钱之后,能够与州牧大人并列在官学院前面石墙上,纷纷慷慨解囊,捐助银两。
这或者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吧,看着负责张松眉飞色舞的诉说着,仅仅州学院,就募款足够州国学院三年之用,刘琦大受启发。与张松等人一番谋划,确定将教育当作一定产业来办,一则减少政府的开支,二则中国闲人太多,不像西方每周有什么礼拜,可以进教堂进行精神教育,何不将教育讲学与士民精神教育连贯在一起。
如此,在益州州国学院启动仪式上,张松宣称,益州州学院、郡学院、县学院每旬首日所有学子、士民、商人,在穿戴整齐之后,都可到会堂参加集会,凡出钱在20两白银的,不论出身如何,只要讲学内容不违反大汉律令,都可以登记到学堂进行演讲讲学。
有一个学生问道:“大人,难庶民也可进入?”
阎张松看作刘琦,在得到鼓励的暗示后,笑道:“大家都知道孔圣人为庶子,若是按照一些人观点,孔子及其后代就不应该接受教育哦?只要穿着整齐,不邋遢者,都可进入各级官学院,听课,只要穿着整齐,完成登记后,都可以上台讲课。”
一个商人大喜道:“大人,小人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什么士人,可以上台讲课吗?”
张松笑道:“当然可以,你完成登记,捐助学生读书,奈何不能上台呢?”
该商人当即足了百两黄金,上台讲授到西域见闻,告知众人他在成都收购蜀锦,每占蜀锦仅仅三两白银,但是若买到中原地区能够买到十两白银,但若买到遥远的西域,足足可以买百两白银。
有个士子大为不屑,笑道:“若是我益州百姓都想你这样巧取豪夺,那么我益州岂不大乱?”
该商人回敬道:“你们士人都认为我们商人奸巧,岂知吾等对益州的贡献,我等每次从西域返回,往往买上数十匹良驹,买上好的鹿茸、羊皮,岂能说我等为奸猾之人?”
张松见两人发生争论,当即说道:“这位先生,商人重利,自古存在,不知你为那派弟子,可以上台驳斥这位先生的观点嘛,不必在下面埋怨嘛。大家都知道古代讲究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州牧大人在各级官府设立官学院,一则教化众人,二则让大家相互辩论,如此越辩越明。”
该士子一听,大喜,当即也掏出20两白银,上台大谈特谈孔子的仁义理智信,完了,负责登记的老师问道:“先生讲学半个时辰,感受如何?”
该士子早已眉飞色舞道:“如今才明白独乐乐,众乐乐,疏乐的道理.在下修学多年,今方有感悟,讲学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修为。”
刘琦见士林还是非常抵触这种讲课方式,当即让人递了个条子给张松,张松当即宣称:每旬首日除了有两位捐款达到20两银子以上的善人可以公开讲课一柱香之外,各级官学院需邀请一名名士给大家讲述经典。
于是众人大喜,大家不再对刘琦允许这种商业讲课方式的存在。
刘琦大喜,中国人自古到今就缺乏群体活动,因此没有形成西方那种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通过每旬定期讲学,加上一些有钱商人的布道,若再加以引导,如此中国式宗教不是产生了。
正如巴金所说人不能仅仅靠吃饭长大,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一个重要失误就是精神生活只属于文人雅士,老百姓只知道脸朝黄泥背朝天,若是将每旬讲学办成儒家道家墨家的另类法会,应该可以避免传统的愚民教育吧。
这种教育方式应该是后世的学院教育?抑或是宗教教育?刘琦钻在被子里面,窃笑。
刘琦见大家不再对商人讲课方式抵触后,回到州牧府与诸葛亮等人商议后,以官府文牒形式向益州各郡县发布《劝学令》:
每年对县学学习五年以上的学习进行考试,前十名的可进入郡学,在郡学学习三年以上后,前十名深入即将成立的州学院。在州学院中,共设置儒学,道学,墨子,兵家,杂家五门专业,学子在参加三年以上学习,方可进入县府、郡府衙门或者军队中任职。
对世家子弟、豪族子弟可通过交纳一定钱粮入读,而农家子弟可通过劳役入读,且由学院统一配给伙食。
为保障寒家子能够入学院读书,要求每郡挑选三十名品学兼优的寒家子,由学院提供食宿,但前提是以劳役代替生活费(每旬劳役三天,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益州士林对《劝学令》非常反感,特别是那些寒门子弟,竟然在学校培养数年后,可以为官一方,更是不能接受。
看作数十个世族领袖的联名上书,身边四大谋士非常着急,看作刘琦,不知如何是好.
来回渡着方步,良久,刘琦对徐庶道:“元直,去请这几位先生吧,虽然琦不赞同他们,但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片刻,十余个文士来到大厅,见过礼后,刘琦双眼死死的看作众人,良久说道:“众位先生难得光临州牧府,刘坤,给这几位先生看座吧。”
在坐下之后,这些世族领袖再不像旧时那样拘谨,一个中年人向刘琦一揖道:“州牧大人,在下谯并,乃安汉郡世族,并与诸公以为州牧大人虽然办学之意甚佳,益州士林都感激州牧大人教化之功。但是小人窃以为大人有点急功近利,不该让那些商人到学堂进行演讲,不该让那些学子为官。”
刘琦摇摇头,站起来走到谯并身边,以手抚其背道:“谯先生,须知各级官府每旬有汝等大儒高才为学生讲课,缘何畏惧这些商人半个时辰呢?大家读书闲暇之时,也常听一些戏曲,看一些歌舞,谯先生,缘何不将这些商人演讲看作一些戏子表演乎?”
众人大笑,谯并伸伸脑袋,良久道:“州牧大人,学院乃神圣之所,岂能让这些商人玷污学院清誉?”
刘琦笑道:“这就是先生不对了,我们都知道寒窗苦读,都推崇头悬梁,锥刺骨的读书精神,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有几人能做到如此苦读?琦虽然跟随德公苦读数年,深感读书之苦,何不在读书闲暇之余,听下这些商人讲点趣事,一则增加眼界,二则消除学习之疲惫。”
诸葛亮见状,说道:“亮也曾经跟随恩师苦读,也知读书之疲惫,在疲惫之余,若是有人能够消除疲惫,是一件美事。漠不谯先生能够苦读数日,没有疲惫?”
谯并暗想,此行主要目的是反对庶民任官,当即放过该问题,问道:“大人,并与诸公以为,自大汉建立以来,官员通过征孝廉方式产生,此乃我大汉根本,不可偏废。今大人让这些在州学院读了三年书的学子就成为官员,违背了大汉征孝廉制的国本。何况这些学子品德如何,亦大打问号?”
刘琦笑道:“谯先生,琦认为征孝廉与学子毕业后任职没有冲突。大家都知道孝廉主要是任职各地县令,太守等职,而这些学子只是到各地辅佐县令、太守而已。须知自古到今,百姓疲惫,主要缘由胥吏为非作歹,琦主要是想让这些学子逐步代替那些胥吏,不知谯先生以为如何?”
没有办法,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来,这些学子刚刚入学,总不会让他们马上为官一方,蒋介石的黄埔学生,也是数年后才掌握大权的。
谯并一听,大喜,问道:“州牧大人,这些学子不是替代大汉征孝廉制度吧。”
刘琦笑道:“当然,正如谯先生所言,征孝廉为大汉国本,岂可动摇。”刘琦想到,自己到时在学院中择优者录用数人,这些人绝对会考虑任用自己的同窗,如此数年以后,孝廉制度将名存实亡。
这些世族领袖长输一口气,笑道“很好,很好。但是州牧大人,州学院的学生都可能为官一方,对道德不能放松,应该作为任职的一个依据。”
刘琦见这些世族领袖缠绕的就是这个,大喜道:“那是,有才无德只能为害一方,张别驾大人,发布文告,在州学院中专门设立训导处,专司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平。”
诸葛亮与这些士人看到原先先拔弩张的争议场面就如此化解,这些世族领袖也要到他们渴望的承诺,片刻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