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府,杭州城内。

行宫之中,大殿里,聚集着诸多的文臣武将,还有四个个藩王,马士英、阮大铖赫然位列群臣之中,正上方端坐着朱由崧的嫡母,恪贞仁寿皇太后邹氏。

此刻,众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了潞王朱常淓的身上,马士英更是兴致勃勃的说道:“王爷,如今形势危急,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皇上身陷囹圄,被乱军所擒,还望王爷顾大局,担起匡扶社稷的重担,进行监国!”

一番话下来,马士英说得极为顺畅,仿佛演练了千百遍一般,阮大铖更是以其马首是瞻,紧随其后,附和道:“是啊,王爷,还望赶紧担起监国之重任,方能稳定群臣之心,方能聚拢天下百姓之民意,如此才能抵御得住乱军继续南下,保住大明江山。”

这一刻,群臣之中有一些人不禁一阵腹诽,这两个王八蛋真是会钻营和投机取巧,总想着第一个获得拥立之功,朱由崧这还未死呢,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拥立潞王。

然而,面对马士英与阮大铖这两个小人的行径,众人也无可奈何,早日让朱常淓监国,乃是众望所归,最为紧要之务,避免乱军以朱由崧相要挟,号令天下,命令南方百官归附。

因此,尽管知道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打得什么主意,不屑于与其为伍,但也无可奈何,其他人也不可能反驳什么,还得帮忙附和,劝说潞王朱常淓上位。

唐王朱聿键也站了出来,出言劝说道:“潞王,你乃是我三人的长辈,没有人比你更合适担任监国之职,还是不要推辞了吧,江山社稷要紧!”

朱常淓的眉头都快皱成了一个疙瘩,满面的愁容,并未因为众人的拥护自己监国,将会登上九五之位而有丝毫的高兴,心存顾忌,不禁想起了一些历史。

远的不说,就是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相同的局面,皇上被抓,群臣为保江山社稷,免遭敌寇相要挟,拥护太子上位。

结果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富有才华的藩王,通晓音律,朱常淓又怎么可能不知道那段历史?

所以,潞王朱常淓犹豫了,迟疑了,虽有心向往九五之尊之位,却不想做一个短命皇帝,如果乱军也来那么一下子,自己刚一监国,或是刚一登基称帝,随后就将朱由崧给放了回来,自己还不得完蛋?

坐蜡之意,不外如此!

一念及此,朱常淓更加犹豫不决起来,百官可不管这些,也没有考虑他的心中所想,以及顾虑之处,纷纷劝进,一个比一个亢奋,就像打了鸡血一般。

等到最后,恪贞仁寿皇太后也发话了,高声说道:“潞王,尔为皇上的亲叔父,贤冠诸藩,威名远扬。昔宣东征于宗庙,襄王、郑王辅之,祖宪聚在,今可遵行,王爷何必推迟呢?又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看到皇太后开口了,大力的支持,朱常淓明显意动了,心里不再那么的抵触。

毕竟,相比于群臣与其他藩王而言,皇太后的支持更加的有力,让他心里多了几分底气,日后,即便朱由崧回来了,也是拿皇太后开刀,他的责任也小很多。

不过,尽管如此,朱常淓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思忖了一下,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说道:“本王可以代理监国之职,但要事先声明一点,这只是暂时的监国,一旦皇上归来,本王还会还政于皇上,退回藩王之位。”

闻听此言,在场的百官之中,就算是最为愚鲁和反应迟钝之人,也明白了潞王为何一再的推辞,始终不肯答应监国。

原因很简单,朱由崧还未死,无论是监国,还是荣登大宝,那都是将自己置于刀山火海之上,一旦皇上归来,可就倒了大霉,血淋淋的教训让人无法忽视那段历史!

很显然,不愧是以贤明著称的王爷,不仅才德兼备,更是想得更为长远,并未被眼前的大位而**到迷住心智。

想到这些,众人不禁暗暗竖起了大拇哥,佩服朱常淓的睿智与远见,还有这一手段,并未将事情做绝,想通了这一点,群臣也就没有再出言相逼,纷纷赞同了朱常淓的这个提议。

因此,一时间,大殿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这时,朱常淓回过头来,面对着众人,背靠皇太后邹氏,一脸的郑重之色,询问道:“各位大人,形势迫在眉睫,大顺军已经攻打到了苏州府和常州府,不日就会南下,兵临杭州,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尖锐的问题,正如朱常淓所讲,已经迫在眉睫,无法避免。

大殿里的百官,大多数都是潜逃至此,深知大顺军的厉害,心里根本就生不起丝毫的对抗之意。

与绝大多数人的表现恰恰相反,马士英的神情却显得很是自信,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是那么轻松,没有一点的危机意识,朱常淓的话音刚落,看到无人反应,他径直走了出来,语出惊人地说道:“王爷,微臣以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与大顺军议和。”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了起来,摄于马士英的往日**威,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出言反驳,另一些人就要说什么之时,马士英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再次回**在大殿之内。

“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喘息时间,方能聚拢兵力,整合所有的军队,号令诸将,抵御乱军的攻伐。如果一味地强硬,只会加速乱军的南下,对朝廷极为的不利。”

有理有据,极有说服力,即便那些反感马士英的官员,心里也认可了这个提议,朱常淓亦然。

“既然这样,马大人,依你之看,派何人前去议和合适呢?”

很显然,马士英早就有了准备,朱常淓刚一问出,他想都没有想的出口答道:“启禀王爷,以微臣之见,究竟派谁前往与大顺军议和,陈洪范作为代表,左懋第作为副使,最为合适,乃是不二的选择。”

......

殿议结束了,唐王朱聿键的临时住处,朱聿键、镇江总兵郑鸿奎、户部郎中苏观生三人分宾主落座,独处房屋之中,轻声地交谈着,谈及国难,不禁泣下沾襟。

“哎...真是没有想到,不到一年的时日,我大明会陷于如此处境,失去了半壁江山,如今却只能向乱军乞降,方能获得一时之安,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朱聿键的话音刚落,苏观生也是长叹一声,满脸的忧色,语重心长地说道:“王爷,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最让微臣没有想到的是,马士英、阮大铖这等奸佞之人,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失城之罪,居然还得到了重用,真是令人心寒,为朝廷的将来担忧啊~!”

郑鸿奎的眸子中闪过一丝异色,与苏观生的感慨良多不同,他却是直直地看着朱聿键,压低声音地说道:“王爷,此乃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末将以为,咱们还是赶紧离开杭州,赶往福建,投奔郑芝龙。”

闻听此言,朱聿键眼前顿时一亮,心中意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