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傲雪咬着唇想了想,留了一丝余地,道:“暂时是这样的。”

马忠合看向吴新杰,问道:“前三个单元我看问题不大,要不就先开拍?”

这句提醒很适时,让吴新杰觉得压力没刚才那么大了。既然是单元故事,那么最终用几个故事是有选择性的,可以边拍边等最终的定稿。如果第四个故事实在风险太大,他完全可以弃用。

那么现在,只等演员人选都定下来之后,便可以择日开机了。

于是,苏傲雪收到了一笔预付的稿酬,并且签了合同。

既然合作正式确立,那么她就得把吴新杰顾虑的问题放在心上好好考虑了。因此,回去的时候,坐在黄包车上想了一路。

拐进吕班公寓门口那条路时,苏傲雪差点错觉时间倒转了。她仿佛又回到了一个月前,回到李海存挑起风波的那个时候,那时每天等候在这里的记者就是这么多的。

一看见苏傲雪来了,众人一拥而上,围着黄包车不许走,急得车夫原地跳脚。

“你们别这样!”苏傲雪大吼一声,虽然她被镁光灯刺得眼睛都红了,但还是努力维护着无辜的车夫,急急忙忙一边付车钱,一边道,“有事慢慢说,你们围成这样子我压根也跑不掉,别害得人家做不成生意。”

全靠这句话,才让车夫拉着车,艰难地钻出了人墙。

一通混乱中,嗓门最大的记者,终于让苏傲雪大概了解了他们的来意。

“赵广文导演最近在南京接受采访,说电影创作过程中,他遭遇了夺权,请问这是真的吗?”

《欲海两道关》最终的上映期是二十天,尽管是盈利的,但陈冬易在内的大部分股东却觉得有点亏了。亏在受舆论影响,没能延长放映,也亏在他们终于知道赵广文在南洋名声很差,对海外放映很不利。

而被迫解约、官司缠身并再次离开上海的赵广文,终于坐不住了,决定站出来反击。他结束了南京那边的记者采访,对围绕自己的一系列新闻进行了澄清,更准确地说,是狡辩。

对于过去,赵广文一口咬定大众对他有误会,因为此前的报道有偏差。他也学苏傲雪开记者会时的说法,表示自己在南洋是先约定了要和前妻离婚,在办理财产分割的时候,发生了一段新恋情。至于之前欠了一屁股债跑路的事,他辩称自己是去外地求助友人,不料回沪时发现原来的住家早已人去楼空了。

把身上的污泥洗干净了之后,赵广文竟然长篇大论地开始诉苦。他记恨凤姿在关键时刻和他解约,还把他告上了法庭,也记恨拍摄过程中苏傲雪几次三番挑战他导演的权威。

不过,被突然袭击的苏傲雪此时还搞不清楚确切的情况,只能凭着良心讲述事实:“我和赵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有过一些争论,但都属于正常的创作交流。影片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过程中编导之间有分歧、有摩擦是很普遍的现象,并不是只有我们如此。而且,当时的争论,在我看来远远到不了夺权的程度。”

“赵导还说他导演过的作品中,最不满意的就是《欲海两道关》。虽然本片在票房上表现很好,但整个题材过分的压抑,原本应该喻义着美好的女性人物在片中的形象也都太扭曲了,剧情呈现出来的对社会的愤怒有些偏激,而女演员们的表演也存在夸张的问题。整部电影用苦情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但当他本人走进影院时,觉得这一个多钟头完全是在受罪。如果重拍的话,他会选择更为柔和的表达方式。对此,赵导还向观众致歉了。”

身为导演在影片下映后,公开地抨击自己参与的作品,还搬弄是非地把创作时的讨论夸大成了权力争斗的戏码,此举实属罕见,一见报就引起哗然。也难怪这些记者,为了追求热点新闻,要对苏傲雪围追堵截了。

而苏傲雪起初还想维持体面,打算简简单单说两句把记者打发走就算了。可当她听到赵广文居然向观众致歉时,差点被气晕了。

赵广文的行为,无疑是在单方面宣告《欲海两道关》是失败的!

可哪里失败了?

论票房,电影不仅盈利了,还是整个一月份最卖座的电影;论口碑,虽然没到一片好评的程度,但给出正面评价的观众和影评家少说也有半数了。

赵广文闹出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动静来,既否定了整个剧组数月来的心血,更是诋毁了整个团体的名誉。而他在南京抨击反映现实的影片过于偏激,显然讨好了那边的高官。但他自私自利的举动,会让电影业内富有正义感的影人都陷入更难的创作环境。

苏傲雪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她的反击立刻变得犀利起来:“只是看两眼,就已经那么痛苦了吗?那用自己鲜活的人生演出真实悲剧的女人们,她们听了这话,又会怎么评价赵导的承受力呢?”

此时,她激烈的表现正中记者下怀,名人隔空吵架最需要的就是报纸和杂志的版面了。一旦开战,就意味着最近的销量完全不用愁了。

于是乎,记者们更加起劲地开始了连珠炮一般的发问。

“赵导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他身为导演的掌镜权被夺走了。”

“而且苏小姐,赵导说愿意和凤姿当面对证,你当时确实利用你身为凤姿股东的男朋友的权势,篡改了一个镜头。赵导演认为你的私心,导致整部影片陷入了过分阴暗的基调。而这,并非他的创作本意。”

“赵广文说的?”苏傲雪的脑袋嗡地一下炸开,脸色瞬间由白转红,鼻间不可置信地冷哼了一下,“他管民主投票叫篡改?还有!电影是集体创作,所以创作意图也一定是属于团体的,他作为个人没有立场站出来大放厥词!”

记者们则质疑:“股东公开站出来表示支持你的意见,这对参与投票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强烈的暗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