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姜笑意盈盈的说道:“使君俊逸拔群,见面更盛闻名。”

刘襄很高兴,被美女夸赞,是个男人都会高兴,刚想谦虚一下,甄逸急匆匆的走进梅园,隔着老远就大声呼唤:“使君,朝廷诏令,事态紧急。”

能让甄逸这么失态,可见事情不小,都快到腊月了,能有什么事呢?

刘襄皱了皱眉头,向甄姜行礼拜别:“公事繁忙,难有闲暇,吾先告辞了。”

“恭送使君。”

刘襄快步迎上甄逸:“甄公可知何事?”

“不知详情,光禄勋派人护送,黄门侍郎传旨,可见事情不小。”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先听听圣旨再说。

东汉时期,光禄勋掌宫内禁卫,虎贲军、羽林军都在管辖之内,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不是宦官。

之前也接过朝廷诏令,只派了个谒者,这次传旨由羽林郎护送,黄门侍郎宣读,事情果然不小。

诏令刘襄为将,募集突骑三千人,到车骑将军张温麾下听命,明年三月初一之前,必须赶到陇关,失期者,斩。

与诏令一起来的,还有一封皇甫嵩的信件,解了刘襄的疑惑。

十一月初的时候,张温率军击退凉州叛贼,贼首韩遂火并其他叛军首领,退到了金城郡的榆中县。

汉军骑兵战力不足,张温上奏要调幽州突骑平叛,皇甫嵩就举荐了刘襄为将。

诏书、兵符先到,钱粮后续跟进。

去凉州?

利弊参半啊。

奉诏出兵,他就真正进入了汉朝高级武将的体系,可离开幽州的风险很大。

若抗旨不遵,他之前改换身份的努力就是打了水漂,还会引来朝廷大军征伐。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难题。

他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要带兵西进两千多里,没有多少时间让他考虑。

“招众将议事。”刘襄举棋不定,想听一听军中将校的意见。

众人到齐,朝廷诏令被传阅了一圈。

崔奕看不懂,还是关羽读给他听的,听完之后不耐烦的说道:“主公,不必理会朝廷那帮人,某在北地郡长大,凉州那破地方,不去也罢,傻子才去那里吃沙子。”

赵云却有不同意见:“若抗旨不遵,天下侧目,主公名声大损,朝廷必定发兵征剿,以幽州一隅之地,难以抗拒。”

“来就来,怕个鸟。”崔奕满不在乎。

刘襄抬手止住他,看着其他人说道:“说说你们的想法,畅所欲言,不必顾虑。”

严纲出言道:“启禀将军,某以为还是去的好,咱们带着骑兵过去,遛一圈就回来,这就不算抗旨了吧?反正咱们去了。”

其他几人也纷纷开口,有建议去平叛立功的,有建议敷衍一下就回的,也有建议留在幽州的。

意见不一,但属意去凉州的人数更多,主流的声音,就是敷衍一下,避开抗旨不遵的罪名再说。

三方人员谁也说服不了谁,一会就吵作一团。

刘襄敲敲案几,止住众人争吵,对田畴说道:“发文给驻兵在上谷郡境内的护乌桓校尉公綦稠,让他调两千突骑来涿县听命,否则便是抗旨,我军定要出兵平灭了他。”

上谷郡是幽州下属,理论上来说,刘襄有权管辖,只是刺史的权利不大,可现在他有朝廷大义在手,甭管去不去凉州,先用圣旨占占便宜再说。

不利用一下,太可惜了。

众人都愣了,不是在讨论咱们去不去凉州的事情吗?跟上谷郡有啥关系?

还能这么玩,长见识了。

崔奕哈哈大笑,提议道:“要不咱们打过去吧,就说他们抗旨不尊,直接灭了高焉和公綦稠,早就看上谷郡不顺眼了。”

太史慈出列请命:“将军,某愿做先锋,兵进上谷,平灭敌酋。”

“现在天寒地冻,不是出兵的时候,先看看公綦稠的反应再说。至于凉州之事,容我细细思之。你们各归本部,训练士卒,不可懈怠。”

“末将遵令。”众人行礼退下。

甄逸斟酌了一下言辞,开口说道:“使君,这是个好机会,若是奉诏出兵,大汉中郎将的名头就真的名副其实了,以使君汉室宗亲的身份,朝廷不会无罪而诛。”

刘襄摇摇头:“吾带三千余骑西进,要想脱身不难,自身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只是担心幽州,此去两千多里,好不容易占下的地盘,就怕有闪失。”

“十余万大军在此,谁敢造次,使君多虑了。”

“过了腊月再说,天气严寒,不是动兵的时候。”

刘襄仔细思考利弊,还是决定要奉诏,现在凉州叛军威胁大减,其余各地造反的不少,成了气候的却不多,朝廷已经能够调动大军了。

这时候不能硬顶。

幽州今年接收了太多的人口,还没来得及消化,存粮也不够大战,等到今年新粮收获,才能喘过这口气。

再等两三年,开荒的土地就能变成熟田,那时候三百多万人口,几十万顷田地,粮食将不再成为困扰他的问题。

等辽东成熟一季,那里就稳定了,鞍山铁矿,抚顺煤矿,就能派人勘察、开采。

幽州各地的矿藏勘察了这么久,范围越画越小,就要出结果了。

各处的工坊每天都有大量的产出,而且产量越来越高。

水泥大道修得越来越长,各地商贸越来越繁荣,堤坝、水渠、灌溉的水井、蓄水的池塘,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越建越多,再加上畜力增多和农家肥的推广,田地的产量也在提高。

每一天幽州都在变得强大,每一天朝廷都在变得虚弱,越是拖延,越是有利。

若是朝廷大军来袭,即便胜了几阵,也会陷入无止境的消耗。

不能安心发展,无法积聚力量,最终一定会被耗死。

凉州得去,这个险得冒,大军也必须留在幽州,自己只能带三千胡骑西进。

大不了损失掉这些骑兵,自己狼狈的逃回来。

至于死在凉州?

他又不是去拼命的,能不能平叛,有没有军功,他又不在意,一心保命的话,活下来的问题不大。

大丈夫能屈能伸,现在,需要隐忍。

没有谋士指点,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推敲,结合还记得的一些历史残片,试图找一条能走下去的道路。

腊月初五,公綦稠回文,愿调两千突骑归于刘襄麾下。

可惜没找到进攻上谷的借口,他回文催促,限期一月,失期者斩。

他当然不会带公綦稠的部队去凉州,王兴会在居庸关等他们,先缴械再进关,然后打散分去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