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听袁绍如此说,微感惊奇,没想到两人还有这层关系。
“要说孟德此番,若非他善做主张,也不止于此,本初还当引以为鉴啊。”张平自是不想曹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话中不由有些敲打之意。
袁绍显然听明白了张平的意思,于是点了点头,“自是应当,绍既然以调至国师麾下,自当以国师之命是从,还请国师放心。”
如此张平自是心中稍定,又与袁绍聊了几句家常,袁绍便即告辞离去。袁绍这边刚走,盖勋、孙坚便来到府上。两人到不是事先约好,只是恰好在门前碰上,等待通报之时,二人互相道明身份聊了两句,却让两人聊的越聊越是投机,如此,听到通传,便一起联袂携手而来。
张平看着盖勋明显苍老不少的脸庞,不由的有些感慨,这个一心为国、刚正不阿、悍不畏死的老臣,却是遭遇了大起大落,在朝堂上收到了不公的待遇,当真是际遇坎坷,让人心生同情。那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觉想来盖勋深有体会。至于孙坚亦是如此,朝堂之上孤立无援,百口莫辩,这昏庸的朝堂已是越发的让张平感到失望,原本对汉帝刘宏一息尚存的信念也消磨殆尽,因此这也是张平宁愿前往西凉苦寒之地,远避朝堂的原因。
“盖勋拜见将军,感谢将军让老夫能在有生之年重返西凉,让老夫还有机会为我洗凉百姓做些事情。”盖勋一进来便向张平拜倒,说着说着不由的老泪纵横。盖勋之所以叫张平将军自是以为张平被封了车骑将军,此番前往西凉也是在这身份之下听用而另一方面国师这个称谓盖勋是不想承认的,他是一个异常保守的老臣子了,心中自是有他的坚持,有汉三百余年一来,未尝有过国师一职,所以张平这个国师盖勋心里实不认的。但是张平确实于盖勋又大恩,所以盖勋斟酌良久,还是决定口称张平为将军。
张平虽然不知盖勋有这么一番心思,但是这不过是一个称谓,叫什么张平实在是没有放在心上,此时见盖勋老泪纵横的拜倒在自己面前,赶忙起身将其扶起,好言宽慰,这才让盖勋平复下去。
至于孙坚对张平亦是心生感激,不说举荐他加入征讨西凉之恩情,便是那日在朝堂之上在其孤立无援之时张平为其仗义执言便便是让孙坚感动不已。“国师,坚累国师要往西凉一心,实在心中难安,此番前往西凉,国师但有所命,坚定当效死。”孙坚一心以为是因为他的缘故,才连累的张平和太平军不得不前往西凉平叛。
“文台莫要如此说,此事与你无关,乃是我之愿意。”孙坚听了却是不信,满心觉得这不过是张平宽慰他的话语,对张平感激之心更甚。对此张平也是乐得如此,不再分辨。
“此番征讨西凉,还望二位鼎立相助,将对西凉及边章、韩遂二人所知详细告知,我们也好提前议定策略。毕竟我太平军军力有限,无法与边章、韩遂力敌。”张平的话说的很明确,二人自是点头称是。如此二人又再与张平说了一会便告辞离开。
如此张平又将消息告诉了张燕等人,没想到张燕等人非但没有不满和怨言,反而人人欢喜,各个摩拳擦掌。对于他们来说,有仗打比闷在家里简直是要好上百倍,各个恨不得能够立马奔赴战场,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张平看着这些好勇斗狠的战争狂魔,知道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让他们已经闷的发慌,各个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施展拳脚,大战一场。
至于太平学宫,确实有些发展不顺,虽然太平学宫算是正式成立了,但是却没有收到哪怕一位学子,这让主办此时的周忠、周异及孙夏三人尴尬不已。不过张平对此倒是不以为意,没有新的学子那便没有,反正自己名下还有四十来个弟子。而且这些弟子跟随张平门下学习已经一年有余,算是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此时充入太平学宫再次开始系统的学习,定然事半功倍。等到这些弟子成才,那是定然能够吸引一大批的学子来投,因此张平自是不会担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张平来说太平学宫未来培养的学子是要充实到太平道将来将要在各地开办的道观中去的,所以这些学子的忠心才是第一位的。这就难免张平对招收学子的标准有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其所设定的教材中更是将太平道的教义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也就难怪其他学子望而生畏了。因为要知道在一年前太平道可还是邪教,虽然现在被汉帝承认了,谁知道未来哪一天会不会皇帝心情不好,或是换了个皇帝,这太平道便会在此被打入邪教之列。所以就算是太平学宫说的再好,能培养的弟子再厉害无比,有名有姓的大族还是不愿将子弟送来此处就学,而那些寒门子弟一心想要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又如何愿意道太平道中效力。所以如此一来,太平学宫名义上的学子还是张平那四十三个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所学的教材更加的系统和完善。
周忠、周异也是无法,对此有些失望,他们原本是因为张平的拼音方法惊为天人才愿为此事出力的,如今见这方法无法传播,也是有些丧气,周忠有公职在身,原本也没放多少心思。而周异本来就无事在身,因此算是全身心的投入于此,尤其是在知道独子周瑜的事后,更是将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在了这事之上。张平不得不好生的宽慰周异,并且向其许诺不久便会招一大批学子拜入学宫,这才让周异稍微有些安慰。当然这自然不是空话,张平早早便命杨凤在钜鹿城中招收一批忠心可靠的太平子弟,只待过完年便送来太平学宫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