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兴庆城。
牛莽等人追击出去三百多里,一直追到贺兰山以北的沙漠边缘,望着数万乌桓残军进入沙漠,才休兵返回。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牛莽等人返回兴庆城时,城里已然是一片苍凉景象。
乌桓皇宫被林山海派人搜刮一番后,付诸一炬烧了个精光,大火此时还未熄灭。
而满城的乌桓百姓,逃的逃,被杀的被杀,兴庆城内的人口已然十不存一,且多数是妇孺。
曹震、牛莽、戚方等人一打听才得知,苏牧还在城外驻扎着,遂找了过去。
三人骑马并列而行。
戚方道:“大人不进城,是不想看到这般景象吧!”
“俺也不想看,但俺也知道不能存妇人之仁,该杀还是要杀。”牛莽点点头,“先生说这场仗打完西北能安宁两百年。俺问先生,怎样才能安稳更久呢?先生说......”
他说到这里便不肯往下说了。
曹震瞪眼道:“你这个黑子,支支吾吾做什么,大人说了什么?”
牛莽道:“先生说西北若想长久安宁,必须时常清缴河套内的牧民,不能使其中有部落做大,必须保证牧民是以汉人为主。”
戚方道:“两百年足够了,反正你我活不了那么久。”
旁边两人都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牛莽转移话题道:“怀德军、保安军、定边军这次收获很大啊!”
显然他有点羡慕了。
曹震道:“他们的军队损失最大,大人说咱们最好不要去争,让咱们等待朝廷的封赏。”
戚方摇头道:“将士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些好处,朝廷的封赏与咱们三个无关了。”
由于苏牧的举荐,杨灵、牛莽、曹震、戚方一步登天升到了都统制的位置,即便此次他们有功劳,周缙也不可能再他们的升职。
这也是苏牧不让他们去争的原因。
西凉军此次的功劳会全部分给底层将领,如此一来,杨灵、牛莽、曹震、戚方四人手底下会多一批忠心的掌兵将领,对四人今后的发展也很有利。
三人边走边说,不多时来到了苏牧扎营的地方。
苏牧一早就收到了周缙的密旨,让他卸职回京,并带领一部分西凉军回京面圣。
见三人前来,苏牧让他们入内,旋即吩咐道:“陛下来了旨意,让我尽快回京,而你们也要带一部分兵马随我回京接受检阅。”
三人闻言都是面露喜色。
朝廷让他们进京受阅,是对西凉军最大的肯定。
他们怎么可能不高兴。
曹震道:“这是好事啊!大人准备何时启程?”
苏牧道:“我马上就会出发,你们带领一万轻骑兵,五千陌刀营,三千重甲骑兵,择日出发。余下的人马让郭雁南带回西凉城。”
戚方道:“大人不让我们随行?”
苏牧摇了摇头,“你们行至长安城,需要在城外驻扎下来等待命令。”
曹震略一思忖,问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可能去河东路?”
苏牧道:“拓拔野陈兵二十万在大同,随时可能入侵河东路,你们在长安停留一段时间,一旦河东路有变可能要北上支援。”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向东北吕梁山方向,经运城平原、临汾盆地,可直达太原城。
三人闻言立刻明白了苏牧的意思,一起抱拳道:“属下明白了。”
苏牧点点头,“都回去准备吧!”
三人一起告退,刚来到外面便遇到了林山海、裴古、王让三人。
六人互相客套了几句,林山海、裴古、王让三人被苏牧请了进去。
不多时,三人相继离开。
而苏牧也下令拔了营,带着百骑人马向南出发了。
一个时辰后,苏牧带着一行人来到了黄河岸边,河对岸不远处便是西平城,此时河面上已然架起一座浮桥,两岸均有大魏士卒把守。
队伍通过浮桥来到西平府,苏牧在西平城外与裴衡交谈片刻后,继续南下。
天黑时,在耀德城下榻。
苏牧在灯下开始写信,他要从环州方向回京,不会再去西安城,离开前需要通知程青凝和殷娇秀一声。
翌日一早,他派了一名士卒去西安城送信,而他则一路南下往环州去了。
......
大同府,拓拔野行宫。
兴庆城告破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贺国。
拓拔野将一众大臣召进大殿,共同商议此事。
大臣们面色都很难看,原因无他,自苏牧于西凉城出兵起,到兴庆城被破,只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而且据兴庆城传回来的消息,魏军攻城时天降神雷将一段城墙击毁,才导致兴庆城被破。
这让他们实难相信。
拓拔野望着阶下一众大臣,说道:“如今乌桓已然被魏国所灭,乌宁明逃亡进了沙漠,大贺该何去何从?”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是涨的通红。
显然他们被魏国糊弄了。
一名大臣出列道:“陛下,魏使林振该杀。”
又有人道:“不错,林振肯定知道内情,请陛下召他来一问。”
拓拔野脸色一沉,大贺以正统自居,怎么可能做出杀使节的事,他摆手道:“退下吧!”
“我已去见过林振,兴庆城被破他尚且不知,此事太过蹊跷了。”萧宇驰摇了摇头道:“陛下,如今我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与魏国开战,要么与魏国分食乌桓领土。”
拓拔野道:“如何分食?魏人已然入侵河套,没了乌桓人的牵制,东胜州内的河套领土也会岌岌可危。”
他说着看向宰相吕俭。
贺国的宰相是汉人,姓吕名俭,字节元,曾考举贺国进士第一名,且吕家是北地官宦世家。
汉人在贺国拥有非常庞大族群,贺国立国之初皇族便认了汉高祖刘邦为祖先,以此来彰显自身的正统性。
南朝北朝之说便源于此。
拓拔野任命汉人丞相,也是存了千金买马骨之意,其实贺国真正的权利都掌握在皇族手中,这其中兵权尤为明显,
大魏重文轻武,尤其严防皇族掌兵权,而贺国却正好相反,他们重武轻文,掌兵权的都是皇族。
虽是如此,吕俭却凭借自身才华,赢得了拓拔野的重视,拓拔野遇到难解的问题,都会听一听他的意见。
吕俭出列道:“陛下,两国实力相当,一旦开战必将是两败俱伤的局面,臣认为该与魏国和谈。”
吕俭生性正直诚谨,且不喜虚夸矫饰,虽为贺国臣子,对魏国亦是存有同族之心,故此他并不想贺国与魏国开战,奈何贺国众多掌兵的皇族都想南下灭魏,摄取魏国的巨额财富,导致他的意见得不到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