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局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替频繁且多个政权并存的时期。战乱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劫难,但是局部的统一与稳定、北人南迁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汉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往、民族融合成为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东汉末年,皇帝大多幼年即位,大权掌握在外戚及皇帝的近侍宦官手中,统治愈加黑暗,形成了东汉特有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之天灾不断,光和七年(184),张角领导农民起义,史称“黄巾起义”。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却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此后各地豪强趁机坐大,相互征伐不断,直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我国局部才有了相对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国鼎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之所以能够出现三国鼎立的格局,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南方长江流域由于战乱相对较少,社会较为稳定,这为此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经过恢复,该地区勉强能够自给自足,为孙、刘政权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北方战乱较多,社会稳定性也大不如南方,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使得北方政权暂时无力消灭南方政权以统一中国。这个时期,虽然仍有战乱,但局部地区的统一以及统治者的刻意开发,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曹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恢复生产,其势力不断壮大,也为西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短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