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造假只是商品造假。近一时期,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充斥视听,其中不乏社会名流、政界新锐,他们或虚报年龄,或篡改学历,或抄袭论文,用瞒天过海之术,以速求晋阶资历,这些“造假哥”及“造假门”事件又足以反衬出当前人们追求功利的浮躁心理及社会诚信的缺失。
其实,古代也有不少“造假哥”,可是有的“造假哥”却让人同情,让人悲愤,比如魏晋之际的文学家赵至便是一个例子。《晋书》介绍了“造假哥”赵至的悲剧人生。
赵至是“士伍”出身。“士伍”即魏晋时的“士家”或“兵家子”。“士家制度”是曹操建立的,所谓的“士家”即世代当兵之家,曹操建立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国家兵源的稳定供应,而把一部分百姓集中在固定域区居住,另立户籍以别其它的民众。
“士家”中的成年男子要服兵役,要在公共土地上“屯田”,且一入“士家”便世代列为贱籍,永无当官的机会。
可赵至就是一门心思地想通过做官来转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信奉“学而优则仕”,于是拜师受业、刻苦读书,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一日上课时,赵至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父亲驱牛耕地的呵斥声,他放下书,透过窗外看见父亲伛偻着身子,奋力耕作的情景,不由低声抽泣起来。老师问他为何喧闹课堂,赵至悲痛地说,我不能光耀门楣让父亲免除耕劳之苦,因此哭泣。父亲的“耕叱牛声”深深映入赵至的脑海,成为他一生的疼。十四岁时,赵至来到洛阳太学游历,遇见大名士嵇康,便决定一生追随他,做一个有影响、有地位的文化人。不久赵至回到家乡,却遭到母亲的极力挽留,因为他已经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如果逃避兵役,按晋朝律令,家人会受到牵连的,赵至不得已,只能通过装疯卖傻的方式逃离家乡。
为了把脑门上“兵家子”的烙印彻底抹去,赵至开始了自己的“造假”冒险。他首先把名字改为赵浚,然后远赴辽西郡,利用边远地区户籍管理不严的漏洞,伪造“档案”,彻头彻尾地把自己“改造”成一位“良民”。
不久,赵至因学识渊博被辽西地区举荐为郡计吏,正式踏入了“公务员”序列。郡计吏是郡府掌管人事、户口、赋税等簿籍的小公务员,按规定年末要到京师将有关文书呈送朝廷。在洛阳,赵至巧遇父亲,当时赵母已病故,赵至的“失踪”让父母受到不小的牵累,这也可能是导致赵母早逝的原因。可赵父远远地望着儿子却不敢相认,生怕让人发现赵至的“违纪行为”而影响儿子的前途,更没有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此时两目相对,如同路人,多少哀思与无奈凝聚在那一瞥当中。后来赵至官运享通,升至幽州从事,并以“全国优秀公务员”的身份前去洛阳接受表彰,这时他才了解到母亲早已去世的消息,这一残酷现实把他那“以宦学立名,期于荣养”的美好愿望击的粉碎,他感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悲哀,悲愤于“父在不能相认,母死不能守孝”的无奈,于是“号愤恸哭,欧血而卒”,死时仅37岁。
“造假哥”赵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魏晋时代的另一面,玄风相扇、扪蚤而谈的风流名士多少都有背景,自然不用考虑生计问题,而作为“兵家子”的赵至不惜造假只是为了追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自然不同于今天那些唯求名利“更快、更高、更远”发展的现代“造假哥”们,但是古今造假,都逃不出一个结局,那便是假的终究真不了。
比起身份造假,现在的学术造假也挺厉害的。这叫学术不正之风,甚至称学术腐败。
大学里边层出不穷的文章抄袭案,论文没有自己写的,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现在有了一个比较“雅”的名称,叫做“学术不端行为”。
其实,中国古代,早在周后期,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学术造假现象。秦始皇烧书,使中国许多经典失传,汉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自己的著作塞进古名人著作,甚至制造全盘的伪作。因为留传不便,不容易被发现,当然伪作者也得不到什么名利。只有以伪作欺骗皇家,才有封赏。那也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平,才敢造这种假,否则,小命不保。
纸张和印刷发明以后,古书、伪作开始为广大学者所研究,假的东西毕竟经不起推敲,一经研究,原形必露,于是不断有人怀疑,辩证,发现不少造假的经典。比如有名的《论语》,“尧典”以后的篇章已经被证明是后人所加;《庄子》除内八篇外,也都是后人所作。
《禹贡》是我国现存最古史书《尚书》中的一篇。以前的旧史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史官或大禹本人的著述,现在早已经为学界所否定,认定《禹贡》是伪书,与大禹无关,更不是夏代历史。
理由是这样的,《禹贡》中提到一条河“菏”,菏指菏水,是公元前四八三年吴王夫差为与晋争霸而开凿的一条运河。即此一点就可以断定《禹贡》作于公元前四八三年之后。
这就像是地理志上说“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1984年开始建造,1988年通车。如果有清代以前人写的历史中,提到“沪嘉高速公路”,那一定是1984年以后所写,很有可能是1988年后所写的伪史。道理是一样的。
看看西洋镜是如何被拆穿的,是不是也蛮有趣的。所以孟子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已经知道古书不可靠。
然而,古代的学术造假和当代的学术造假不可同日而语。古代的学术造假者大多数只求作品能传世,作者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更无名利可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确实够得上传世之作,自有其历史、文化价值。仍以《禹贡》为例:从大禹方面说,《禹贡》是伪书;但是它全面而有系统地讲述战国时期地理形势,却又是一篇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因此,它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者捧为瑰宝。
不像当代的学术造假,造出一大堆抄袭的材料,毫无价值。
当然,现在也有了一系列学术不端的检查机制,现在就有了一套学术不端的检查软件,你的文章往那里边一输入,多少东西是从哪抄来的都有,只要你文章是抄的,那立即现行。
目前学术界在有造假问题发生时,都是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来调查、处罚,外界无法对当事人做出处罚行为,比如开除造假者、禁止其继续带学生等。但是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学校并没有一个细致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术行为,对剽窃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在国外,发生学术造假时间,舆论起到的作用很明显。但在国内,很多单位对造假处罚力度不大,甚至是不进行处罚,置舆论压力于不顾,让人痛心。希望国内对于学术造假的法律也赶紧要健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