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育人

一、理论概述

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实践,实践养成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实践养成来看,实践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是践行都必须经过实践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升华的结果,同时,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又必须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取得成功。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养成来看,实践养成方法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把方法比喻为过河的“桥”和“船”,也就是说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达到预设的目标,就必须使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而实践养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就必然要求实行相应的实践养成的方法。方法相对于途径来说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也就是通过如劳动锻炼法、服务体验法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来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强调实践养成也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是知行脱节、实效性不高。而实践教育、实践养成就是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取得好的效果,跳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

面临的困境,需要大力实行实践教学、实践养成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绝对不能仅限于24字的字面宣讲,更要着力于讲清楚其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是培育,另一方面则是践行。培育,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践行,则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思想,用其指导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言行当中,达到知行统一。

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强调实践养成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的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可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思想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人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的标准。总之,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必由之路,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融人到社会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使人们认识它、践行它。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根源,来源于实践,即来源于对我国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提炼和

升华。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指导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得到不断的发展,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进一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被主体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发挥好实践养成的作用,要善于运用实践养成的方式方法。一般地,实践养成的方法包括劳动教育法、服务体验法和社会考察法等。所谓劳动教育法,就是让受教育者参与一定的社会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劳动,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切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在充当博物馆义务讲解员过程中感受爱国的情感,等等。所谓服务体验法,就是受教育者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体力等素质,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使其在服务过程中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比如,通过“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观察社会现实,并用自身所学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其体会到诚信、友爱、公平、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所谓社会考察法,是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计划、程序和方式去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的方法。在社会考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不同方式对社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认识。比如,可以让受教育者参与不同内容的访谈、问卷调查,让其从不同角度受到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