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圣贤,他们有没有感情?有没有情爱?他们的情爱跟人间凡夫的情爱是不是一样呢?举几个例子:

(一)为国忘己

大禹是我们古代的贤者,当时天下的老百姓正受着洪水的灾害,他奉命治水,解除天下苍生的痛苦。13年在外督导,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不进去探望亲人,那是因为他时时想到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忘掉了自己的私情私爱。这种为国为民而忘记自己的精神,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个典范。

在战国时候,屈原是楚怀王身边的重臣,因为怀王听信小人挑拨离间的话,便渐渐疏远了屈原,甚至将他放逐。可是屈原仍旧热爱他的国家,忠心耿耿地希望祖国能够走上强盛之路,因此,虽然不见信于君王,却不改其忧国忧世的忠贞,最后甚至投汨罗江而死。我们从他留下来的许多感人肺腑的爱国辞章中,可以感受到屈原那一股不可屈侮的爱国情操,他宁愿以身殉国,也不求自己苟活。这种情爱,就是一种牺牲忘己的情爱。

宋朝的爱国诗人陆放翁,身经北宋、南宋的变乱,在他临死时,对他的子孙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种对国家的情爱,也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二)为众无己

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将军,是迦毗罗卫国的守城大将。当城被敌军攻破时,他向敌军说:“请先不要杀害我的百姓,等我沉到水底再浮起来时,你们才开始杀我的人民吧!”敌军的统领——凶恶的琉璃王说:“反正你们难逃一死,好吧!就答应你最后的一个愿望。”摩诃男于是沉到水里面去,过了很久都没有浮上来,琉璃王很纳闷,派部下潜到水里去看个究竟。原来摩诃男把头发绑在水底的树上,永远也不会上来了。他为什么把自己沉溺在水中呢?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城里的民众可以逃亡。像这种为老百姓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爱心,也是一种高超的情爱。

(三)为法献己

在佛教里,有“佛教的孔子”之称的唐三藏玄奘大师。他为了到印度求学佛法,经过八百里的沙漠,行经途中,马所运载的水忽然都倾倒流失了。在沙漠中,如果没有水必然是死路一条,然而他忍受种种饥渴的煎熬,发出坚宏的誓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一步生。”这种对真理追求的热忱,也是一种可贵的情爱。

我们看到日本人穿的和服,和中国的服装很相似,房舍的建筑方式,也和中国房子相仿佛,甚至吃饭用的碗筷也都是中国式的;日本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旁支别脉。当初是哪些人将中国文化传扬播种于日本呢?其中就有唐朝的鉴真大师。他发愿到日本弘扬佛法,前后共经过7次的努力,费了12年的时间。有一次失败,被官府捉拿回来;又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强盗土匪,被洗劫一空;以后又遇到台风巨浪,半途折回;甚至被自己的徒众出卖了,如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第7次到了日本。那时他已60多岁,双目也瞎了。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说:“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了完成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大事,他不惜自己区区的生命。像这种探求真理的热忱、弘扬佛法的悲愿,也是从情爱之中升华起来的。

(四)为孝尽己

佛教中的大孝子目犍连尊者,为了营救在地狱中受苦的母亲,出生入死,竭尽心力,因而使佛陀启说了《盂兰盆经》救倒悬报亲恩的法门,不仅自己的生身父母得度,众生父母也因此得以救拔,这种孝行是一种情爱的伟大转化。

北齐时代的道济禅师,一头挑着万卷的经书,一头挑着年老失明的母亲,到处弘扬佛法。有人要帮助他照顾老母亲,他婉言谢绝说:“这是生养我的母亲,不是你们的母亲,应该由我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唐朝的陈尊宿,道风高迈,得法于黄檗希运禅师,事亲至孝,自己编织蒲鞋来孝养母亲,人人尊称他为“陈蒲鞋”。

佛门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孝行,这种反哺报恩的孝行,是人类至真至善的感情,也是一种情爱的高度显扬。

(五)爱徒如己

《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伤心欲绝说:“天丧我也!天丧我也!”孔子的眼泪是他感情的流露。为什么弟子颜回死了,让他如此伤心呢?他是为青年才俊的夭折,为人才的损失而悲伤;这就是一种慈悲的情爱。

密勒日巴尊者到处访师寻道,终于寻访到大善知识的马尔巴上师为传法师。上师问他:“你拜我为师,我问你,你有什么东西供养我?”

密勒日巴尊者虔敬顶礼:“我把身、口、意三业奉献给你,作为我的供养。”

上师答应收他为徒。有一天,上师跟他说:“你身体健壮,我要你建造一间藏经书的石屋,造好了,我就传法给你!”

密勒日巴听了,非常欢喜,即刻请求上师将造房子的图样交给他。上师说:“我想在东方险要的山顶上造一所圆形的房子,也借此消除你的业障。”

密勒日巴于是日日费力造屋,差不多造到一半的时候,上师来了,把他一件半月形的上衣,层层折叠起来,放在地上说:“这地方不大好,你把石头和材料拆运下山,到西方山头照这衣的样子替我盖个房子吧!”

密勒日巴苦不堪言,只好再背上背下地造屋,等盖到一半的时候,上师又来了,说:“这个房子看起来好像还不对,你把它拆掉,把木头石头搬下山,到北方的山头给我盖一所真正代表修行者的三角形房子吧!”

密勒日巴只得遵照师命,重新不眠不休地赶工,不以烈日熏烤、风雨摧打为苦。好不容易做了三分之一的时候,上师又来了,问他:“这房子是谁叫你做的!”

密勒日巴急了,马上回答:“是师父您亲自吩咐的呀!”

上师搔了搔头说:“哦?我怎么想不起来了?在这种坏风水的地方造三角形的房子,像修诛法的坛城,你这不是存心想害我吗?拆掉!拆掉!到北山给我建造一所四方形的房子,要9层,上面再建一个库房,总共10层。房子盖好了,我就传法给你!”

一席话下来,密勒日巴的辛苦又全部付诸流水。

就这样盖了又拆,拆了又盖,多少年的岁月在挑砖荷土中过去,累得身上的皮肉都烂了。师兄弟们看了很不忍心,自动跑来同心协力地帮他搬瓦、挑砖,师父看到了,依然大发雷霆:“我是叫你来建房子,并没有叫人帮忙盖,你怎么这么懒,随意找别人来帮忙呢?”

不但骂他,还拿棍子重重地打他,打得痛苦,难免哭出声,师父不但没有半句安慰的话,反而厉声喝斥:“你哭什么?你当初来的时候跟我说,你要把身、口、意全部奉献给我,我现在打的是我自己的东西,骂的也是我自己的东西,你哭什么?”

密勒日巴所受的折磨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各种煎熬、锻炼,他都默默地忍受了。多少年后,密勒日巴终于成道了,证得大阿罗汉果。当他开悟的那天晚上,师父抱着他痛哭失声:“我为了你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奇才,才不惜用种种最艰辛困苦的方法来磨炼你,让你早日得道。当师父责骂你、鞭打你,对你无情无义的时候,师父的心里也很痛苦。但是,为了你的将来,师父只有忍下心来一再地鞭策你……”

像这种看起来不近情理的严苛行径,其实也是圣贤爱惜人才的至高情爱。

我自己幼年出家,也受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到戒场受戒的时候,戒师们坐成一排,严阵以待地盘问我们:“你们来受戒是自己发心来的,还是师父叫你们来的?”

有人抢着回答说:“老师慈悲,是弟子自愿发心来受戒的。”

戒师听了,不发一语,拿起藤条,就是一顿抽打,然后说:“你好大胆,你师父没有叫你来,竟然敢来。”

换了另一位戒师,同样地问你:“你来受戒,是自己要来,还是你师父叫你来的?”

看到刚才有人被打了,心有戒惧,赶快看风使舵,小心翼翼地回答说:“老师慈悲,是家师要我来受戒的。”

自以为回答得很好,谁知道又是一顿毒打,边打边说:“如果你师父不叫你来受戒,你就不来受戒了吗?”

低头一想,也有道理,如果师父不嘱咐自己来受戒,难道自己就不知道发心了吗?

再换一位戒师,仍然是同样的问题。有了两次的经验,这回赶忙灵巧地说:“师父叫我来受戒,弟子自己也发心来求戒法。”

这样的回答一定万无一失了?出乎意料,竟又挨了一顿打,打了之后还说:“你很滑头。”

这一关总算过去了。到了另外一位戒师那里,话题转变了:“你过去有没有过杀生呢?”

杀生罪孽深重,怎么能说有过杀生呢?赶忙摇头说:“没有!”

“你从没踏死一只蚂蚁,从没打死一只蚊子吗?分明说谎!”

于是又噼里啪啦一顿打,说谎该打,倒也心服。又换了一位,还是同一问题,只好照实承认:“报告老师,弟子杀过生。”

“罪过哟!罪过哟!”

鞭落如雨下,到了最后,不论戒师问什么话,根本就不想回答了,只能无可奈何地说:“老师,您要打尽管打好了!”

我们所受的那种教育,是以无理来对待有理,是以无情来对待有情。在无理、无情的情形之下都肯低头,那么在真理面前还不能信受奉行吗?老师的无情无义,实际上,是为了度化我们这些顽强的有情众生所用的机巧方法,这种无情,其实是一种大慈悲!我自己经常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受过这样严格的教育,好比废铜烂铁被投掷在洪炉中烧炼成钢一样,虽然艰辛,今日回想起来,实在是一种福报。

对于现在的青少年们,我觉得最大的损失,就是在教育里缺少了接受磨练的精神,而这种恨铁不成钢、陶铸后学的大慈悲,是需要更大的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