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食物问题。
原本对于李盛来说也不是啥新鲜问题,毕竟农业社会,吃的东西不够糊口才是常态。
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李二当初也不会因为土豆和红薯这样的东西无比激动,而到了杭州之后,李盛也不会特意煞费苦心,跨专业整活弄了一本渔业攻略小册子出来送给杭州一带的渔民。
而这样的小册子,在杭州发挥的效果属实不错,时至今日,杭州不但是神州的头号贸易大城,客观上经济规模都要比灵州兴旺不少,并且同时,还是大唐最负盛名的美食圣地,甚至没有之一,因为天南海北的地方只要有顶尖食材产出,就会有商人想要卖个好价钱赚上一笔。
但,和杭州不同。
尽管按照李盛的理解,港岛这附近搞渔业应该也很有前途才对,按理说伙食不说能比杭州,但起码达到杭州的日常工作餐水平,新鲜的鱼虾这总该有的吃,然而实际情况是,连粮食都不太够。
说到底,杭州虽然和港岛一样是南方,但这两个南方差距太大了。在这种基建相比后世差不多就等于没有的时代,杭州是难能可贵既有漕运资源,又有海运资源,同时还有蒸汽列车的运力支持的风水宝地,粮食自就不可能缺乏。
但港岛这片地方,就比较麻烦了,正如中原人民的刻板印象所想的那样,附近的土地多有盐卤之相,不利于耕种。而另一方面。
除了粮食不够吃,李盛还发现这海鲜也不够吃,产量极低。
究其原因,实际上倒也简单,那便是这港口本身的问题。
这港口虽为亚太第一良港,然而那却是相对后世的巨型船舶而言。大开大合的地势和深不见底的湾区水深对于大船来说简直是圣地,但对小船则没有什么用处,而且,
因为水太深,还容易导致危险,毕竟渔民用的都是小舢板,也消受不起这么好的港口,至于后世港岛上“早点退休买条船出去钓钓鱼”的都市传说,那也是建立在后世的发达经济条件和基建水平上的,没有经济也没有资源来搞基建,这都市传说自然也就只能是都市传说,总之。
再加上海边的渔民因为常年面对风浪,比起中原种地的百姓“靠天吃饭”,渔民就要直接“靠天活命”。而这样的生产生活状态当然会导致迷信。
于是有关那片天然港湾“水深有龙不可犯”的传说,很快就在几起安全事故之后开始流传开来,渔民都不愿将船只停靠到那当中。
有资源不用,那当然就更会削减本就效率不高的渔业生产了。
种种头疼之处,算是让李盛深刻领教了汉代那些校尉有多牛逼。
带着一帮军队,大老远就去西域屯垦守边,那难度只怕比这还高,各种事务千头万绪还资源匮乏。
不过这些毕竟不是根本矛盾,好歹这里还是产出八音盒这等“高端消费品”,属于妥妥的价值链高层,而同时还有天然良港。渔民再怎么害怕那里突兀的水深,但也不影响海商来往——实际上,港岛工业区这两月间之所以能快速开始销货,也正是因为李盛将消息传出去之后。
各路海商路过一看,纷纷啧啧称奇这地方还真一片极品天然港,这么方便的港口,当然要顺手带一波货物,给来往贸易之旅增加利润了。
有海商来往,这物资自然也就有了,至于剩下的问题毕竟都不是根本性质的问题。不过,考虑到这一点,原本就打算直接带着丹青妹子,不对,大姐姐开溜的李盛,却是突然接到了一份让他铭记一生的奇葩诏书。
制曰,圣王经略番禺、港岛有功,朕心甚慰。既如此,特准圣王继续经略,勿有懈怠,以全百姓之许,朝廷之望。
李盛简直傻眼,万万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招数!
难道皇帝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不让自己接近长安那一带了?!
如果真是这样。
那从政治的角度上说,自己现在的位置就危险了!越来越危险。而且不是“多年功名一朝无”这种危险,而是实打实的人身安全危险!
毕竟想想也是。
无论这帮人怎么看待自己做过的事情,但既然客观上价值不低,那么,引人注目就是必然的,导致各种不太妙的谣言——比如xx转世这种,也是必然的。但自己终究不是出身关陇地带,相当于跟李二。
不,是与整个关陇军事精英圈子,就不是一路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还不是李二家的亲戚,这没点血统,不说有没有爹可以拼这种事情了,现在这都无所谓,但关键是,
没有血统,也不是跟李二那群人有共同的童年经历——或者说共同语言,不属于一个圈子。
一个纯纯的外人闹出这么大动静,这简直想想就是要被校园霸凌的节奏好吧,
虽然李盛是不怕谁来针对自己,毕竟找条船跑路,这在最近的神州来说还真不是啥难事——而李二显然不可能对此做什么。
鼓励海贸这件事,真正从人的角度上说,本来就有鼓励犯了事的草莽好汉出去搞功业的暗示成分,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国策,或者说是国策中最硬核的政治内容。
不过真要是跑路那还挺亏的,毕竟神州好吃的东西多。
李盛有些心绪不宁,不过想来既然李二此举明显是在暗示自己不要接近长安,起码说明这皇帝老儿没有搞“五百刀斧手”那一套的想法,也算好事。
于是李盛这趟番禺之旅,就逐渐从一开始的寻找美食的“探店”之旅转变到辟祸议程,当然,这么一来,李盛心中自有逼数,当然也就明白事做到这个水平也就差不多了,不能再往好了做了。不然业绩刷太高,长安的无聊平民再编点段子搞得李二下不来台,只怕还不得不又将自己往长安召回,那才是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