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长安,也称西京。自古就有“八水绕城”之称。
城内有两个直属县,一曰长安县,一曰万年县。
两个直属县的县衙均设在首都长安城内,长安县在西侧,万年县在东侧,魏王李泰的家就住在长安县延康里。
唐帝李二为了诸位小皇子进宫方便,彰显慈父心肠,就在皇城里另辟新宅,作为皇子们暂住寓所,以备不时之需。
李泰生性好玩,脑子好使,白昼之间,几乎都在皇城里度过,为的是更多地打探宫廷内幕,结交更多的权贵大臣和皇亲国戚。
亲戚越走越近。
何况,李泰的心思,路人皆知。
他的这些举动,李二看在眼里,居然,喜在心上。不仅从不压制,反而,对李泰这位小皇子更是宠爱呵护,专门挑选黄门侍郎韦挺和工部尚书杜楚客,摄理李泰王府事务,二人就像舔狗一样,都替李泰穿针引线,大量结交朝廷命官。
拉拢腐蚀、勾肩搭背、阿谀奉承、投其所好,这两位大臣可谓是挖空心思,尽显能事,想着法帮着李泰扩大阵营,暗暗扶持亲信,蓄养门客。
杜楚客有时候甚至携带巨金,亲自上门贿赂官员。
是人,都会有爱好。
这小子不仅送金子,还根据大臣们不同的嗜好,赠送古玩、名人字画、宫廷宝物。
对那些好色者,投其所好。
他专门从西域高昌、女儿国、吴江、鞑靼、突厥、薛延驼等地购买雏菊女婢,向他们圈子内的文武官员,以及威望极高的遗老们行贿。
一边贿赂,一边到处宣扬李泰天纵英明,最适合当地位继承人。
帝国的政治生态一旦被污,各种“小圈子”也就春草一样萌发。这些帝国的僚属们,纷纷选择站队,生怕巴结晚了而失宠。
对于未来的靠山选择上,除了老谋深算的封德彝,有唐以来,还很少出现首鼠两端的人。
道理很简单,要么左,要么右,中庸之道在做人上,可以作为处事之道,但在仕途上,不能奉为圭臬。因此,帝国的官员们遂分成两派,一派攀附太子李承乾,一派靠拢魏王李泰。
两套班底一旦形成,那些政客们便各显其能、各为其主。
不是互探情报,就是造谣诬陷,今天李泰派人送一封举报信,明天李承乾就暗中派人冒充李泰王府的典鉴,向皇上呈递密折。
舆情渐渐对李承乾不利,说什么李承乾腿脚不好使,有损帝君形象;说什么李泰聪明睿智,堪当大任。
李承乾的压力很大,话又说回来,太子阵营的官员们也都惶惶不可终日。
风雨飘摇的日子,搁谁,都害怕。
何况,李二又人前人后,表现出对李泰高看一眼。
谁要说三道四,或者说一句李泰不好,他就会大发脾气。
动不动就训斥那些老臣,说他们不把皇子们看在眼里。
其实是,生怕大臣们看低了皇子。
两大阵营明争暗斗,已是水火不容。
典鉴上奏的密折里指控李泰种种罪恶,李二马上下令逮捕负责收发的典鉴官,可是,好几次缉捕,都没能逮到。
太子和魏王的矛盾日益加深,一个要保住储君之位,另一个挖空心思,要设法夺嫡。
时间一久,东宫府班底,实在沉不住气了,就隔三差五,怂恿李承乾杀了李泰,逼皇上禅让。
令东宫团队失望的是,事还没办成,就走漏了风声。直到东窗事发,李承乾才知道,走了一步险棋。
这一步走错,就给李泰阵营留下反击的绝佳时机。太子政变失败的消息传到魏王府,李泰与韦挺等门客,居然弹冠相庆。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就看李承乾和李泰谁第一步走对了路。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可是至关重要。李承乾已经火烧眉毛了,死的心都有,可李泰安之若素,就在王德传旨回宫之后,他还没有动身前去解大理寺之围。
犯法了,太子又何如。
照样枷锁镣铐锁着。没有被乱军砍死,那就命大。
魏王府邸。
李泰吱吱喝着一碗银耳羹,一边停下来问道,“韦侍郎,咱不能老是喝茶啊,时候不早了,要是去晚了,李承乾被折磨而死,怎么交代?”
他有时胆小,生怕父皇责备下来。再说了,他现在只想夺取储君之位,也不想那么快要了李承乾的命。
就是要杀掉李承乾,也不能在储君之位未到手之前,因为自己的解救滞后,导致他死去。那是明显的“不作为。”
“你放心。我已经派人去暗中观察了,还是再等等消息吧。”
韦挺话音未落,一个斥候慌张地从外面跑进来,慌张地嚷道,“魏王、韦侍郎,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慢慢说。”韦挺故作镇静道。
“太子他被人接走了——”
“什么?往哪去了。”
李泰急了,一下子跳起来,怒喝道,“你看清楚了。什么人所为。”
斥候声音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喏喏道,“看——清楚了,是——是靖王爷干的。我看见——晋王——也在场。三辆马车已经驶离——大——大理寺。”
“啪!”
“玛德!听你一句话,怎这么费劲。”李泰甩手打了斥候一巴掌,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抬眼看看韦挺,急问,“下一步怎么办。”
韦挺不慌不忙,喝着大红袍茶,一字一句道,“一,速速前往大理寺,故作发怒,拿大理寺丞问责;二,沿途伏兵,跟踪追击,必要时半途劫杀太子。”
李泰点点头,双手一握,咬牙道,“也只有这样了。”
他起身携带府兵精锐,前往大理寺。
令魏王府参赞,江湖圣手——穆乃子带领十名顶级杀手,暗中跟踪靖王爷和李承乾行踪,伺机行事。
……
一个时辰后,三辆马车,沿着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御道,行进至长安西郊三桥附近。
李绩扬鞭打马,正要加速而行,突然,“呼——”一阵**,从西侧的土岗上,窜出十几个黑衣人。
黑衣人个个短衣打扮,手持长弓弩箭,从高处,猛地滚石下山,随着“哐当”、“哗啦”声响处,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