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不免失落。

自己被贬同州一年有余,也就是离开权力中枢一段时间而已,这政事堂会议研究定性的案子,居然翻盘了。

他无声地往后退了一步,手里的笏板差一点跌落下来。

要不是李绩及时提醒,褚遂良,可能会出洋相。

“登善老弟,做人做事,咱能不能对事不对人。你位居高位,本应为州县那些外放的官员分忧解难。右仆射,你知道吗。你在基层也干过一段时间的刺史吧。”

李绩的话尚未落音,褚遂良马上拍拍脑袋,低声道,“靖王爷,你想说啥?这案件审理,与我在基层工作过有啥关联?”

“有!我说有,那就有吗。”李绩声音忽然提高了,“基层领导的处境,你也该熟悉。你啊,重新回到京城,要多多为基层的同志着想。李成高的下属误操作,事后,刑部已经调查清楚了。而且,监察御史王凡青,也有口供材料。这个材料,你也想看?”

没等李绩说完,大内总管王德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靖王爷说得完全是事实。王凡青受人指使,负责对李成高案子进行调查。其实呢,根本就没走一般程序,直接去抄家了。如今,李成高还是无家可归。”

既然案子被掀开了,李治猛然大声道,“这个案子,一开始调查,就有问题,既然有为题,那就知错即改嘛。刑部的定论已经下了。那就按照刑部的结论办。李成高和朱允炆,虽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但,罪不至死。他们都负有领导责任,我看,叫河南别驾兼地方监察御史王宝庆来个诫勉谈话。王凡青执法犯法,枉用三尺,按法律办理,那是毫无争议的。”

他看看长孙无忌的眼色,低声问道,“太尉,你的看法呢。”

“卧槽。”

长孙无忌低呼一声。

腹语道,没料想王德和李绩会联手来对付他。

本来想连同李绩一同收拾的,这家伙真比鲶鱼还滑。

整个案子调查处理期间,历时一年之久,李绩从来没有正面说情过。

这家伙,打滚不带泥。

居然,连一张字条都没有刮进来。

老夫,失算了。

卧槽,老狐狸啊。

李绩他既然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替朱允炆和李成高翻案,说明他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事前做足了功课。

这也恰恰证明,他已经胜券在握。人都他妈的放了,老夫还能再去逮人吗。

长孙无忌眼皮翻翻,肚子里“咕噜”一声响,玛德,这可是米饭都做熟了的事。

长孙无忌何等的精明。他想到此处,心里虽然不甘心,场面上,也只能微微点头。

“陛下,此案非同小可。既然如此,那就有错必纠。我的建议是,恢复朱允炆和李成高的职位。启动河南府衙重建事宜。补偿朱允炆黄金千两。补偿李成高黄金五千两。同时,给李成高的家人,恢复名誉。”

“我双手赞成!”王德一喜,拂尘一展,接着问道,“李成高的儿子李清溪的官位要不要同时恢复?”

长孙无忌低头沉思片刻,王德说的这个李清溪,就是李成高的儿子李玉石。

因受父亲的影响,也被免职。

他心一横,大声道,“李玉石啊,我知道他的情况。听说他在历城县县令的位置上,干得很好。平日里很谨慎,做事很扎实。老百姓都把他当成心上人。既然好评如潮,我看,那就官复原职。”

长孙无忌说着话,特意转头看看李绩,接着叹息一声,“唉,误会了。本来嘛,就不该免去他的职务。”

“好,太尉说了,那就宣布李玉石明日正常上班。补偿黄金五百两,压压惊。”

李治当场拍板定案。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的是,王德此时有提出来一个问题。

“听说李玉石还未娶上媳妇。就是被这个案子给耽误的。”

王德不失时机地奏报。

“我靠,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吗。”长孙无忌差一点笑出声来,“王公公,都说你是万金油眼珠子,真的不错。你的眼,也太尼玛活了。李玉石是个读书人,娶不到媳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要是性冷谈,你给他媳妇,也是浪费。这还不,白白耽误人家小姐的青春。”

皇上可不这么想。

李治心里一阵激动,没等王德说完,就一锤定音。“没有媳妇,这还不简单。让掖庭宫执事的,从罪臣女眷中挑选样子俊俏的,诗书达理的,温柔可亲的姑娘,送过去。就说,这是朝廷的补偿。”

“不过,生不出孩子来,可别怪朕。那是本能问题,不是本领恐慌。”

大臣们终于笑逐颜开。

皇上的一句诙谐话,惹得老臣们“哈哈”大笑。

李治对于今天的会议,很满意。

他最后总结道,“这次会议,是一次团结的会议,一次胜利的会议。会议有三个收获,一是民主气息很浓厚。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和集中的双重作用。二、进一步统一共识。特别是人才选拔、青年干部的培养,以及女干部培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三、纠正了选人用人方面的一些错误。朕的一贯思维,就是每日三省乎己,有错必纠,纠建并举。”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很圆满。特别是靖王爷,敢于担当,敢于谏言。他不计个人得失,能够正确对待进退留转问题。”

“可以说,靖王爷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谨慎态度,持之以恒地关心、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能以一位老同志的家国情怀,对人才的培养,干部使用和帝国的长治久安方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啊,请吏部的同志把靖王爷的发言,好好整理一下,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三省六部,以及各州县学习讨论。”

李治情绪激昂,他倡议道,“我希望,今后的每一次会议,都要像这次会议一个样,与会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开会不能一言堂,要变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大讲堂。”